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以热情和创造来引起人内心的激荡。无痕的教学,恰恰能够引起学生内心的激荡,激发出惊人的动力,并以最稳定的状态驻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里。教学应该是一种启迪感化,循循善诱,心灵交流的过程,武侠小说中轻功的至高境界是“踏雪无痕”,我想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教学无痕”吧。让我们学习名师“教学无痕,精彩有痕”,悟道而后传道,让教学不留痕迹,让教学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2.
张微 《中学教育》2007,(2):53-54
什么是“主题教学”常听主题教学的倡导者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语文课,我对什么是“主题教学”,怎么确定一篇文章的主题,怎样整合主题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等等,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过去的语文教学,大多是就课讲课,就文学文。语文学习被局限在对教材内课文的讲读上。这是违背语文学习规律的。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万卷”浸养,怎能有“如神”的产出?回忆我幼时学语文的感受,印象里似乎只是认认字词,读读课文。什么补充资料,什么拓宽知识,什么延伸求知空间等等,都闻  相似文献   

3.
吴民益 《小学语文》2009,(12):11-13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是一位语文昧很浓的老师,他的课堂更是洋溢浓浓的语文味。下面我们一起去闻闻他课堂上令人陶醉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关注学习,要追求一种无痕的境界。那么,怎样做到无痕地关注学习?笔者以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堂“关注小事,关注细节”的作文课为例来陈述。  相似文献   

5.
我1991年认识李凤老师,至今已有20年。记得有一年她上公开课《十五的月亮》(歌词),上得轻松放开,很有灵气。正在她踌躇满志,准备“松一口气”时,作为抓教育科研的副校长,我给她提出一个新要求:“写一篇教学体会,2000字以上,争取发表。”开始她不很理解,我说:“你为这堂课投入那么多,产出只有一堂课,投入产出比太低了!太可惜了!我每上一堂公开课,都要写一篇文章,都在3000字以上,而且都发表了。”上进心强的她听从了我的话,后来写的文章还真的发表了。她回忆总结说,正是我的这句话,把她推到了教学、科研双轨并进的高速公路的路口。那时才是“而立”之年的李凤,现在已过“不惑”,教学、科研成了她有力搏击的两翼。  相似文献   

6.
"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亲和、融洽,是师生都能按照自己的预期或超出预期而得到收获的课堂。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追求语文教学和谐境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葛玉鼎 《考试周刊》2007,(42):27-28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阵地、主战场。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就应该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境界。本文重点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追求课堂教学境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日,在我校开展的“名师引路”系列活动中,笔者聆听了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徐斌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课堂上,徐老师的教学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学得轻松、高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经过一阵“外行看热闹”的欣喜与赞叹之余,不由陷入沉思:这堂精彩的数学课.能给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带来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9.
10.
何为一堂理想的阅读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地带挺进,丰富的个性化教学理念给阅读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但也使我们一线的教师陷入左右为难的窘境。在这语文教改的转折点上,我们的阅读教学该走向哪里呢?带着窘境和疑虑,我们一行六人到省城参加了“三晋之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真正领略到了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关系处理,辨证统一;精心预设,铺垫生成;灵活调控,引领生成。  相似文献   

12.
陈瑞昌 《江苏教育》2007,(12):23-24
方海莲老师的《透视语文教学的“伪思考”》一文,直面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表面化、程式化、“空壳化”现象,指出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伪思考”.学生个体没有真正进入能动状态,因而不能达于内心,无法“自由言说”。方老师又说学生流于“伪思考”,与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分依附既定的目标任务有关,与“预设”抑制了“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教学境界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所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有境界的教学自成高格.施教者应追求的教学境界:(1)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有教之境与无教之境两相宜;(2)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彰显独特的教学风格;(3)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漱起创造性之灵光;(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审美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张瑞芬 《考试》2009,(1):110-110
现代教师为人师表的内涵较之古代更为丰富。它不仅需要传统的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有教无类的宽厚气度、教学相长的谦虚品格,还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民主精神和崇尚真知、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面对活生生的学生,就要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14,(9):46-46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他于1992年录制的电视系列教学片《贾老师教作文》在全国播出后,广受社会关注.新时期,被称为“老名师”的贾志敏依然活跃在课堂上.图为5月19日,贾志敏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同乐学校给学生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实施以后,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人文性"的重视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而将"语言训练"当作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对它大加批判。但随着课程改革实践的日益深化,"训练"再次回归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视野。"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离开了"训练"就会影响到学生扎实的语言能力的形成。新课程需要训练,但是要尽力避免以往出现的繁琐的、机械重复的、僵化的、毫无灵性的训练,追求一种融合的、无痕、充满情趣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赵建平 《河北教育》2008,(10):43-43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探究性学习要追求教学的三境界。所谓三境界,即“无本”、“无法”、“不教”。 一、无本胜有本 有本可依并非坏事,但过分依赖却毛病百出。 “本”,必须依,但要依其精华,依其切合实际。如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城乡差距、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不同、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要求等等,而不是脱离实际,一味依下去的。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老师们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尊重生成,利用生成推进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益便是重要标志之一。但面对不期而遇的生成,却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敏锐地察觉并有效地利用的。真正能够随机把握生成并巧妙地利用生成,演绎教学的美妙华章,是需要教学智慧的,是必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沉淀和升华才能形成的高超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20.
教师备课钻研教材,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然后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要素,最后选取符合理解教材与学生学力实际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深入",又要"浅出",让学生真正在文本教材中"来来回回""若有所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