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我们小学老师从事的是启蒙教育.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一个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实现这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特质.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生命意识.把学生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让他们主动追求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舒兰市职业高中实施了“唤醒教育”,提出了“自我约束、情感拉动、典型引导、激励改正、设计目标”二十字方针。具体措施有:(1)创建实施“唤醒教育”环境,让“唤醒教育”理念根植于师生的内心;(2)把握“唤醒教育”与具体工作的结合点,绽放“唤醒教育”爱的火焰。“唤醒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1)消除了大批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学习兴趣;(2)增强了“爱和责任”意识。(3)唤醒教育的实施消除了社会上对职业高中的疑虑。  相似文献   

3.
学习数学,离不开思维,数学的生命在于思维.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而数学教学的大量活动在45分钟的课堂之中.无疑.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的设计应是这种“激励、唤醒、鼓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唤醒教育是解放学生内部力量,促使其生命意识觉醒,进而实现个体生命自由自觉建构的教育过程。德国文化教育学派代表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唤醒教育揭示了教育的真正本质在于唤醒与建构。语文教育中的解读活动,与唤醒教育有着深层的  相似文献   

5.
熊倩 《考试周刊》2012,(55):39-40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须对中学生加强生命教育。当下新课标的推行更使得生命教育成为必然。袁卫星老师致力于唤醒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研究,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一种生命意识的唤醒。作者以他的《一碗阳春面》、《就是那一支蟋蟀》、“亲近诗歌”、“善待生命”的课堂实录为例来分析其生命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江苏教育》2011,(11):64-64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心灵深处的变革.就不称其为教育。因此,最高境界的教育管理当是唤醒“自觉”,它是基于对人的高度尊重,21世纪的教育需要一种自觉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三生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是唤醒生命意识、建构生命意义的教育。其价值取向应包括人生教育、人伦教育、人性教育、人格教育等在内的全人教育。生命教育是解开“意义虚无主义”、“生命消费主义”等生命困顿的钥匙。当前落实生命教育需做到:1.将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他人生教育整合到生命教育中;2.专门课程的开发与开设;3.针对特殊个体和普遍群体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8.
聂建兰 《考试周刊》2009,(13):58-59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可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瑞英 《文教资料》2009,(30):133-134
“唤醒教育”的本质在聋生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让学生领悟生命或人生的意义.为此.教师要以“生”为本,注重自身能力和生命意识的培养,在德育教学中以聋生的“生命”为原点.充分挖掘文本的意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情感互动,去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重,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潜意识里的梦想,进而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选择和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0.
汪铎 《江西教育》2014,(1):84-84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道:“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可以说教育就是唤醒,而要唤醒学生的灵魂就需要交流,教育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但是在正常情况下,每个老师要教两三个班.小科老师还要教更多的班.而且每个班都有很多人.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向自己倾吐心声.也不可能对每个同学都耳提面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我的经验就是建立师生交流本..  相似文献   

11.
艺术教育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进步教育,进步教育就是明教育和现代化的教育.当代艺术教育必须树立“大艺术”教育观念,学校教育需要艺术教育的唤醒。  相似文献   

12.
刘玉玲 《宁夏教育》2013,(7):140-141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相似文献   

13.
顾春香 《考试周刊》2009,(9):111-111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果我们教给孩子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好了,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可见,教师的责任是以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唤醒他们的灵感,唤醒他们的表现欲望.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4.
雅思贝尔斯说:“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的一切。”曾经未能意识到的一切,通过教育的唤醒,如今能够意识到了,这就是教育的意识唤醒功能。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从外部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受教育者“懂了”或者说“会了”教育者所传授的内容,对教育者而言,称为教育者唤醒了受教育者的意识;对受教育者而言,称为受教育者的意识得以觉醒。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相似文献   

16.
唤醒卓越的“教育之思” 《今日教育》:对于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哲学是一门深奥和陌生的学问.是远离日常教育实践的。作为一位研究教育哲学的学者,您认为教育哲学对于教育实践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17.
人是教育的中心.但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使人有知识,虽然我们也知道“空无一物的袋子是竖不起来的”。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告诉我们,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这样的人是没有生命活力的人,所以.他强调“教育绝非单纯的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相似文献   

18.
王彩玉 《教育》2014,(3):74-74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也说过:“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唤醒。”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而当今教育的不足之处也正在它未能履行其“唤醒”的神圣职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成为一个知识的激活因子。——鲁洁  相似文献   

20.
<正>大凡搞教育的人都知道雅斯贝尔斯有句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唤醒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语文教育的跋涉途中,一位身形单薄的“诗者”多年如一日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唤醒教育”,她就是戎敏——一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