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地区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68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9次。20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地区7级以上地震时间分布特征包括地震时间间隔短、地震频率高、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非常明显,不同月份的地震活跃程度差异很大;空间分布总体上受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作用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约束,7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地震带上,在空间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周期性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2.
<正>四川康定"11·22"6.3级和"11·25"5.8级两次地震造成5人死亡,76人受伤,87户房屋倒塌。康定曾经发生14次6级以上地震,5次7级以上地震,最大一次地震达到7.8级。其中,离今天较近的与康定同属甘孜州的炉霍县1973年2  相似文献   

3.
近60年来中国大陆发生过3次8级地震: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8.6级地震,2001年11月14日青海、新疆交界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其中前2次发生在人口稀少地区,后1次发生在人口较稠密地区,产生特别重大的灾害.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次,其中7级以上的地震为18~19次,而8级以上的地震平均为每年1~2次。目前,全球科学界对地震发生原理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地震预测或预报也是人类的难题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11年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姚华建教授在地震破裂规律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攻读硕博阶段科研成果颇丰从硕士到博士,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再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姚华建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用地震面波及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背景噪声去研究地球的地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突如其来的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非常惨重,再一次向人类展示了自然灾害的强大破坏力。  相似文献   

6.
科教新闻     
《科学中国人》2013,(5):82-83
学界就"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持谨慎态度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说,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了多次震级较大的地震,但"我们只能说地球在运动,目前没有明显证据显示地震增加"。同属美国地质勘探局的专家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年都会有一次8级以上地震,近20次7级以上地震,超过120次6级以上地震。因此,近年来多次大地震并不表明地震正在增加。还有学者认为,地震学界对于地球是否进入活跃期还在争论之中,尚未达成共识。有一种观点认为,自2004年印尼大地震以后,全球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两次8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十年,地球上的大地震时有发生,中小级别的地震更是不计其数。在2010~2012这三年间,美国地震信息中心监测到了超过300次3级以上地震,平均起来一年就有超过100次。而在1967年~2000年间,发生3级以上地震的频率仅为每年21次,也就是说,最近10年之中,美国地震发生的频率翻了5倍。如此之高的地震发生频率令人不安,这究竟是地壳活动的结果还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呢?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26)
本研究根据重庆市近两年来在渝东北、渝西和渝东南发生的三次地震(2016年8月11日垫江4.4级地震、2016年12月27日重庆荣昌4.8级地震、2017年11月23日重庆武隆5.0级地震)作为典型震例,收集3次地震的地震烈度、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房屋建筑破坏等资料,归纳分析3个地震震害特征,总结不同区域地震灾害特点,根据地震灾害区域性差异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应急应对措施,以期为提高全重庆的防震减灾能力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级地震。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是自唐山地震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仅唐山、汶川两次大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就高达百万之众,经济、财产损失更无法计量。对于地震灾害,我们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科学认知。近日本刊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高建国等专家。让我们听听专家们对汶川地震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赵志谨 《科教文汇》2011,(36):205-206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特大自然灾害牵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尽管地震已经过去了,但是留给我们很多需要思考和学习的地方。作为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素以地震多而闻名。全世界每年所发生的6级以上地震,有20%发生在日本。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全国平均每天有4次地震,6级以上地震每年也有1次。  相似文献   

