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惩罚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自己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戒方式。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上都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体罚严重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罚,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惩罚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当然,惩罚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学生,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任何惩罚都应以是否有利于教育学生为根本,使学生在"受罚"中体会到教师的爱,从而促使学生自我教育,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王文生 《教育探索》2005,(11):40-41
教育惩罚是学校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可以分为良性的教育惩罚和不良的教育惩罚。不良的教育惩罚具有很大的危害。是我们应极力避免的。而良性的教育惩罚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应予以保留。但教育惩罚的实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学生犯错 ,作为一名教师 ,该如何面对学生的过错?心理学表明 ,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 ,不乏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策略。使用得当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 ,就会出现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最近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些典型事例正说明了这一点。教师不能将惩罚作为目的 ,它不是教育的终结。因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以学生不断获得积极向上的动力为目的。不正确的惩罚不仅不能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 ,而且可能走向反面。社会一些不良风气 ,使我们的少数教师由“灵魂工…  相似文献   

4.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来说,采取教育惩罚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从而使小学生得到健康成长。不过,教育惩罚是需要适度把控的,如果教育惩罚过度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文章中,笔者将以教育惩罚在小学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根本,深入分析对教育惩罚进行优化的相关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5.
惩罚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小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老师对学生“惩罚”使用较多、研究较少的问题,这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原则。在惩罚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宜,灵活运用,讲究操作规范;从而使教育管理工作走出困境。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6.
赏识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惩罚是教育的另外一种手段。青少年的成长并不全靠自律,许多地方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强制。正因为这样,宗教、法律和教育都要研究惩罚的功效,以达到迅速转变学生的目的。就青少年教育而言,适当的惩罚可以使之明礼诚信、性格坚强。惩罚是用眼前的痛苦换来长远的幸福。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邓淑玲 《时代教育》2009,(11):263-263
惩罚是一种让人尝试之后心生畏惧的东西,却也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为达到教育惩罚的目的,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及错误类型遵循及时性、可接受性、最后性及实事求是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微笑教育     
宋云芳 《教育现代化》2006,(11):111-111
都说教育学生,一流的教师用眼神,一流的教师用语言,三流的教师用惩罚。这眼神就是用艺术化的方式.用爱心去感化学生,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有人将学生比作冰块,把惩罚比作寒风,把爱心比作春风,寒风再猛也无法融化冰块,春风微拂却轻而易举地融化了冰块。从教13年来,我一直在探索一种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方式,微笑教育就是我这些年来所找到的最好教育方式。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言的微笑传达的正是信任与理解、  相似文献   

9.
对教育惩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惩罚是通过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以防止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教育手段。以合理性作为标准可以将教育惩罚分为合理的教育惩罚与不合理的教育惩罚。合理的教育惩罚舍乎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并具有教育性。合理的教育惩罚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应当予以保留。教育惩罚的实施应该遵守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并符合教育目的和教育艺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惩罚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方法,是一种饱含尊重与信任的要求.使用方法既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要保护受教育者的自尊心.它的合理运用和实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必须以尊重和信任为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教育。”我认为,严禁体罚学生不等于取消“惩罚教育”,体罚和“惩罚教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因此.适当来点不同于体罚的“惩罚教育”.不但会纠正学生的错误、转化学生的思想观念.还会成为一种动力.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为教育教学起到积极作用。但欲使“惩罚教育”发挥作用.应讲究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惩罚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的就是让学生在健康的发展道路上前行。尤其是对中学生而言,教育者要深入学生内心深处,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合理运用惩罚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在惩罚过后有更好的认识,达到更好的教育成果。但是,教师要掌握好惩罚教育的力度,以基本原则为惩罚依据,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惩罚”是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体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罚”的行为为目的,通常包括学校惩罚和教师惩罚。教师是学校惩罚的具体执行者,主要是对有事实违规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和惩罚,如训诫、斥责、惩罚性值日、惩罚性更正作业、取消某项权利等。教育惩罚,在行使过程中兼具教育与制裁的双重性质,目的在于教育和戒除,而非单纯的惩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正如捷克伟大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缺乏清晰的理解,人们走进了教育惩罚的误区.体罚不等于惩罚,把"体罚"等同于教育中的"惩罚",在逻辑上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惩罚作为一种德育手段,是从学生身、心两方面促其改过自新,奖惩都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奖惩并行,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5.
老师的批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自身的表现行为中存在一些错误问题的警示和教育,是一种对学生身上的不良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否定评价,其最终目的便是教育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一步帮助孩子能够明辨是非,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同样也属于教师的一种激励方法,老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纠正、限制学生的一些错误的行为,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教师的批评必须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当然,教师的批评不是教师内心不良情绪的发泄,它是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的批评更应该像和煦的春风一样,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所以,只有从老师口中道出的批评是出于善意、真心的关怀,学生才会真正乐意地接受。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使人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以求不断进步的锐利武器。绿色批评则是以人为中心,以师生之情唤起学生真心的“悔”,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和尊重,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一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一个注重规律、讲究科学的过程。要根据孩子的性格需要,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要以赏识教育为主,兼以适当的惩罚手段,使学生身心能健康、全面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线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离不开惩罚,离不开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对学生采用的带有惩罚意义的这种具体教育方法。以辩证的教育观看,教育离不开惩罚。赏识和惩  相似文献   

19.
教育惩罚是一种促进学生改正错误的教育手段,通过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痛苦而发挥作用。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方法本身没有好坏,只是由于一些教育者没有充分理解其功能、目的及要求,较少考虑受惩罚学生的主观感受,忽视激发并利用学生的内在力量,而主要借助外在教育压力进行惩罚,因此在使用时造成了许多伤害问题。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根据惩罚的功能和要求,以及学生主观方面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以取得学生内在力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育是基础型教育,小学是学生发展成长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教育惩罚是一种教育学生的方式,运用合理可以成为推动小学生成长的动力,然而,小学老师在展开教育惩罚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首先从老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不足、变相体罚严重、超负荷心理惩罚这三点说明我国小学教育教育惩罚中现存问题,然后提出以老师、学校、政府为合力的教育惩罚实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