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是个小社会"似乎是一个大家习以为常的命题.但是,学校真的是个小社会吗?本文将对此命题进行辨析,揭示出它作为学术命题和大众性的命题所指向的两种不同的内涵,指出在大众话语中其所蕴涵的关于学校教育的错误价值选择,并分析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指出学校和社会是两种不同的群体模式,提倡学校采取其应有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
价值冲突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诸领域所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冲突问题自然也不例外。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冲突渗透和体现在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它的外在表现是不同行为者在行为选择或评价上的差异与分歧,其根本则在于行为者行为选择或评价所依据的价值差异。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冲突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是不同价值逻辑之间的冲突;一类是同一价值逻辑内部不同价值选择优先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冲突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诸领域所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学校教育作为广泛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价值冲突问题自然也不例外。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冲突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学和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困境体现出来的。虽然价值冲突的外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却分享着共同的类型特征,在界定不同价值逻辑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价值冲突大体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是不同价值逻辑之间的冲突;一类是同一价值逻辑内部不同价值选择优先性的冲突。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不同价值逻辑之间的冲突源于不同价值逻辑前提预设的不可通约;而同一价值逻辑内部的价值冲突则源于不同价值选择的优先性排序问题。当前,解决学校教育中价值冲突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对话、交流而在冲突各方之间达成一定范围和程度的价值共识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方式促进人们价值追求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默顿认为社会失范的根源在于社会文化结构规定的价值目标与社会结构所规定的制度化手段之间的张力结构,其逻辑是考察社会结构中不同位置的人对于价值目标的适应行为。受其启发,本文通过两个方面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发生进行分析,一方面是考察学校结构内的价值目标以及制度化手段之间的张力结构,另一方面是考察学校结构与学校结构外的价值目标以及制度化手段相互冲突的境况。基于此,笔者认为,纠正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关键在于:其一,通过给予学生规范以及树立规范的合法性权威加强教育规范;其二,通过纪律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塑造学生自制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资本障碍及其政府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追求教育公平为主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一种政策取向,也是一种教育实践。目前,人们更关注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状态、成因及其治理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的生产方式、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是形成义务教育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差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直接后果是导致非规范性择校行为的发生。在择校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社会资本的力量日益突出,其负向功能被诱发,破坏了就近入学政策,加剧了家庭与家庭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社会资本的分化,损害了教育公平价值。由此,我们提出政府对于消除社会资本障碍的方向性建议:通过合理的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在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均衡的基础上,降低家庭社会资本在教育选择中的作用,建设学校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良性竞争环境,从而治理目前部分家庭、学校社会资本参与择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术扫描     
朱小蔓、其东在“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载《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近些年来中国社会整体而言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因此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挑战。目前学校道德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还跟不上或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急速转型和变化,学校道德教育迫切需要调整与革新。在调整与革新中,要坚守学校道德教育使命的三个命题:(1)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7.
大众化高教育质量观发展的现实背景与支持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质量观的转变与发展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阶段顺利转变的前提条件之一。本文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国家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特殊性等三个方面剖析了大众化高等教育进程中质量观念必须转变与发展的现实背景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集中从培养目标的优化以及强调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的自我评估机制的建立两个方面提出了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得以形成与发展所必需的支持条件。  相似文献   

8.
考试选择人才是源于古代的“科举”。延续到今日考试作为一种制度,以其独立的体系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从历史发展看中国的考试,大致可分为社会考试和学校考试两大系统。社会考试的职能,一是选择人才,二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党校我考试的职能,一是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二是评价教学质量,无论是“科举”还是目前的“考试制度”,都是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要政治工作,从什么阶级,在什么阶层中选择人才,怎样选择人才,由于各时代情况不一,每个朝代各个阶段的情况不同,所采取的制度措施就自然不同,但核心都是以保守落后的因素为对立面。  相似文献   

9.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与金陵女子大学是民国时期两所重要的女子大学,其不同的教师群体及其教育、性别观念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在这种教育环境的影响下,两所学校的女学生亦产生了迥异的身份认同和思考方式.从而在社会政治活动和婚恋等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有着不同的行为取向.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有无目的”是针对杜威“教育无目的”这一命题提出来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在“教育作为工具”和“教育作为生活”这两种不同语境中加以理解和把握。“教育目的”理论充满着价值判断,“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之争,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家所持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当今时代,二者应该实现统一和融合。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都知道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种伦理学的命题,也是伦理学所由以发生的根本。从词源上讲,伦理学从一开始就关注的是道德规范和个人品性,它兼备个人性和社会性,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追求。哲学家们向来以揭示人类社会的伦理意蕴为自己的事业,黑格尔认为,伦理是一种善,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人类社会最理想的存在状态,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即客观的善;  相似文献   

