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愬雪夜入蔡州》文,其中“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一句,课本上没作注释,但多种选本都将这句话中的“之”译为“鹅鸭”。如有的就将这句话译为:“靠近城墙有一片鹅鸭池,李愬派人去打鹅鸭,来掩盖人马的声音……之,代词,它们,指池中的鹅鸭。”对这一“之”字的注释,我是有不同看法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节选自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闻喜附近)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著名的历史学家。《李愬雪夜入蔡州》记载了唐宪宗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叛乱的一段史实。这场战争虽然是统治阶级内部之争,但从唐王朝来说是为了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这对人民是有利的。因此,在李愬袭取蔡州的  相似文献   

3.
《李愬雪夜入蔡州》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题目是节选者自拟的。《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奉宋英宗之命主持编撰的。全书记史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共一三六二年(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原名《通志》,又改为《历代君臣事迹》。后来神宗认为这部书能“鉴于往事,有资于治”,就把它定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吸取历史上盛衰成败的教训,作为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大事的借鉴,简称《通鉴》。  相似文献   

4.
讲读要求:掌握文言词语、句式的新知识,借鉴严谨地记叙复杂战事的写作方法。读前引导:①让学生阅读有关书籍,自做资料卡片,搞清唐代中叶藩镇割据、李愬、以及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有关情况。教师可介绍便于查找的书目,如《中国历史》(初中教材)、《辞海》(历  相似文献   

5.
唐朝自从安禄山、史思明作乱以后,政治就走了下坡路.史书说那时的"藩镇跋扈",实际上是各地方的节度使掌握兵权、霸占地盘,眼里没有皇上,不向唐天子上缴钱粮.朝廷里养活着大群的皇亲贵族,他们的生活奢侈,花费很大.当时,朝廷只有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近郊地区可以征粮收税,能刮的地皮狭小,问题很大.而且,一旦刮得农民没法忍受的时候,就要起来造反,他们的封建统治就维持不下去了.但就在这时候,驻在蔡州(今河南汝南)的申、  相似文献   

6.
这篇课文通过记叙李愬乘虚雪夜袭蔡州的著名战例,充分表现了李愬的军事谋略:战前,深入了解敌情,合理部署兵力;袭击时,神速机智,出奇制胜。围绕这个主题,作者把正面叙述与侧面烘托、反面映衬的表现手法结命运用,使作品的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突出。正面叙述,这是记叙性的文章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这篇文章,先叙李愬深入了解敌情,“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正因为对“贼中险易选近虚实尽知之”,才能做到对降  相似文献   

7.
唐代宪宗年间,李愬曾出兵奇袭,雪夜克蔡,活捉了地方“军阀”吴元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淮西战役。但淮西报捷后,韩愈为《平淮西碑》撰写碑文,把功劳记在分裂主义者韩弘身上,对李愬则一笔带过。韩弘喜出望外,拿出五百匹绢赠韩愈。而淮西将士对此极为愤怒,李愬部将石孝忠冒死推倒了韩文碑。唐宪宗经过调查,才下令砸碑,磨灭韩文字迹,并命段文昌重新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为此,柳宗元、刘禹锡等还作文赋诗歌颂之。后来的  相似文献   

8.
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国力日衰,中央失去了对边将的控制力。原来为了镇压边地各族人民的反抗,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的侵扰,而设立的节度使,此时权力不断膨胀,他们自署官吏,自专刑赏,户籍不报中央,赋税不入朝廷;他们既有土地,又有人民、甲兵,财富;他们职位的更替,常常受子承父业,或兄业弟继,朝廷对此无可奈何。这些土皇帝割据的地方,完全成了与中央对立的独立王国。更有甚者,唐朝政府为了急于求得苟安,对于安史降  相似文献   

