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静静 《大观周刊》2011,(6):135-136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于马克思西方社会理论,是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思考。其核心主要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影响和指导了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2.
孙宇  王爽 《大观周刊》2012,(41):20-20,13
马克思主义的东方学是在马克思晚年其对社会历史研究萌生转向意识的肇始,这个时期的东方社会理论通过人类学历史认识的回归,使马克思晚年对整个世界的关注和挖掘已经不仅局限于当下对资本主义时代的问题批判,而逐渐开始转向,寻求人类发展的未来出路甚至已经开始回到对人类原始氏族社会的形态模式的研究。马克思对于东方社会的理论研究在科学辩证地分析了历史基础上。才较为准确的预测出了关于历史发展趋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东方专制主义》是魏特夫写的一本书,长达500页。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叫“对于极权力量的比较研究”。至于魏特夫其人,中国史学界并不陌生。此人一生主要研究中国问题,撰写了有关中国的大量论文和著作。1957年出版的《东方专制主义》,就是他的代表作。在这本书里,魏特夫编造了一整套看来十分系统、严密的理论。魏特夫并不完全否认马克思的社会形态发展理论,但又提出,东方和西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相似文献   

4.
李勤远  冯健 《大观周刊》2012,(32):23-24
发展问题是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中国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提出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战略思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调整*键时期的今天,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且促进行动上的贯彻执行,对当代和未来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档案天地》2009,(4):46-50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经济发展理论 马克思、思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同时.十分注意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出现和急速加剧迫切要求有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的思想理论加以指导.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孟雪静 《大观周刊》2012,(18):14-15
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主要的创始人,其理论博大精深,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克思从社会保障的基金来源、社会保障的对象以及社会保障的目的等方面阐发了他对社会保障的认识,并对未来社会的社会保障做了原则性设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形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与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之中,具有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张力,对我国当前探索合理的分配方式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体现了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云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中央编译局张光明研究员的力作《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从马克思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史考察》。很多专家认为: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既是一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选题。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历史进程相联系的。本书作者张光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社会主义思想史,他将这一方法运用地非常自觉,始终自觉地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贯彻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客观地阐释马克思社会主义,苏俄…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但畴,马克思科学阐明了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市民社会的概念,但这一理论存在矛盾的理解。本文将针对爱国家引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消亡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原著出发,回归到原著本身去阐释“市民社会”,从整体上来把握和理解,并且深入分析其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苗忠  董秀玲 《信息系统工程》2012,(6):155-157,123
教条主义和语录式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很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暴力革命理论理解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从而动摇了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最终定能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念。为了澄清这个问题,笔者从马克思、恩格斯暴力革命理论的真正意义出发,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和平过渡的可能性,最后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裴一鸣 《今传媒》2013,(5):109-110
马克思报刊理论分为前期的人民报刊理论与后期的党报观两大类。在马克思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者后,他所提出的马克思党报观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喉舌,为广大民众发出声音,打击革命对象,凝聚政党力量。时至今日,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环境下,马克思党报观有了新的实践和发展。本文结合马克思党报观产生的背景、核心思想,重点阐述与我国党报的结合、与传媒的结合、与社会的互动,从而分析马克思党报观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汪金刚 《新闻大学》2020,(2):80-93,12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用"异化劳动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奴役劳动、以商品统治人等种种隐藏的资本剥削逻辑,旨在为实现人的自由、扬弃异化以及实现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相统一做出科学批判和理论解释。《手稿》及其异化劳动理论迄今仍然可以作为解释和认识当下信息化社会生产中"数字劳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切口和方法论。本文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为"接点",对当下"数字劳动场域"的资本奴役进行媒介批判考察,以期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视角对数字时代的信息生产和传播中的"异化"做出解释,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媒介批判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中找到"弥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王双 《大观周刊》2012,(25):17-17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源自笛卡尔、黑格尔和康德对主体的认识,在马克思看来,主体性应当是唯物主义的.它的主要载体是现实具体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人,因此,我们应当从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观角度去把握主体性.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在当代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创始人,也是共产主义新闻理论的奠基者.《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是马克思大学毕业后第一篇政论;报纸工作,既是马克思从事革命斗争的武器,又是他第一个社会职业. 为了学习与继承马克思的新闻学说,本文试就下列三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是一项既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选题。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历史进程相联系的。那些试图离开时代,离开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实际,凭着某些概念研究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的做法,是难以促进社会主义理论和事业发展的。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来看,如何认识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在本国现实条件下是怎样发展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理论的话题,尤其是在时下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时期,更彰显了社会主义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雯雯 《大观周刊》2012,(21):18-19
自由问题,向来是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在以人为本的当下社会、在这样一个以凸显个性为主流的时代,自由的话题,引人热议。“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本质”,马克思哲学不存在本体论和价值论的隔阂,因此,马克思的自由观是与社会存在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拳文立足现实,对马克思的自由观经行了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17.
贾烨羽 《大观周刊》2011,(50):22-22,6
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思想体现为哲学指导经济学研究和对经作济学研究作哲学提升这两方面的统一。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主要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还有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著作都是经济哲学的典型著作,这些著作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的同时。对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作出了深刻的超越和预见。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成果,有赖于我们突破学科门类的限制,深刻挖掘其理论内涵,将其运用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18.
王丽敏 《大观周刊》2011,(50):226-226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基石,此理论的创立使得马克思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矛盾和历史趋势。剩余价值就是超过工人自身工资的那部分,价值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的道德立场也是决定在个体单位中对工人的剥削程度,道德立场影响下的劳力资料投入及工作时间也影响着剩余价值的多少。无产阶级是市民社会中感受异化最深的阶级,处于矛盾的否定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杨发 《新闻传播》2012,(3):89-91
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忽视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价值,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开来,以致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在相当长时间里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交往理论内涵的揭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反思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新闻工作实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其间根据不同社会环境的斗争需要 ,分别提出了四种报刊理论 :理念社会模式下的沟通理论 ;离心社会模式下的批评理论 ;向心社会模式下的舆论一致理论 ;均衡社会模式下的制约理论。可以认为 ,我国当代社会正在从向心社会模式向均衡社会模式转变。新闻工作实践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精髓即 :发展和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