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学校特色建设,既可以积聚学校的文化力量,又可以开创学校内涵发展的新局面。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学校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从彰显学校文化传统与个性的视角,坚持教育创新,适时提出创建“智慧教育”的办学特色,建设和谐校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黎君 《生活教育》2011,(5):31-33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基本原理共同构成。在现代社会,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仍然充满时代的气息,对推进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建设教师队伍、创新教育体系都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广西陶行知研究会现有80个陶行知思想实验学校,在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校教育实践上,做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重要教育思想.它充满了理论的活力和实践的张力。如果把其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巾,将大大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生活与教育辩证地联系起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对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和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是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师生一致认可的思维模式、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胡雪芬 《教书育人》2013,(24):22-23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人民教育实践家、理论家,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中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其"生活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是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对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进行深入和体统的研究,对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本身是一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校园物质化 校园物质化,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建造和设置的各种物质设施和环境的总称。它既是校园物质化的空间物质形式和外在表现,又是校园精神化的物质载体。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各级政府和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校园物质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本是笔在总结长期从事校园物质化建设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校园科学布局、确保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工程造价等问题提出的一些看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守护童真;我们敬仰孔夫子,牵着孩子的手走进五千年;我们是光荣的天和教师,引领学生走向天地人和的未来。"这是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以下简称"天小")教师在教师节诵读的誓言,更是天小教师发自内心的教育理想、文化追求。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下建设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学校是天小人孜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耿夫相 《中国教师》2012,(11):65-67
<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他认为"生活包含万象,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要"用生活来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为我国目前的地理课程改革带来很好的启示,本文主要以"生活教育"思想审视我国地理课程理念、地理教材的编写、地理课堂教学行为、高考地理测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探索和坚持地理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教育思想博采古今,兼容中西,理论简约,并自成体系。在教育理想上,他主张"通过四通八达的教育,建立四通八达的民主社会";在教育准则上,他坚持道德至上的教育原则,奉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箴言;在教育策略上,他基于知行关系的深刻理解,提出了重要论断,突出实践(行)在认识论中的先导地位,认识与实践结合,并由此确立了"行—知—行"的行动策略;在教育理论上,从中国国情出发,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学说,集中了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精华,奠定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实践实现把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运用到特殊学校的精神文化塑造之中。  相似文献   

12.
13.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反对封闭的、僵化的传统教育,倡导开放的、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新型教育,这具体体现在他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仍然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者。他一身致力于教育事业,为追求光明的新中国,为发展进步的教育事业,百折不挠,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追求进步的一生光照后人。他的教育思想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中陶会副会长杨应彬)1939年7月,他来到正处于抗日烽火中的重庆,创办了后来为世人所瞩目的学校——重庆育才学校,继续他“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中国教育探获生路”(陶行知《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致王琳》教育科学出版社方明主编《陶行知教育名篇》P105)的道路。在这里,陶先生不仅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还丰富和发展了自己创立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为育才学校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精神基础,这些都成为育才史上最宝贵的财富。今年,是我校的创始人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在此之际,我们全体育才人无比深情地缅怀为教育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一生的老校长。值得幸运的是,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还在,他的高尚风骨还在,他的办学精神还在。  相似文献   

15.
“我们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守护童真;我们敬仰孔夫子,牵着孩子的手走进五千年;我们是光荣的天和教师,引领学生走向天地人和的未来。”这是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以下简称“天小”)教师在教师节诵读的誓言,更是天小教师发自内心的教育理想、文化追求。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下建设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学校是天小人孜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刘如杰 《成才之路》2011,(1):I0016-I0016
1927年3月,陶行知在南京和平门外晓庄,创办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并撰写“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对联。对联简洁明快,是他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17.
第五章 生活教育的理论生活教育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以生活做中心”,“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即以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为中心、“理论与实践之统一”的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生活教育理论围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提出的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功能与方法,体现了教育与生活、教育与人生、教育与社会诸关系的协调与统一,处处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一、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相似文献   

19.
智慧校园建设是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各职业院校要提高对智慧校园的认识,通过对智慧校园的建设,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力度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加快,顺势产生了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的概念。在一定意义上,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高级发展阶段。我们积极探索智慧教育的实践,着力研究智慧德育、智慧教学和师生智慧发展等问题的行动策略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