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课程改革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并增加了体验性目标。体验新目标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感受、认同和内化。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感受和体验,并强化差别感受性。一、阅读教学中的差别感受性感受性阅读不同于感知性阅读,尽管感受和感知都属于过程性动词。但是感受性阅读中包含着对阅读的理解,也就是要实现感受性阅读必须以理解性阅读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感受性"特指教师或学生对语言以及语言所表现的形象、情感的接受能力;一个人的差别感受性越强,他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就越丰富。教师有所针对的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唤醒"他们业已沉睡的感受性,缩小差别感受阈限,从而提高阅读差别感受性。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后,一种新的阅读教学取向——感受性阅读进入我们的视野,为研究儿童的阅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感受性阅读引领儿童走感性解读文本之路,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取向,是与理性分析为主的阅读方式相对立的。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条分缕析的阅读教学操作理论是“举一反三”,旨在通过讲深、讲透课文,使儿童习得语言规则、发展语言;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建设上的“三无”.即:无充足的经费、无齐全的设施设备、无专职的管理人员;利用上的“三无”,即:无明确的读书要求、无正确的阅读方法、无浓厚的阅读兴趣.统称为“3+3”现状。本文运用科学的策略给出解决“3+3”问题的途径.对广大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感受性阅读”的三重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受性阅读是涵盖语言教学中涉及的所有文本的一种根本性的阅读活动,是各种具体阅读的共同基础,在当前语文课改的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在认真探索研究中不断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处在两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自由与保守的矛盾激荡之中.这使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碰到了诸如“讲与读的关系”、“多元解读与一元解读的度”、“虚心静气与气氛热烈的处理”等棘手问题,左右为难、无所适从。为此.本文对朱熹提出的“涵泳”阅读理论进行阐释.力求在阅读理论的本土性与适应性上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细读——“个体阅读”之堂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部分,有一段谈及“阅读”及“阅读教学”的重要话语.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阅读的全过程.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依据这一思想.我们构建了“四步训练”阅读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是:初读质疑—细读感悟—研读揣摩—咏记运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明确指出了“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中若能很好地运用“阅读期待”,阅读教学就会在课改中更添光彩。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不断产生新的期待,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呢?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尝试和探索,吸取了优秀教师的精华,总结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0.
宋斌 《辽宁教育》2011,(5):39-39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常有必要对文本作“陌生化”的处理。阅读教学中的“陌生化”就是借助相关“间离技术”.帮助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从而实现由“被动”阅读向“主动”阅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陈姗 《新疆教育》2013,(11):84-84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以写促读”是在阅读教学中尝试引入写作任务,通过写作任务的完成促进深阅读、广阅读.并自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我采用“四读”法进行阅读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的对话过程”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该理念是以“对话理论”作为基础,包括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主体间对话过程的“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对话过程的“教学对话理论”,在这个意义上,该理念是这二者的“共同体”正是基于这种“对话理论”,“感受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成为了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  相似文献   

14.
语课程标准对阅读新理念的倡导有目共睹,诸如对话、感受性阅读、体验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这些新理念均彰显着新课标力图摆脱原大纲“鉴赏”阅读思维定势,努力构建“解读”阅读观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读”字。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新的目标提出,在阅读目标上强调感受性、体验性,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这些提法对落实课标的要求颇有意义。我们知道,阅读总是伴随着思维和情感,因为情感是文章的主旨,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因此,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重视在课堂上“以情唤情“”读中悟情“”以情感人”。但是由于一些老师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教法简单粗糙,导致课堂教学陷入了“矫情”的误区,难以收到“感人”的效果。以下几种教学现象就很值得大家关注。一、因情设境——“情”“境”分离两张皮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很多进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阅读书目依然没有头绪,课外阅读良莠不齐,快餐式阅读比比皆是,真正养成阅读习惯的学生少之又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阅读没有顺序,心中没有规划,表达没有个性。我称之为“三无”现象。能否克服“三无”现象,通过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教学走向阅读“三有”--有序、有划、有魂,是学生阅读走向良性发展之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从而激活阅读教学,使之成为充满着心智对抗、思想碰撞的一潭“活”水呢?  相似文献   

19.
鲍九斤 《成才之路》2012,(26):10-10
新课标大力倡导感受性阅读教学,感受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自己从语言中产生真实地情感冲动、情感共鸣,积淀情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归因可以有很多条,但不可轻视的一个问题是传统阅读教学偏重于告诉学生去努力弄明白“课文对我说什么”,而严重忽略了启迪学生“我想对课文说什么”,导致在阅读活动中主体地位的缺失,学生只是接受课文的“容器”,阅读教学未能真正落实在“学生的发展”这个基点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也就是强调在阅读过程中,既要学生明白“课文对我说什么”,更要激发“我想对课文说什么”。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等,都在呼唤学生在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