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是民事主体制度的重要内容。通过考察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立法,展现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立法确立过程。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是伴随着民事主体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从身份到理性,确立了抽象平等的权利能力制度,同时产生了以理性为基础的行为能力制度。从抽象到具体,解释了权利能力制度的虚化和行为能力制度的凸显。  相似文献   

2.
将<民法通则>的民事行为在涵义上等同于传统民法学的法律行为,其混淆的原因是望文生"训",把法律行为中的"法律"一词解释为合法性,导致法律行为原有内涵的缺失."法律"一词正确的涵义是法律约束力.这一理解基于法律行为的特点:法律行为是具体法律行为的概括,是意思自治的体现,和法律规范联系与区别.基于二者的差别,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之间的立法行为.  相似文献   

3.
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说明来源"规定的性质,学术界有不同理解。从立法意图、语句结构、历史渊源和我国司法实践情况来分析,《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的性质应是一个允许反驳的法律推定。在该法律推定中,基础事实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推定事实为"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说明来源"规定是允许反驳的规定。这一新认识得到《追赃规定》的支持,具有较强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在行政法学界,行政事实行为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也是行政法学的一个基本问题。通过分析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揭示了行政事实行为与其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为构建行政法的各项制度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要正确把握“本质真实论”的理论内涵,应着重搞清三个问题:第一,“本质真实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二,“本质真实论”的真实内涵是事实真实与本质真实相统一;第三,用“本质真实论”衡量具体的新闻作品应以事实真实为前提,同时要从同一视角看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七课“维护合法权益”的教学和复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对民事权利、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等法律范畴不甚明了。现对民事权利和民事权利能力、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论亲属法律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法律行为又称为身份法律行为,是指对于亲属的身份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产生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行为。亲属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是种属关系,亲属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下属概念。实施亲属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亲属行为能力。亲属行为能力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行为人具备一般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是行为人具备亲属行为能力的特殊要件。亲属法律行为一般要进行登记,得到国家承认,才产生该亲属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8.
标的物的占有发生转移即为交付,买卖合同中交付有四种类型,即现实交付、占有改定、简易交付、指示交付。交付是物权变动的一种方式,对于其性质有不同认识。其实交付是一个事实行为。从合同法中可以看出我国立法者也倾向于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9.
“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多年的一个话题,经过几年的实践人们似乎对什么是“语言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已经非常熟悉,不用再做进一步的探讨。但是,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2004年11月山西省中学英语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跟踪培训时,笔者就这一问题与参加培训的中学教师进行探讨,各位参加培训的老师给出的定义有“能用英语交谈”、“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让别人明白”等等。这些观点表明很多英语教师认为“语言交际能力”仅仅是指口语能力,而这样的认识长期以往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导向,最终影响英语教学效果。大家不难看到现在学生的口…  相似文献   

10.
保证是附停止条件的法律行为,保证债权的产生须待保证所附的条件成就。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所行使的权利并非请求权而是形成权,确切地讲是选择权。保证期间是除斥期间,即债权人形成权的存续期间。  相似文献   

11.
李保甫 《红领巾》2004,(2):22-24
司法裁判是法官运用法律性思维而得出的结论性判断.法律的概念性、规则性和逻辑性等基本特性决定着法官的思维方法.我们不能将成文法国家法官的逻辑推理仅描述为“三段论“,应该通过判例来细化法律概念,在案件事实与法律概念之间建立起可参照的联系,以获取“同样事项同样对待“的司法效果,提高法院判决的社会公信度.  相似文献   

12.
在私法领域,随着“大陆法系民法学中最辉煌的成就”——法律行为制度的创立,人们对事实行为,这一同样重要的法律事实的关注愈来愈少。因此,为了促进民法基本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有必要对事实行为的内涵、内在本质进行合理地界定,把侵权行为排除在事实行为之外。同时,应当通过意思表示等要素把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等进行严格地区分,加深人们对事实行为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专利年费作为一种以平衡公共利益和专利权人利益的立法技术手段,是维持专利权效力的要件之一,而不是法定义务。缴纳专利年费的行为或者不缴纳专利年费的行为的性质都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履行或者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缴纳专利年费的行为或不缴纳专利年费的行为都是法律事实中的事实行为。  相似文献   

14.
15.
论行政事实行为的可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的一种行为形式,尽管不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但行政事实行为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表明了其可能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产生侵害,进而决定了对其所造成的损害结果进行救济的必要性。司法救济是行政事实行为法律救济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仍未能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之内,我国应尽快解决行政事实行为的可诉性问题,以达到充分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规范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类在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的过程中,探求事实真相一直是各个社会在处理各种矛盾和纠纷时追求的共同目标和判案标准。神灵裁判是古代社会人们在解决疑难案件时才采用的一种方法,占主导地位的判案方法则是探求案件事实真相,循实情而断案。在事实探知模式方面人类经历了以直觉经验为主的模糊真实,到以理性经验为主的形式真实,再到规则意识较强的法律真实的发展过程。我国应建立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在民事诉讼中对疑难案件的处理采取盖然性占优势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7.
“角的认识”(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这课属于好上但不容易上好的课。在实践中,广大教师积累了很多操作性强、实效性好的教学经验,但也有不少教师对于本课的目标定位不是很合理,把“会比较角的大小”也作为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甚至作为教学重点,这是一个误区。下面我将略加分析,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是对人的行为的两种不同的调整方式,其适用的规则和条件各不相同,但他们在具体的事实中也会同时出现.此时,如何适用和解释各自的规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从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界分入手,指出二者在并存的情况下呈现出互斥、协力的混合关系.以代理制度的原理,“代理人为的行为,其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对其法律效果进行解释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对职业能力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不但被我国高、中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界普遍接受.而且也是国际职教界的共识。然而对“职业能力”这个基本概念大家理解却多种多样.如仅中国知网(CNKI)的“科技术语释义在线词典”就列举了21种定义供讨论。其结果是.各级各类职教机构在落实能力本位思想时不但思路和措施五花八门.而且在进行相关研讨和交流时有时可能用同样的词语.谈的却不是同一个事物。  相似文献   

20.
对职业能力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不但被我国高、中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界普遍接受,而且也是国际职教界的共识。然而对"职业能力"这个基本概念大家理解却多种多样,如仅中国知网(CNKI)的"科技术语释义在线词典"就列举了21种定义供讨论。其结果是,各级各类职教机构在落实能力本位思想时,不但思路和措施五花八门,而且在进行相关研讨和交流时,有时可能用同样的词语,谈的却不是同一个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