9.
2004年6月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对《孔雀东南飞》的部分注释又作了修改。尽管如此,课文的一些注释仍然值得一议。一、此“结发”非彼“结发”课本对“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作了如下注释:年少时结为夫妇,相亲相爱地过活,死后在阴间,也相依为伴。结发,古时候的人到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境释义出发,以书证训估和俚语订古作法对《诗经》中《关睢》、《月出》两篇作品的主要语词做了功能化训释,沟通了这些语词在反复结构中语义的情境化演变,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材收《孔雀东南飞》一文,然课文注释颇多商榷之处。现择四条,进行考释,希望能为同行作参考。其中有个别条目,已有学人论及,考虑作为教学参考,还是再理一下,并无掠美之意。  相似文献   

12.
<正> 注释古书是一件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因为注释上的问题,牵涉的面极其广泛,注者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专门知识,诸如文字音韵,语法训诂,名物礼俗,典章制度等等都要熟悉掌握,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这当然不是很容易的事。同时,古书的注释又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稍不审慎就会出现纰缪。例如依据的版本不善,或校勘的工作不精,都可能导致注释上的错误。因此,即使是名家的笺注,也很难把所有的问题解决得毫无遗憾。而一般的注本,缺点和错误更是在所难免。为  相似文献   

13.
一、明堂。课本注为“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这个注释是以今之说律古之说。“明堂”转注为“朝堂”,疑虑仍存。《历代诗歌选》注“明堂”为“统治者临朝的地方”倒是颇为明快。"明贵"来源于"明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笔下的<山市>以瞬息万变、奇幻美丽的景象特征拓展了我们的生活视野,他那凝炼的语言带给我们几多的神秘.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与许多配套教参在对一些字词的注释很是牵强.今不揣浅陋,据读书所及,略加考证,申述鄙见.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三册有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名篇《赤壁赋》 ,课文中有几个注释或不正确 ,或解释较为含糊不明确 ,现分别简单分析如下 :一、几个不正确的注释1.“举酒属客”中的“属”。课文注为“属 ,通‘嘱’ ,这里指劝人饮酒”。“属”有解释为“通‘嘱’”的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辞海》里也有“通‘嘱’”这一义项 ,但解释为“托付 ,请托”。同时 ,《辞海》里又有“倾注 ,引申为劝酒”这一义项 ,并引用“举酒属客”为证。徐中玉先生主编的《大学语文》(华…  相似文献   

16.
高一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一句中的“间”,文下注:③[间(jiàn)]间道,小路。这里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课本258面)。“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一句中的“为好”,文下注:④[为好]联欢。(课本259面)这两个注释都不确切。(一) “间”注为“间道”,不仅有增  相似文献   

17.
周月 《现代语文》2009,(9):141-141
高中语文苏教版新教材的编选中设置了《史记》选读,一些入选篇目中模棱两可、不太确定的注解给共同学习的师生带来了很多困惑。在此,笔者将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几处疑点写下,希望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王海所编《马氏文通读本》是“《马氏文通》研究”的经典之作。它有注释700余条,评论者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但也有一些注释存在着可商之处,需要加以讨论和澄清。  相似文献   

19.
<正>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烟”在这个句子中究竟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是一定要叫得准的,因为它关涉到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不少本子(包括中学语文教材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委托五省区新编的语文教学参考书)都把“风烟”看作一个词,并训释为“烟雾”,我认为是极不妥当的。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20.
连长留下的大农一件簇新的军大衣,静静地躺在遗物堆中,仿佛在传达主人的心声:玉秀,你还年轻,有合适的,你就嫁过去……这件大衣,我平时没舍得穿,就算送给他的一份礼物!……“哇”!玉秀哭了,所有的人都哭了,影院里动晃动着一片泪光……一件大衣,包容着连长一颗沉甸甸的心! 这颗心,曾是那样眷恋娇妻——每逢夜深人静,它总会悄悄地飞回那个偏远的山村,与妻子短暂的相聚——海一般深的情,火一样热的爱哟,全蕴藏在军人的心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