11.
地震波是检测地动变化的重要工具 到目前为止,地震是人类经常遇到的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每年发生的地震达50万次以上,其中10万次可以感觉到,造成破坏的有100次以上.世界上造成人员死亡最严重的地震发生在中国,1557年发生的一次地震大约死亡83万人,199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约24万人.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23,(3):36-41
<正>当地时间2月6日凌晨,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发生7.8级大地震,几小时后,另一场7.7级强震又袭来,之后更是余震持续不断,超过6000次。接连发生两次这样大震级的地震,在世界地震历史上也不多见。据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3月12日在受灾最严重的哈塔伊省发表讲话时说,此次地震已导致至少4.8万人遇难。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更是称此次地震“破坏力相当于130颗原子弹爆炸”。地震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土耳其经常会发生地震?同时发生两次大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测地震为何一直是世界难题?目前人类掌握的抗震技术有哪些?地震来袭时该如何自救?……通过系列科普解答和展现,让我们再次感受大自然的威力及人类的不懈抗争。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2月22日00时37分,在通辽市扎旗乌兰哈达苏木(北纬45°25、东径119°56)发生了一次Ms4.1级地震,鲁北镇莺歌、燕舞等地有感,这次地震是我盟地方地震机构成立以来所发生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天体引力促发我盟地震发生较为典型并非常难得的一个震例。1 这次地震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点1.1 这次地震发生在零点左右,地震的发震时间是零时37分,震中位置所在的经线是119°56、发震时正是太阳直射东径119°56所对应地球的另一侧,即太阳直射西径69.25°的时间段。1.2 这次地震发生在初一,初一和十五这两天,一个是地球、月球、太…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的汶川地震(Mw=7.9)是一次震惊世界的灾难性地震,也是一次罕见的逆冲斜滑型特殊地震,发生在GPS监测到低应变速率的龙门山区,并出现了多条断裂参与地震破裂  相似文献   

15.
黄芳  张建芝  杜波 《内江科技》2011,32(7):136-137
盐家地区沿陡坡带广泛发育多期叠置的砂砾岩体,其结构特征复杂,难于勘探开发。本文在明确砂砾岩体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岩性、电性、地震反射、属性特征和反演资料等特征探索形成了一套基于地震资料的砂砾岩体期次划分方法;通过单井与地震资料的相互标定和约束,划分出砂砾岩体大尺度的沉积期次;根据地震响应变化规律,通过时频分析、约束反演等技术精细描述砂砾岩扇体内幕特征,将研究区沙四段划分为9个期次,圈定了砂砾岩体的分布范围。该方法在勘探生产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该类油藏由定性预测到定量描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依据山西省1996年~2017年地震监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近20年山西省地震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山西省地震带主要仍以弱震为主,有明显的短周期活跃期和平静期间隔;3~4.5级地震变化为:1996年~2010年地震分散且较少,2011年~2017年地震集中且次数较多;≥4.5级地震变化为:1996年~2010年发生6次,2011年~2017年发生0次。3~4.5级地震出现同时会减少≥4.5级中强度地震出现的频率和次数。  相似文献   

17.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的常见类型,有着范围广、影响大的特征。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好几次重大地震事故,造成巨大的国民经济损失不说,还出现了重大人员伤亡。在水库大坝中,地震时的抗震安全问题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从土坝地震反应入手,简单的阐述了抗震加固措施,仅供同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震是地应力长期持续作用下引起的岩石圈的剧烈破碎变形,是地壳运动激化及现今活动断裂构造发生、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地震预测既要迅速查清前期地震发生的地点、规模和破坏程度,找出地震形成的原因,更要准确地推测出下一次地震(尤其是大地震)可能出现的地点、时间。可见地震预测不仅仅是需要有观察、测量,记录地应力形成、演变的精确仪器,更要有完整、系统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张田勘 《今日科苑》2013,(12):68-70
新闻背景四川雅安芦山7级地震发生后,关于地震预报问题又引起很多人的议论。中国海城地震预报是得到国际上承认的唯一一次成功的短临预报。但是,地震的成因、发生机理和触发条件等非常复杂多变。事实上,不消说是否能准确预报地震,即便在地震能不能预报的问题上,科学界内部也是有着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1,(5)
众所周知,基于现代化生活背景下地震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自然灾害;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每一年地球上发生地震的次数五百多万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的次数为上万次。每一次地震的发生不仅会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更会给人们带去内心上的巨大伤痛。在有效预防地震灾害中地震监测信息可视化的应用起着一个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那什么是地震监测信息可视化呢,指的是基于地震速报流程以及其他监测信息产出的关键技术所研究出的一种具有地震速报参数与监测信息可视化等技术加工软件,并在基础上结合相应的技术规程得到了综合地震监测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然后通过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新兴媒体(手机、互联网)等信息传播媒介进行权威地震服务信息的发布,以此来实现地震信息产品质量以及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