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徐雨云 《软科学》1990,(3):57-60
<正> 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他们的进步,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技术进步取得的。日本自1953年到1971年,国民经济发展平均每年增长8.3%,其中由于技术进步因素所占比例为55.2%。美国1948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技术进步型企业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技术进步型企业的内涵1 .1 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依靠技术进步是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所谓技术进步是指技术变革的积极方面 ,即技术变革的正效果 ,是人们在生产中使用效率更高的劳动手段和先进的工艺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技术进步以社会需要为动力 ,以生产实践为基础。落实到企业技术进步就是通过技术引进或自主开发取得新技术并应用于生产经营过程。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 ,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实现形式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核心。虽然自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技术…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西龙  于渤 《科研管理》2012,33(8):35-40
本文采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5至2008年间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交互效应模型,探讨了技术进步、行业结构变动与我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起到了抑制作用;行业结构变动则促进了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在不同地区之间则存在着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对其工业二氧化碳减排的抑制作用最大;中西部地区的结构变动对该地区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仇怡 《科学学研究》2007,25(2):255-260
采用Grubel和Lloyd的测量产业内贸易指数的G-L公式,简要评析980-2004年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并根据我国25年来的相关数据,以机械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对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工业制成品发达的产业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且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在工业化初级阶段,我国在进口工业制成品的同时,应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模仿和吸收,并逐步创新,以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制造业技术,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的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12.
齐园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78-83,108
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使传统的C-D生产函数在对中国工业的经济增长分析中失效,以北京工业为例,选取1996-2009年数据,基于改进的生产函数,建立了测量各要素贡献率的最优模型,并实证分析北京工业的经济增长源泉,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促进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平均贡献率为50.51%,且以2002年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其中"九五"时期的均值为最高,2002-2004年间波动幅度高达1000%,剔除其中波动较大的年份,北京工业的技术贡献率总体保持在30%-40%之间。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MNE的技术外溢性对技术进步有重要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存在不利于技术进步的因素。文中对MNE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强化技术外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首先研究了留学生渠道促进本国技术进步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的影响因素,然后将LP模型应用于对中国留学生渠道传导效果的检验,得出中国通过留学生渠道促进本国技术进步的效果十分明显这一结论,接着对这一结论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在结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进一步发挥留学生渠道促进我国技术进步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技术进步、不确定性与中国工业企业边界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引入技术进步因素,研究其对不确定性的影响。随着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常规化,企业内部研发过程,包括研发的技术目标、商业应用、项目获利的不确定性无一例外地增大了。而通过企业外部化行为却降低了这些技术的不确定性,从而促进了边界的有限收缩。中国工业企业1985-2003年的相关数据验证了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7.
概述技术进步的概念,并运用索洛余值法,对我国模具行业1993-2002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测算出技术进步要素的贡献率并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测度我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产能过剩指数基础上,本文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程度及其传导机制,探究了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不同匹配度下二者关系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为资本偏向型,加剧了产能过剩形成;并且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主要通过投资、需求、研发和资本配置效率等传导路径对产能过剩形成产生影响。最后发现技术适宜性下技术进步偏向会有效促进生产效率且化解过剩产能,而在技术非适宜性下技术进步偏向则会进一步加剧工业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9.
考虑协同创新和非协同创新两种模式,分别建立博弈模型分析主导企业进行创新研发的条件,并指出新技术收益、创新成本等因素影响主导企业的创新决策。在此基础上分析群内技术进步扩散的过程并给出发生技术扩散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1998-2012年世界30个国家面板数据,考察了基础研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基础研究对一国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差距的缩小和高技能劳动力比重的增加,均有助于提升基础研究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基础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一国的TFP增长率,而且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改善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基础研究对高收入国家和高知识产权保护国的技术进步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