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有利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交往,既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同时对教师组织教学也有很大帮助。针对我班幼儿大部分由小班、小小班融合在一个班里,年龄有差异,能力也有差异,常规习惯差这一情况,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平燕玉 《考试周刊》2012,(8):194-194
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幼儿年龄小、认知范围窄,其习惯处在生成时期,所以非常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养成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收获成功人生。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园正在开展《幼儿良好习惯之养成》的教研课题研究。在尝试开展相关研究的过程当中。我发现音乐活动是能促进幼儿养成教育有效开展的好媒介。这里我就利用音乐活动协助开展幼儿养成教育谈谈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则认同感,为了能很好地达成自己的活动目的,他们更乐意自己研究、发明小范围的集体规则。教师如果能抓住幼儿这一特点,组织他们自定规则,就能在班级管理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样做对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价值。当然,幼儿自主制定活动规则需要教师引导。我是这样引导大班幼儿制定“玩秋千”的活动规则的。  相似文献   

4.
蒋茜 《今日教育》2006,(7):17-18
设计思路 对于幼儿园托幼班的孩子来说,有一明显的特点即“以自我为中心”。在游戏中也是以“自言自语”的个体活动为主,还不习惯于听他人的指令集体行动,因此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积累有关“只有听得清,才能做得对,玩得高兴”的经验和体会是很有必要的。我设计的游戏活动从情感人手,培养幼儿逐步养成注意倾听的态度和习惯。活动设计的内容编排思路是:教师的指令语句从短到长,语速由慢到快,包含的信息量由少到多。  相似文献   

5.
“经验 反思=成长”(Posner 1989)这一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已经深入人心,教师惟有将自己的实践“对象化”,加以审视、反思,才有可能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为了促进教师反思,我园以往的做法是:教师必须每月交4篇对幼儿的观察记录,1篇教育笔记,教研活动中的听课和评课也是常规。这些途径听起来让人觉得似乎可以促使教师观察幼儿、  相似文献   

6.
(一)“走近名著”故事会 为了激发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我在班里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包括“邮票欣赏”“赏读名著”“故事会”等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总习惯用“你最棒了”“你最聪明”“你最能干”等表扬词来刺激和鼓励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行为。事实上,孩子们也的确因为这样的鼓励,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争先恐后的样子让我觉得我的目标达到了,我成功了。  相似文献   

8.
“0”这个形象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在区域活动时,幼儿发现数学区的玩具里有个数字是“0”,音乐区的练习中有个休止符“0”,英语区的字母里也有个“0”。这个“0”到底叫什么名字呢?于是,我创编了故事“0娃娃的旅行”,并设计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优秀的课程模式 为了将“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入《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套材》月目标要求中,使之与五个领域以及幼儿的一日生活有机结合,我在其中采用多种游戏活动方法,如“书宝宝自传”、“温馨书之家”等,让幼儿认识图书特点的同时,也学会了一些正确爱护、收放、整理、翻阅图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1.入园时,搞好家长问卷工作。我园幼儿是入园前二三天才编好班的,这样,老师就没有时间做好新生入园前的家访工作。因此,入园时,我们采用了“家长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弥补这一环节,以全面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常规习惯(能否独自进餐,能否独自大小便,是否有午睡习惯等),入园前由谁带大,喜欢干什么,有无特殊病情等,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老师在工作中就能依照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有效地进行教育指导,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这给家长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家长觉得老师很负责任,工作很细致,把孩子放在班里非常放心。这对今后…  相似文献   

11.
幼儿体育教学过程中,幼儿在教师启发、指导下,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反复练习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由于幼儿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因而能收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但是,在幼儿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在讲解、示范或演示后,就让学生随着统一的指令,一组接一组或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练习,这几乎成了技术教学的“常规定式”。因而缺乏对学习主体——  相似文献   

