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客观事物,客观现象,客观规律,客观实际,客观世界,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真理,客观理念,客观镜头,客观视角,……如此之多的客观,如此之强调客观,这本身正是一种强烈主观的反映。谁在强调客观?谁在强烈强调?主观。谁知道有客观?主观。  相似文献   

2.
主观与客观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难看到两个现象。一是以为客观是好的,主观是不好的。二是客观一词出现的频率也就高得多。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没有疑问的吗?以为多说客观就是唯物主义的,而多说主观就是唯心主义的,问题是这样的吗?事物是什么?答曰:“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第1153页)简言之,“客观存在”。存在是什么?答曰:“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世界。”(引文处同上,第218页)简言之,“客观世界”。规律是什么?答曰:“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引文处同上,第474页)也是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4.
作为哲学范畴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度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之一。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对度的认识也应日益深化,度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一、度的绝对性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度”这个范畴的,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他指出,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度。所谓度,就是一定质和量的统一。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所指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使用价值有客观使用价值和主观使用价值之分。主观使用价值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而不同物品主观使用价值的量又千差万别。主观使用价值又涉及到与交换价值、价值及价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区别客观使用价值和主观使用价值,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客观色彩与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是有区别的,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的客观色彩,指的是自然界的万物在光的作用下,任何具备正常视觉生理机能的人都能感受到的真实色彩.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则是艺术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运用艺术手段使客观色彩真实地再现所创作出来的主观色彩.了解和熟悉客观色彩的形成规律、才能把握住其各个变化因素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运用艺术手段再现生活中美的色彩组合时不至于违反生活的真实,从而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除自然产生的音乐外,一切音乐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个爱好音乐的人可以将音乐的主观性发挥到他可以做到的最大限度,甚至无限度的发挥,而在一些不愿意接受主观、力求客观的人眼中,主观仅仅是自由而已,其实无论是力求主观的人还是力求客观的人都逃脱不掉它的对立面,将主观做到极致的人,在音乐的发展上也受到了局限,此时便有了客观的因素;力求客观的人就是力求不需要自由不需要局限,而这恰恰就是他们所要求的自由,所以音乐离不开主观也离不开客观,一切除自然音乐外的音乐都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客观控制与主观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从系统科学的观点看,世界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结构功能各异的系统构成的.但是,我们从系统内部的控制形式上来分析,就可以将系统区分为两类,即主观控制系统和客观控制系统.一些结构、功能比较复杂的系统往往又是客观控制和主观控制协同控制的.本文就客观控制与主观控制及其相互协同的基本特点,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供大家共同商榷.一、现代控制论的局限性本世纪四十年代末,维纳的控制论产生于高射炮自动控制的研究中.控制论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横跨技术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思维系统的横断学科,即现代控制论.  相似文献   

9.
历史叙述的客观与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史学因其“深化情节”的需要而以权威的语气确立了一种单方面的、临时性的立场。对客观的追求与自身难以根除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依旧是叙事史学的困惑。修昔底德历史叙述中的权威语气带来的叙述者与叙述受众之间存在的不平衡性,其中存在的主观性及其对历史的虚构两个方面,是我们探讨历史叙述当中的客观与主观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0.
承认美是不依赖于审美者的主观、不以审美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否就必然要否定美必须依赖于人类的主观、要表现为主观的意识形式?这一问题,我国美学界的看法颇不一致。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以就正于美学行家们。马克思曾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我认为,仅从客观方面而不从主观方面认识美,对美还只是认识了一半。作为人的  相似文献   

11.
以对毛泽东早年在《伦理学原理》一书中的批注为蓝本,分析其政治观的形成过程,并且根据当时中国的历史状况分析其从人到神的转变,即由伦理政治过渡到政治伦理的过程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马克思“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共同的、活生生的感性的活动”观点为指导,提出“活动范畴是人的哲学的基础和核心”观点,认为人及其生活的对象世界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研究人就是研究人的活动。论证了活动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人通过意义建构自己的活动,个体的个性存在和主体性存在是在活动的建构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客观色彩确实具有很强的写真能力和充分的表现力,因此运用"条件色"规律描绘并真实再现客体便被看作是色彩的主要特征和优势。然而在绘画色彩的研究上,我们却又不能忽略主观性色彩这一个方面。艺术中色彩的感情力量和艺术表现,即色彩的精神性,主要是通过主观色彩来体现的。因此,主观性色彩是当今画家亟待探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画家通过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认识,更主要的目的是要使色彩能充分表现主体的创作意图,内心体验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与主观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知识的客观表征是课程知识在公共维度的实现机制,它通过文字表征形成了书写的课程知识。课程知识的言语表征,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开放性,它通常突破学科知识的界限,把不同学科的知识、非文本知识及其个体经验进行整合。二是生成性,它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时空、情境和师生状态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15.
把真理局限于认识论考查和叙述有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本文试图突破真理的认识论视界,以实践为考查真理、应用真理、发展真理的首要的、第一位的东西,认为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真理的本性是实践。而且对真理的主观性、真理客观性等也赋予了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物质概念、物质范畴反映的是物质原型;与此对应,意识概念、意识范畴反映的则是意识原型。物质原型和意识原型及规律论同属逻辑客观层次;物质概念(范畴)和意识概念(范畴)及其规律同属逻辑主观层次;逻辑主观层次是对逻辑客观层次的反映;在实践的基础上,逻辑客观层次与逻辑主观层次是相互转化着的;而并不因此失去它们当初的层次属性,表现出逻辑层次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语用意图与语用效果之间的关系。针对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模糊认识,作者从语用行为的习惯性分类(言语表达、言语接受和言语交际)入手,分别对三类不同的语用意图、语用效果加以辨析。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的产生、评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用心体会幸福,用爱感化困苦,这就是快乐生活的含义。对于英语除了基本的听说读写要求,以一颗快乐的心去接受它,了解它,进一步掌握它,就是快乐学习英语的真谛。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发现英语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  相似文献   

19.
主观与客观是哲学上经常使用的一对范畴。但在诸多文本中,其使用的语义并非同一。一种是将主观等同于“意识”,将客观等同于“物质”,作为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的另称。按这种界定,“客观的东西”就只能是一切物质性存在,而不包括个体之外他人、集体或超人的意识在内。但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用法,如传统哲学派别“客观唯心主义”之“客观”,显然不能理解为物质性存在,而只能理解为超越于个体意识之外的绝对永恒的精神实体。由此看来,似乎很熟识的一对范畴,实际上潜含着两种不同的界定,而在这不同的界定背后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语用意图与语用效果之间的关系。针对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模糊认识,作者人语用行为的习惯性分类(言语表达、言语接受和言语交际)入手,分别对三类不同的语用意图、语用效果加以辨析。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语和意图和语用效果的产生、评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