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说的话,要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刚刚出台的广州市初中作文评分标准已明确增加了“情感真挚”的评分要求。本人认为,“情感真挚”的本质就是感情真实、自然。当然,感情真实、自然不是说不允许虚构,而是要求作文应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艺术地展现出真实动人的效果,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境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谢虹霞 《考试》2009,(4):36-36,38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必须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有强烈的现实生活基础,不可一味地把写作当成是构造“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3.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感情真挚”也是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在中考作文的评判中,阅卷老师也把文章能否做到“感情真挚”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分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丽丽 《教师》2012,(21):67-68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文章无法打动读者,真挚的感情需要学生回归"真、美、善"三心:拥有真心倾诉真情;常怀美心体悟生活;铸就善心关注社会。对于教师来说,要致力于唤醒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催进内心精神动力;唤醒读者意识,激发内在写作动机。  相似文献   

5.
现行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写出真情实感。那么,怎样使感情真挚动人呢?本文从三点进行了阐述,即,要学会体察真情,要敢于坦露真情,要善于升华感情。  相似文献   

6.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应该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  相似文献   

7.
梁琳 《现代语文》2014,(4):125-127
新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让写作成为学生自我生命的表述形式应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关键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坚持开放原则:除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之外,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心声,让“人”融入“文”,让“文”包蕴“人”。  相似文献   

8.
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应该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瑷;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对写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写作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重点放在兴趣、自信、习惯的培养上,这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相似文献   

10.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重视积累,说真话,诉真情,培养学生多读、多思、多写、多改。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有一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情”是一篇文章能否打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的关键,这里所说的“情”是指“真情”。如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真实是作文的生命,真情是作文的血肉。那么,如何让真挚的情感流淌在我们的笔端呢?一、积蓄情感“积蓄情感”是指我们平时要重视感情的积淀。“未成曲调先有情”,心…  相似文献   

12.
华婷 《现代语文》2008,(4):110-111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七一九年级(即初中)学生写作方面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人总是有个性的,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相似文献   

13.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除了基本写作技巧的指导,更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会观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让他们先生产一点儿粮食,再开始“做饭”。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在写作部分的“基础等级”第三点要求考生写作时要“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相似文献   

15.
作文本是学生独立表述对世界与自我认识的一种方式,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和自由性。“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关注写作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灵、情感、情绪和状态,适度调控,让学生愿写、能写、善写。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在教学建议部分又建议“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和引导。写作应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但现在学生作文过多的捏造事实,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强调写作要放飞心灵,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19.
“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为把作文教学研究的重点从孤立的技巧技法转移到对于学生作文心态的研究和调控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