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是前人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精神食粮,它语言简洁,文字凝练,意境丰富而又蕴含哲理。但由于这些诗的时代背景距今已十分久远,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不容易理解,往往不像读童话故事那么感兴趣。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爱上这些古诗,并能初步体会到其中真切的情感昵?我在古诗教学中积极尝试同类主题诗歌组合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以“农民辛苦”为主题的几首诗歌: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古诗,这些千古绝句让我们动情,令我们落泪,催我们奋起……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诗两首》一课,品读两首诗。一起来读课题。  相似文献   

3.
日前有幸在“金帆课堂”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校长给如东县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上的一堂语文课——“走近李白”。说心里话;课前拿到孙老师的教学设计时我是心存疑虑的,给小学生讲李白不容易,一堂课要讲四五首古诗,更不容易。可是孙老师却把课讲得深入浅出,生动精彩,轻而易举地达成了他的教学构想。不禁深深折服于名师对文本解读的独到。对古诗诵读的引导、以故事串联结构的匠心。短短五十分钟,似乎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教学生”。这样的课堂效果与他贯穿课堂始终的闲聊、闲情和闲话是分不开的。现就孙老师课堂前后的几处闲笔反思其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4.
“古诗”是晋南北朝时代对古代诗歌统称。梁代萧统编《文选》,把已失去作者姓名的十九首五言古诗编在一起,题作《古诗十九首》。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年代,学术界有争论,有不同看法。现在较为统一的看法是:这组诗非一人一时之作,大约是东汉后期桓帝、灵帝时代的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文人的作品。由于这些作品风格韵味略同,因此后人往往将它看作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5.
我的古诗教学《寻隐者不遇》(人教版九义教材《语文》第八册修订版)制定的教学目标,作了大胆设想:———教学的起点延后。一般的古诗教学,无论用什么方法,是以“理解这首古诗”为终点;我的教学设计,以“已经理解这首古诗”为教学的起点。———教学的终极目标,着眼于引导学生感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一教学目标制定的理论根据是:第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不少学生读了古诗以后,只知道是首好诗,但是好在哪里却说不出来。如何指导学生鉴赏古诗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辑录的古诗,都是我国历代著名诗人的优秀作品。教学时,必须摒弃那种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创新意识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并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使学生逐步达到“不需教”的境界。本文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中的《古诗三首》,第十二册教材中的《古诗两首》为例,谈一谈小学语文六年制高年级古诗教学的建议。一、重视预习,初步感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于学习上亦如此。古诗写于久远的历史时期,存在了许多难以…  相似文献   

8.
古诗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时代隔膜的原因,学生难免会对诗歌中表现的时代背景、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难以理解,传统讲授法教学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沉闷无趣。以教学《钱塘湖春行》为例,从导入课堂开始到走出课堂结束,阐述古诗教学不仅是要教学生学会一首诗,而且还要指导学生用“这一首诗”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诵读”课题的子课题在我校启动后,整个校园书香浓浓,每天都能听到学生朗朗的诵读声,很多学生喜欢上了古诗,一个学期能背诵30多首古诗.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吟诗作画,于是学校开设了“古诗作画”栏目,要求我们美术组每个学期举行一到两次的“古诗作画”作品展.古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是用线条、颜色表示诗的意境美和形体美.诗人是用语言来绘色绘形的,而画家是用线条、颜色来表现形体.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不少孩子咿呀学语就从口诵古诗开始,而且记得快吟诵得好,有滋有味。可是进入学校后,伴随着老师的一次次生硬的讲解,那“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原生态古诗情结,在一首首古诗的学习中一点一点地消磨,仅存的兴趣也只是停留在语文测试卷上要考的知识点。究其根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古诗教学的失当:无视学生的情况,一味用成人的观点和定论去解剖诗意,灌输诗情。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和趣味的培养》中说:“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工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走向古诗,走近古诗,走入古诗;读古诗,诵古诗,赏古诗;品出它的韵味和趣味,融诗味入生活,化诗心入生命,最终达到我们所追求的“诗意地栖息”。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出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口号。但是,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让一切学生都有发展”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郭凤玲 《快乐阅读》2013,(10):54-54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没有对话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优秀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是语文教学的极好资源。古诗教学能让学生在整体感知、领悟、储存这些感性语言模块的过程中,让学生与古诗的作者直接对话,从中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这首诗情景交融,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是一篇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那么,怎样激发兴趣,发展想象,引导学生与“古诗文本”对话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听了一位老师教学古诗《夜宿山寺》,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深思。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时问:“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放声朗读。他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读得非常响亮高昂。这位老师很不满意地说:“你先坐下,听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读的。”另一个学生读得低沉轻缓。  相似文献   

16.
占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这样的模式教学只能是强硬地灌输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笔者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谈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指导。  相似文献   

17.
老师教给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总离不开“说”。不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化,“说理式教育”恐怕都是我们实施教育的主要方式。 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尤其是那些老教师,越“说”越皱眉头,越“说”越困惑:以前一“说”学生就“听”,一“说”学生就服;现在要学生接受一点道理,真难哪! 我认为,这个“难”字固然使人苦恼,但也说不定是好事,至少说明现在的学生,其思维独立性、自主性在增强,不轻信,不盲从。而过去我们“说”得“容易”,学生“服”得“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课本里选入了许多古诗,这些古诗看来很简单,但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诗意。由于古诗是用古代汉语写的,跟现代汉语的距离较大,所以只有首先理解诗意,才能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和作者的感情。那么如何去把握呢?一、解诗题古人讲:“题”是额也、‘泪”是眼睛。任何诗文都有题目,古诗也是一样,诗题往往带有总纲的意思,所以,无论讲解哪首诗,首先得解题。如《送元二使安西》,“元二”是人名,“安西”是唐朝所设安西都护府的治所,“使”是“赴”的意思。那么从题目可以看这是友人送元二到安西去写的一首送别诗了,既然知道是送别…  相似文献   

19.
归纳起来,家访的目的为“了解,沟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我们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仅限于学校内,很多真实的情况不容易看到,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  相似文献   

20.
谈古诗教学     
杨辉 《教师》2008,(4):105-106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千百年来我们对唐诗都爱不释手。而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古诗是我国唐诗中的艺术珍品。让小学生读懂它,理解它的内容,让学生终身受益,是我们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的。在如何教好小学语文古诗的基础上,我总结出了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