12.
一般说来,学校每学期要举行两次大型检测: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每学期两次大考是很科学的也是必要的。期末考试命题制卷由县教研室组织,试卷质量一般无可厚非。期中考试则由学校自己组织命题,方法多为年级互换命题。这样做的好处是保密性好,可信度高,以便公正地检测,从而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命题老师工作繁忙、出题仓促等原因,所命之题往往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3.
教师队伍建设历来是学校教育发展关注的重要命题,当然不同时期关注的理论和实践触角会有所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的。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基础教育多元化、内涵式竞争格局的日益深化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教师在学校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功能日益凸显出来。在一个组织中,人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教师是相对稳定的,学生则始终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近似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提醒学校管理者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教师身上,当我们把教师的整体状态调整到最佳的时候,我们自然能够向学生和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也才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组织的真正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学校赢得比较优势、凸显发展特色、累积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是核心发展力。  相似文献   

14.
胡振京 《教育学报》2005,1(4):36-40,64
教育负向功能观是一种侧重探讨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而较少论及其积极影响的观点。教育负向功能观可分为两种类型,其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批判制度化教育和构建非学校化社会两个方面。教育负向功能观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对更为深刻地理解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不过,这种观点具有较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5.
崔玉婷 《生活教育》2008,(10):18-19
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创立.其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从教育救国、普及平民教育其中主要是农民教育的角度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他主张以乡村学校为中心.乡村教师为灵魂.通过小先生、传递先生等制度把知识向外辐射.通过建立100万个乡村学校使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民都受到教育。因为普及教育的对象是处于最下层、生活贫困的农民及其子女.陶行知认识到原来仅注重书本知识、脱离民众生活的传统学校教育是不适合普及教育的实际的,因而主张生活即教育.乡村教育应与农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它与装饰品之传统教育根本不同。它不是摩登女郎之金刚钻戒指.而是冰天雪地下的穷人窝窝头和破棉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适合于大众、服务于大众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6.
蒲蕊 《教育探索》2003,19(7):46-48
处于转型变革时期的社会和人的变化与发展意味看学校必然发生变化,这不仅仅是课程、教学、师生关系方面的变化,更为关键的是学校自身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学校必须重新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重新思考选择和追求什么样的存在价值及其如何实现。在反思现有学校自身存在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学校必须要提升其自身存在价值,即追求促进社会不断更新、完善的自身存在价值的实现,追求促进“成人”的自身存在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看当前幼儿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之一,反映出其对于生活和教育关系问题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生活即教育”内涵的探讨,阐明了其与“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以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坚持活动原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浅析学校布局调整中教育资源的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些小学出现了生源严重不足的现象,有的甚至连一个年级一个班的生源也得不到保证(每班不足30人)。面对生源减少、学校无法再持续发展的现状,为了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坚持“教育机会公平为主”的原则,从方便群众、减轻负担、减少资金投入和浪费等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的综合效益,提高学校竞争实力出发,在学校自然减班的基础上,许多地方对一些薄弱学校和规模小的学校(6个班或6个班以下)进行了调整。从调整实际看,现阶段学校布局调整一般分为三种形式:一种为兼并式,即将一所相对薄弱的学校向另一所社会声誉和教学质量都比较高的学校合并,以实现以强扶弱,共同发展的目的:一种为分离式,即将一所相对落后的学校或规模小的学校分离到相对就近的几所学校;一种为联合式,即将几所较为落后的学校同时撤并。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新建设。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泛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种影响,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对一个人思想、品质、智力和体力诸方面的有意识的影响。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学校经营理论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校经营是由学校产品经营、学校资产经营、学校资本经营三个相对独立的具有层次性特点的经营活动形态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三个层面的学校经营活动与学校经营概念一起,共同构成了学校经营理论的基本框架。学校经营层次性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从学校经营活动所控制资源的范围来看,从内部到外部形成三个范围层次。另一是从所配置资源的形态看,有产品形态、资产形态和资本形态三种形态层次。学校经营的层次是一种二维层次形态,两种具有层次意义的学校经营形态交集在一起,具体的经营活动可能是某一种层次的经营组合,也可能是同时有若干种层次的经营组合。本文的研究以形态层次为主线,以资源范围为经营方式选择因素,研究综合意义上的学校经营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