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年,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我巧用对联进行教育教学,极大地丰富了班主任的工作内涵,也拓展了教育教学艺术。一、运用对联,拓展班级管理新空间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人人皆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深入人心、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文化艺术形式,其直观、形象、押韵、富于哲理的特点很适合学生的口味,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对联形式进行教育教学,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也容易让学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几年来,很多省市的高考题目都涉及对联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让学生感受民族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将对联引入语文课堂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下面谈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运用。  相似文献   

3.
薛和平 《语文知识》2014,(12):41-43
对联内蕴丰富,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国粹,也是诗词曲河流中的一朵浪花,更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对联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历久不衰,既表现了中华文化的灿烂历史,又呈现了中华文化的现代文明,真可谓“对里有日月,联中显乾坤”。对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领域是很广阔的,德育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中曾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隋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成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陈天波 《中学文科》2007,(12):118-118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独特的价值。在历史教学中巧用对联,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从而使历史教学收到良好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刘伟 《教学考试》2024,(19):4-8
<正>“趣味语用”栏目植根于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丰富的语言实践,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符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本期栏目我们选择了《对联的产生与发展》《对联:二行格律诗》两篇文章,探究对联的产生及其发展,引发对继承、发扬对联创作的文化传统的思考,结合举例,  相似文献   

6.
对联作为华夏文明独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文化的产物,更是汉字文化的产物。汉字作为形音义的结合体,决定了对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言简意深的魅力。没有汉字,就不可能有对联这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本文试从形式美、音韵美和蕴意美三个方面来说明汉字文化对对联艺术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掌握一点对联知识,既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的美,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对中学生来说,主要能弄清对联中的对偶修辞手法即可。也就是要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其中,“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是难点。近年来,就有很多地方出现了有关对联的考题。2006年中考也不例外,请看以下考题:1.名胜古迹的对联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文化名人(第④…  相似文献   

8.
当下,农村初中的教学条件普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城市初中相比,教学设备、学生基础、师资力量等课程资源依旧处于劣势,但由于农村受城市现代化文化冲击的幅度相对较小,以至于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资源相对城市也有一定的优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农村是传统文化的沃土,其中对联更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农村初中重视对联的教学,是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们中华文化认同的教育及教学,培养学生们的中华文化认同感能强化学生们的民族意识及综合素质,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开展更为丰富的传统文化的教学,促进学生们中华文化认同感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措施进行了分析及探究。  相似文献   

10.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何理解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积淀,是一种濡染,是一种智慧,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文化经典,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触摸中华文化精神的内核。  相似文献   

11.
对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文学艺术中的奇葩。它具有生动活泼、雅俗共赏、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特点。千百年来,对联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长盛不衰,备受青睬,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近几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对联已走进高考、中考的殿堂。但如何开展对联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且酷爱对联,对对联教学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积累了一点相关资料。在此,不妨抛砖引玉,但愿能起到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许多别具一格的形式。对联就是中华文化中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的堪称一绝的民间文学形式。中华对联文化源远流长、雅俗共赏,历来是传播主流文化和进行道德教化的好形式。在先贤们创作的种类繁多的对联中,有一类对联是教人励志修身的。这类传统励志修身对联,大都对仗工整,文字凝炼,含意深厚,富有哲理,它旨在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使人们受到警策或自励,从而学会为人处世的艺术.提高人生的志趣和价值,有些励志修身对联堪称为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统一的文学精品。即使在当代,这些励志修身对联对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也富有教育意义。励志修身对联,是我国人民创造的一种修身进德、励志图强的好方法。可使人三省其身,如听良师训导,潜移默化,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高素质。无论是从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还是从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来看,学习和欣赏传统励志修身对联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是国家的生存之本,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支撑。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而且能够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文章分析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内涵,阐述高职学生中华文化传播力的现状,从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优化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借助“互联网+”丰富英语课程中华文化教学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开展中华文化主题项目式教学、通过“以评促学”完善中华文化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路径进行探讨,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邓振红 《江苏教育》2022,(81):56-58
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是英语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开发与教材相融合的中华文化素材。具体来说,可丰富教材本身的中华文化,可参考借鉴平行教材中的资源,可从绘本中搜集中华文化元素,可结合教学实际自编中华文化素材。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文化自信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它指的是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于古诗词具有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特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故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一、命题趋势分析我们知道,对联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的一串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最能体现出汉语的独有魅力。况且拟写一副对联,不但要有丰厚的语文知识积累,还要有极强的语感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之一的民族音乐同样历史悠久且内容丰富。在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音乐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中享受民族音乐之美、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8.
余俊 《初中生》2006,(23):19-22
[考点突破] 作为我国文化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对联在2005年中考试卷中闪亮登场,全国共有二十多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对联题.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也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内容博大精深,是一部浓缩了的文化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高校注重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面向留学生积极开展文化教学。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融自然、社会、哲学、文学、艺术、美学、风俗于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反映了中国当代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中国茶文化的这些特点,从茶切入,以茶为媒,将茶文化与其他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中华文化教学组织,能让留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进而成为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浅析     
对联,是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言简意赅,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为人们喜闻乐道。对联可志庆寄情,可述怀言志,可咏物喻理,可讽谕记史。不少对联蕴含着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哲理。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用对联,阐明哲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