12.
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活动时指出,“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作为班主任,我深有感触。倡导阅读,班主任责无旁贷!在班里,我把阅读作为一项专项工作来抓,把阅读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努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班风和学风,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分阶段采取了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3.
陆春燕 《山东教育》2005,(15):34-34
“且跑跨跳”是幼儿园体育基本动作训练之一。一般都通过老师示范,讲解和幼儿反复练习的方式教幼儿学习。在以往的这种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对这种单调枯燥的练习不感兴趣,因此也很少有好的练习效果。新《纲要》告诉我们,“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孩子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于是,我们尝试以“小花鹿学跳沟”的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我发现,自我学习,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也取得了良好的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早操活动的创编与指导应突出“趣”和“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幼儿园早操活动的组织,教师普遍感到有以下三方面的困难:早操活动创编不知如何体现“趣”与“乐”;幼儿基本动作不知如何融入早操活动中;怎样才能灵活高效地使用器械、场地。  如何解决以上创编中的问题,使早操活动体现“趣”与“乐”,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调整活动方式,给幼儿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融入基本动作训练  幼儿在早操中,普遍都进行了基本动作的练习,但是幼儿的基本动作达标率不高,主动性不够,并且反复地重复基本动作,对幼儿的体能促进不大。鉴于此,我在早操活动的编排中,给幼儿留出一段自由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本学期,我们班经常有学生上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肚子疼、胃疼等现象。经过了解,我发现好多学生不吃早餐。随后,我在班里进行了调查,发现有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有的学生在小摊上随便吃点东西。有的学生把父母给的早餐钱买了零食,还有的学生用来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针对以上情况,为了让学生了解早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在“综合实践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咱们同学当中,谁有不吃早餐的习惯?”有不少同学举起了手。接着我又问:“你们了解到不吃早餐的危害性吗?”大部分同学摇摇头。于是我进一步问:“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纷纷说:“想”。就这样我们的研究课题产生了。  相似文献   

16.
胡萍 《山东教育》2002,(15):28-29
“大带小”是我园一直坚持的一项特色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感,发展幼儿间的交往能力,让小班幼儿体会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激发他们热爱幼儿园、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随着现代化教育目标的提出,我国“大带小”活动的形式、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完善。具体做法是:一、入园之初“大带小”新生入园之初,十分依恋父母,他们的情绪也容易受周围环境及同伴的影响,我们在幼儿入园之初实行“大带小”活动,目的就是减轻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此阶段的“大带小”活动,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  相似文献   

17.
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广泛开展的一项活动.它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而且还对幼儿各项素质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因受活动的内容、形式、器材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常常出现活动中充当“观众”的幼儿多.参与活动的幼儿少.出现了练习密度和运动量不足的情况.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所以,如何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幼教工作多年,常遇到孩子们“告状”这个问题。“告状”本身既能反映出我们工作中的问题,也能暴露幼儿的弱点,如果教师及时地抓住“告状”这件事对幼儿加以教育,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常“告状”的幼儿以独生子女为多,其次是个性强的幼儿。每当幼儿来“告状”时,我首先耐心听完他“告”的内容,同时考虑这些幼儿说得是否真有道理。对于那些带普遍性的问题,我就在思想品德课、语言课及课后,有针对性地通过讲故事予以开导,这样不但教育了那些以“告状”为能的幼儿,还教育了班里全体幼儿。  相似文献   

19.
我们去春游     
活动背景 我们的家乡是个历史化名镇,在开展“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存家长的帮助下收集了有关家乡的信息、图片等资料,通过展示、交流,丰富了见识。也引起了山去走走、看看的强烈愿望。正值幼儿园组织春游活动,“到哪儿去春游?”“哪儿近?那儿远?”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幼儿新的探究问题。为了引导幼儿的探究操作,给幼儿提供合作、思考、表达、记录的机会和空间,我设计了这次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盖瓶盖     
耿兵 《学前教育》2006,(2):26-26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应通过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活动。可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中有目的地投放材料。比如钥匙与锁,幼儿用的各种带盖的餐具,不同质地、不同形体的杯子、瓶子和盒子等操作材料。这样可使教育更具生活化、游戏化和目标化。但是,原来教师为了丰富幼儿探究的材料。把一些不能物化教育目标的材料投放到活动中,有时不但不能支持幼儿,而且还会影响幼儿的探究的成功。材料的提供应引发幼儿探究的问题。为了让教师能体会到材料投放和幼儿活动之间的关系,我们设计了《盖瓶盖》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当一回“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