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何物 古代有个考生,见试题题目为"事父母",于是提笔写道:"夫父母,何物也?"意思是:父母是什么东西呢?考官一看,生气地批道:"父,阳物也;母,阴物也.阴阳配合,而乃生此怪物也!"  相似文献   

2.
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要求考生举出实例写一篇自己战胜脆弱、培养坚韧品格的文章。作文本身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考生可以由衷地阐述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然而,也就是这次作文考题,把学生“作文造假”现象沉甸甸地摆在全国所有高考评卷老师的面前。  相似文献   

3.
[题目]在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第一题:沟通友情提示: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第二题:_____________是一把双刃剑友情提示:双刃剑,两边都有刀锋。常用来比喻某个东西的利与害。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写作点拨]第一题是一道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既可写“沟通”给我们带来的新变化,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便利:如“人与人之间隔阂少了,友谊多了”、“父母与子女感情加深了”、“老师…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文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联想空间和想象天地,有利于考生联系实际、自主选择生活材料、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体,从而有利于考生个性和才华的发挥。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从“智子疑邻”的寓言出发.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文章。由于此题采用关系型话题,内容不再单一,考生要同时合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两个要求,的确增加了限制性;同时话题表述也更趋繁复,这样,就缩小了话题范围,考生选择的余地更小;带有很强的思辩色彩,难度较以往有所增加。许多考生因限制性增加,文思不畅,整体作文分数下降,如广东作文平均只有39分。但也出现了甘肃、湖南、江西等地的一些优秀作文,话题的限制性并没有影响这些考生的创造力。为什么他们能够广开文思出妙章呢?优秀作文是怎样炼成的呢?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批大学毕业生的最后一次测验了。考生带着四年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甚至能够征服整个世界。教授说,考生可以带任何材料进试场,并且只有5道评论类型的试题。3个小时过去了。考生看起来不再自信,脸上留着一种无奈。“完成5道题目的有多少人?”没有一只手举起来。“完成4道题目的有多少?”没有人举手。“3道题?2道题?1道题?”整个教室仍然沉默。教授微笑着说:“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工程学学习,但还有很多你们不能回答的生活问题。即使你们现在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也还只是刚刚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这…  相似文献   

6.
三道考题     
中专最后一年,学校开了一门课叫《人生》。第一节课,李老师说要摸底考试。“只有三道题目,都很简单。”李老师笑眯眯地说,“你们谁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只有少数几个女生举起了手。李老师并不作评论,继续问道:“教学楼有三个清洁工,谁能叫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这下大家都傻眼了。李老师接着抛出了第三道题目:“你是否打过自  相似文献   

7.
(生初读课文后)师:这一课的题目告诉我们,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呀?生:(齐)称象。师:(指课题)“称”字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呢?生:“你”字单人旁换上“禾”旁就是“称象”的“称”。生:写“禾”字旁时,第5笔“捺”要改成“点”。师:我们来书写“称”———(师生书写)师:小朋友知道怎么用秤称东西吗?师:(指一生)噢,你会称,你上来做给大家看。(生上讲台,先作用秤钩钩起所称之物状,次作提秤状,再作移动秤锤状,后作审视所称之物斤两状)师:(笑)你做得真像。你怎么会称秤的?生:我妈妈下岗后在菜场摆摊卖菜,星期天我也去帮忙。师:课文里说了几种称象…  相似文献   

8.
"东西"是个日常用语,其中"东"读阴平声,"西"读轻声,有两个意义:一是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二是特指人或动物(多含厌恶或喜欢的感情色彩)。人们常说的"买东西",骂人时讲的"老东西",称赞小孩时的"小东西"就属上述两义。那么,"东西"一词使用了修辞吗?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情     
有一句歌词说:“问世间情为何物,总让人牵肠挂肚。”确实,情这个东西真奇怪。当它在我们身边时,我们不注意,更不会珍惜;但失去时,谁不曾后悔莫及呢?亲情从我们刚出世,父母就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却不求一点回报。这大概就是“血浓于水”最贴切的解释了。每次出门,不管去哪,父母都看着我,还要叮嘱几句:“过马路要当心,看看车子再走,早点回来,别贪玩啊……”我有时候真恨他们怎么不学习古人,把语言变得精炼一点。他们似乎存心要让全楼都知道我是一个“已经读初二的小弟弟”,我觉得很丢人,于是红着脸不住地轻声说:“知道,知…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批大学毕业生的最后一次测验了。考生带着四年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甚至能够征服整个世界。教授说,考生可以带任何材料进考场,并且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试题。三个小时过去了。考生看起来不再自信,脸上留着一种无奈。“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没有一只手举起来。“完成4道题目的有多少?”没有人举手。“三道题?二道题?一道题?”整个教室仍然沉默。教授微笑着说:“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工程学学习,但还有的行为,使失败对学生的发展同样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在失败的染色体上,往往蕴含着成功的基因。所以,杜威…  相似文献   

