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术作业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评价的方式方法,突出“开放性”、“互动性”、“发展性”、“激励性”,开展好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作品“展评”等活动,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学生和教师从题海里解放出来,是当前困扰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难题.本文根据初中学生智力和心理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巩固并拓展知识为导向,在设计物理作业时,采用了“趣、精、活、创”的模式,即以“趣”为基础,以“精”为根本,以“活”为原则,以“创”为追求.  相似文献   

3.
在跨学科主题活动中,学生将面对现实的背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折扇”为主题,设计跨学科主题作业“折扇:拾遗校园十景图”,从“品扇“”制扇“”鉴扇”三个板块展开,以“折扇中的黄金比例“”如何进行调研“”寻找扇形元素“”如何设计评价量规”等任务为驱动,构建主题作业群,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自助餐式”作业是作业改革的成果之一,是彰显学生主体性,助推学生身心发展的法宝。教学时,教师把握作业改革时机,按照教学先后顺序,设计前置作业、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生成“自助大餐”。对于“自助餐式”作业,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辅助学生课前自学、课堂探究、课后巩固,以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联系教学内容,从作业形式多种多样、作业内容有的放矢、作业评价“多元”和“唯一”结合三方面提出了优化高中生物学作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一刀切”式的统一布置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求,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文章从作业入手,开展弹性作业的实践探索,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从难度弹性、选择弹性、方式弹性等层面去设计作业的内容、数量、完成时间、完成形式、评价等,从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它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业设计不仅要充分尊重、正确理解学生的差异,也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更要以人为本,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历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不能“大一统”,要求学生“齐步走”。本文以“间隔排列”一课为例,尝试展开聚焦差异的作业评价研究,从预学作业、随堂作业、课外作业三个方面展开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凤玲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3):90+103-90,103
在新课标实施与推进的今天,如何布置作业,布置什么作业,如何批改作业,应该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将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分层次布置作业”、“改革作业批改方法,提高作业的时效性”、“改革测试评价方式,分层测试”等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徐花蕊 《文教资料》2007,(8):151-152
学生作业过程可以看作是其“二次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业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只见分数不见人”及“非对即错”式的作业评价模式已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改革作业评价方式,实现学生“二次学习”的升华,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整体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平时的工作中,许多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作业、考试时我们都会要求学生检查完才上交,迫于要求大部分学生也会“奉旨行事”,“XXX同学,作业检查了吗?”“检查了。”“都对了吗?”“对了。”学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教师心中自然打一问号。等到批改作业时,错误却是何其的多,也经常听到老师们边改边埋怨:“这么简单的题目也错了。”“这些题目不知讲了多少遍,怎么还是错了?”学生拿到批改的作业及时纠正的习惯又是如何的呢?笔者曾调查过学生作业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以创意型作业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是孩子性格差异的必然要求,以创意型作业为评价载体能实现评价的功能。创意型作业评价的特点诸如趣味性、激励性、发展性、人文性等,要求教师在评价中尊重差异性、注重实践性、体现开放性、强化研究性,首先改教师“布置”作业为师“生设计”作业;其次改教师“批阅”作业为师生“评阅”作业。总之,让每个学生在创意型作业评价活动中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自能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正>“双减”政策提出教育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这标志着要实现人才培养理念,应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切实回应“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时代追问。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学生过重的、机械的、重复的、低效的作业减下去,把作业的质量提上去,把作业的效果提上去,以少而精、有思维含量的作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地。1.设计概念理解型作业,  相似文献   

13.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学习内容的重要手段。“双减”之下,对学生作业量、时长减少了,负担减轻了,但对作业的“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巧妙地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时能减时、增效、提质。一、作业分层要“精”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事前准备的重要性.文章认为,预习作业设计应遵循“情境创设,激发兴趣”“重质轻量,引发探究”“明确细化,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启发思维”等原则,并针对当前预习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趣味型、记录型、铺垫型、梳理型以及操作型预习作业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曾诚  胡志中 《四川教育》2005,(10):26-26
作业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离不开作业、作业设计的理念不同、训练的侧重点不同.效果自然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可以有不同的作业分类方法。如果以“教材”为标准划分.教材上的练习可称为“规定性作业”.教材之外教师根据学情添加的部分可以叫做“补充性作业”;如果按程度深浅划分.可以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如果按完戍作业的方式分,又可分为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我们坚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针对过去作业的“软肋”.在作业的自主选择性和实践性方面作一些探索:第一组案例针对学生差异.从分层设置、弹性要求、自主设计等角度凸显作业的选择性;第二组案例则通过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沟通课堂内外,整合校内外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彰显作业的开放当然。这些做法与上面提到的各种作业方式并不矛盾.他们是彼此包容、相互补充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仅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胡英 《教师》2010,(33):34-34
本文在分析现有“完成作业”的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高效完成数学作业的方法,有理有据,可操作性强,是一种值得实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燕 《江苏教育》2022,(59):69-70
<正>指向学科素养培育的教学改革不仅要关注狭义的“上课时间”的课堂,还要关注作业的布置。作业不仅承载了对学习进行诊断和评价的“育分”功能,还需承担学科素养的全面落实、关注学生幸福成长的“育人”功能。特别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创新形式、减量保质、减负增效,亟待改革创新实践。1.开放型作业的特点与分类2019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相较于旧教材,在课后延伸部分大幅增加了开放型作业的有占比。  相似文献   

18.
高红 《四川教育》2004,(12):45-45
在学生作业的精彩或问题处加上“眉批”,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这种个性化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中常用的“眉批”方式有:表扬鼓励式。对学生作业中巧解、妙解、活解题目的,在“眉批”栏内写上“富有创见”、“解法真巧妙”、“肯动脑筋”等激励性评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促使其继续奋发向上。委婉批评式。对于有明显错误或有问题的地方,如果简单地打上“×”,学生更正时就很难明白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如果在差错处画上红线,示以“?”,并在眉批栏写上“想一想”、“验算一下”、“运算顺序对吗”等提示语,这样,一方面可…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作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中小学作业变革的未来趋势。中小学作业内容数字化有利于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业实施数字化有利于将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作业评价数字化有利于从多维度对学习者进行“画像”。当前,中小学作业的数字化转型面临着作业内容“文本化”、作业实施“机械化”、作业评价“单一化”等困境。可以从构建共建共享的作业内容开发机制、研发智能作业平台、设计科学的作业评价体系等途径助力中小学作业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20.
付嵩 《英语教师》2023,(7):157-160
回顾新中国教育史上曾出台过的一系列中小学“减负令”,分析中小学英语作业负担重的原因。探讨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变革。指出在“双减”背景下,教育者应回归立德树人的本心,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树立大作业观、长作业观、协同作业观、文化作业观的作业设计理念,灵活运用分层作业、“英语+”模式,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设计实践性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