11.
两个有趣的教学片断如下。某教师教学应用题“有6个苹果,每2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时,问学生:“‘6÷2=3(盘)’中的‘盘’字,是从哪里找到的?”生甲:从题目中找到的。师:再想一想。生乙:从题目的问题中找到的。师:对!题目的问题问我们是“几盘”,所以这里就是“盘”;如果问“几天”,那单位名称就是“天”。教下一节数学课时,这位教师出了一道题目给学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 “好题目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何谓好题目?请看下面实例。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一篇以“认真”为话题的作文,一考生拟的题目是《2×3=5》。暂且不去看文章的内容和文字,一见这题目,就让人顿生疑团: “2×3”怎么会等于“5”?让人想探个究竟,这就是悬念效应。考生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六安市第六中学高二李娟:今年全国高考语文卷作文试题对我们有一种启迪:它启迪你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它启迪你思考生活、思考自我。提供一个寓言,引出一个话题,提示两个思考,让考生各尽所能施展才华。考题朴实无华,注意高中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但让考生有所思、有所悟,能起笔、能成文。一个寓言可以让考生引出不少类似的寓言或生活片断。两个提示: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事物认知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导考生做出对生活材料进行思考的角度。三个“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加上一个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可用也…  相似文献   

14.
“言为心声”,好的文章都是作者心灵的结晶物。课本中的诗歌、散文及其它抒情性的作品尤其如此。即使像小说、戏剧等叙事性作品,其人物语言也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些抒情性、议论性语句的感情色彩也很浓郁。朗读这些作品,必须学会“动情”和“入境”。 首先在感受课文时要学会“披文人情”。第一,先要通过读“提示”、“注释”或其它资料,弄清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大环境、作者的生平和世界观,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客观原因和主观意图。又要通过对作品细致的阅读和深入的分析,置身于作者用人、事、景、物所构筑成的艺术妙境,弄清作品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物,以摸清感情产生的土壤。第  相似文献   

15.
[作文试题]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我们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接受、赞赏的机会要多。顺境中我们应拒绝自满,逆境中我们该拒绝放弃;学习中我们应拒绝散漫,生活中我们该拒绝放纵……请你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试题解说]这道作文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话题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生而为人,我们都有拒绝的权利,因为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学会拒绝,也是中学生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二、题目留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拒绝”就是不盲从于生活中的某…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题目】请以“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为结尾,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题目解析】这道作文题渗透了“立德树人”的理念,让大家独立思考——“我”该成为什么样的少年?怎样才是少年该有的模样?在审题立意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作文题“限定结尾”的形式比较新颖。审题要有全局意识,特别要关注“才是”一词,也就是文中前后应当有对比。另一个限定词——“少年”,提示我们应该写发生在初中三年的人和事。可以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体现自己鲜明的态度,将富有积极色彩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的风格有力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金题回放】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请以“充满活力的岁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同学C。(2)不能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写作导引】《充满活力的岁月》这个作文题是一道比较能激发考生内心情感的作文题,题目的每一个字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题目既有一…  相似文献   

18.
平时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写作文不仅要写人、写事、写物,也要写写自己的看法和感情。我们一生下来就在用自己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在作文中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抒发一点自己的感情,也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不过,你想过用其他人的眼光甚至是动物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吗?还有,你能设身处地地为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想想,看看它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吗?也许有人会说:“把自己想象成动物或其他物体,这不是拟人吗?”其实这不是拟人,拟人是把动物或其他东西想象成人,想象它们有人的喜怒哀乐,也就是在动物或物体上涂上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9.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谁能先把课题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想想特别注意什么?(课前板书“背篼”,给“背”下加点。)生:要特别注意声调。生:“背篼”的“背”应该读“b埁i”。“b叆i”是指背着什么东西,“b埁i”是指背包、背带之类的东西。师:在表示名称的时候应该念“b埁i”,大家一起再把题目读一遍。师:读得很正确。(出示图片)这就是“背篼”。谁能说说背篼是做什么用的?生:背篼是一些山里人捡柴火、放药材、盛东西的器具。师:还有补充吗?生:背篼是山里人背在肩上的,用来盛东西的器物。师:我们来学着编字典,把“背篼…  相似文献   

20.
教子之忌     
拿孩子取乐,教他们饶舌头。比如把“是不是”说成“细不细”,把“汤”说成“当”等。许多口吃者,就是由于小时长期受到“饶舌”教育所致。孩子有问题向父母询问时,不耐心解释,而粗暴地训斥道:“去去去,真烦死人!”或者说:“真笨,这么简单的还用问?”如此教子。一则有伤孩子学习积极性,二则不利于增进同父母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