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清照的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细腻心情。其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6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下面试比较赏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  相似文献   

2.
看了特级教师张康桥《如梦令》的教学,让人感觉他的课就如他的文章一样大气、潇洒。张老师设计巧妙,整堂课自始至终让人入情入境,沉醉其中。【片段一】  相似文献   

3.
美点赏析刘亮程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乡村哲学家",洗净铅华的文字里透着一种厚重。《故乡》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不需刻意为之的煽情,就在朴素、沉静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丰富的生命体验,敲击着我们的心灵。首先是朴素的美学立场,这种朴素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策略,也体现在主题、对象上。乡村的人、畜、景都是他笔下的生活世界,与宏大浮华、人工装饰无关。农耕文化孕育下的中华儿女,乡村大地哺育了我们的祖祖辈辈,而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保留在了乡村民间,所以作者说:"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乡。"其次是作者  相似文献   

4.
王本道的散文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无论是思想意识和情怀,还是表达方式以及趣味、风格,都朴素、简约地传达普通人群的生活情状和真实情感。他的这一篇散文《胡杨仰止》,就是在朴素、自然的叙述描写中,表现了作者对大漠胡杨的仰慕和崇敬的心情。在作者的心目中胡杨已非一种普通的植物,  相似文献   

5.
我的声音     
最近语文老师在班上给我们推荐了《读与写》这本杂志,还当堂读了《十一月的凡高》这篇文章,作者对凡高的事迹、画风,甚至是心情似乎都了然于胸,至少我是很喜欢的。老师给我们推荐《读与写》,我们也希望借助这一平台让我们自己创作的文字跃然纸上,我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多首文质兼美的古诗词,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小学生的性情。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习惯于填鸭、注入式的串讲,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本文以苏教版六年级《如梦令》为例,探究古诗词的有效教学。一、反复诵读,体会词的内涵教师板书课题后,引导说: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如梦令》,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写的词。  相似文献   

7.
陈风华 《语文天地》2013,(12):18-19
《猫》是郑振铎小说集《家庭的故事》的一篇,作者以充满情趣与哲思的笔触,刻画了家中喂养的三只小猫。小生灵个性迥异,逼真传神,文字朴素含情,被选人语文课本。很多教师常利用这篇文章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从妈妈生病,爸爸悉心呵护这一平实朴素的日常小事入手,描写父母之间平凡普通的生活点滴,揭示作者对真爱的理解和感悟。文字朴素但内涵丰富,意蕴深厚。让学生理解"爱如茉莉"这一主题,是课文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为此,我展开三重对话,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追问心灵深处的真爱到底为何物。  相似文献   

9.
一篇文章寄托了作者的写作情感,在心情浮躁时读起《边城》,能够让人在喧嚣的环境中感受一丝别样的静谧。关于沈从文,一位用自己的血肉文字为读者构建出一个美好的世界,尤其是在《边城》这部小说中,将湘西世界生动形象的还原,进一步突出湘西边城这一亮点。在《边城》这部小说中,对于景色的描写是十分温柔的,所描绘的边城天空始终带有一抹含羞的淡紫色烟雾,小河潺潺细水,在无形中将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洗涤干净,以温柔和静谧来反馈给人。在爱恨情仇和是是非非后,静水流深也在无形中诉说了一个没有结局的边城。由此,本文主要为《边城》这部小说的阅读感悟,期望能够在笔下更为深刻的还原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初次拿到《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就被其古色古香、朴素淡雅的封面所吸引。再看其封面上作者的话:"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  相似文献   

11.
读过许多写植物的文章,但读何频先生的树木散文有种别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源于两点:一是作者细致的观察与行文的绵密。结实的文字方阵虽力透纸背却古雅秀美,作者对树木的感觉和对文字的感觉达到和谐的统一。二是人性的思考根植于字里行间。作者吝于直抒胸臆,却于走笔之间不经意地融入自己的感情,这种不滥情的写法却让人感到情感的丰沛。予民先生是杂文老手,即使写一草一木也忘不了生发联想,忧国忧民。后两篇文字平易朴素,迥异于前两篇之细腻华丽。本期《时文英华》选四篇草木散文,对比阅读,或有所启益。草疏朗  相似文献   

12.
诗人普希金曾说过:“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而阅读就是人获取知识和净化心灵的良好途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书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先生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怎样才能让读者懂作者的心情,去和作者做真正的“对话”?现代文洋洋洒洒。泼墨如泻,  相似文献   

13.
牛奶+醋=?     
主持人语:小作者把科学知识渗透进作文,题目就从类似:《一次××的小实验》、《小实验》中跳了出来,老师这样引导,并未脱离大纲指导下的教材要求的引导从奇妙、有趣等小实验完成半命题能力的培养,因为这类题目的提供可让小作者在选材的内容上比较广泛这一条件,时间、地点均无限制,但本文小作者还是选择了将事件发生在教室里。教材要求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心情,这是难点。本文从题目到内文都表现了一定的心情。心情也可以擦亮文字,小读者细细品味吧。  相似文献   

14.
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作家出版社)感动了无数人。读完之后我唏嘘不止。张洁的文字朴素流畅,字里行间时不时流露出怀念母亲,痛惜母亲离去的真情实感。文章质朴无华,可算是描写亲情文章中的珍品。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在文中几则成语的运用有失妥当。在此提出,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5.
伊奈 《新读写》2011,(5):64-64
《燃烧的男孩》是一本当下流行的青春小说。亲情、友情、偏见、孤独,所有生活中最为难以抉择的场景都被呈现在这本书中,作者用流畅朴素的叙事方法,无可挑剔的文字技巧,把一切编织得荡气回畅。  相似文献   

16.
说说这本刊     
夜深人静,华灯未央,我以一种欣赏的心情,再一次认真地品读着杂志中的这些文字。也以这种被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遗忘的方式,与一个又一个充满良知与思想的灵魂,作着一次又一次虽然短暂却很深切的交谈。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些佳作的创作者,他们的文章中,自然而然地烙上时代的印痕。我们不难看出些许绚烂,也不难感触到世纪转折、社会转型所带给每个人的隐隐阵痛。这些"90后"的追问与探索,又无不让人肃然起敬。《高中生·青春励志》这本刊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  相似文献   

17.
包利民先生的《一本枯萎的书》有这么一段文字:"她读了几十年的那本书,是《宋词三百首》。每次看过书,她都把书放进一个小木盒里,动作很慢,就像收拾一种心情,收藏一份记忆。那本书,从不让我们染指。"为了说明"奶奶"对"那本书"的珍惜,作者用"染指"一词来描绘"奶奶"不让"我们"触碰它。其  相似文献   

18.
<正>《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从妈妈生病,爸爸悉心呵护这一平实朴素的日常小事入手,描写父母之间平凡普通的生活点滴,揭示作者对真爱的理解和感悟。文字朴素但内涵丰富,意蕴深厚。让学生理解"爱如茉莉"这一主题,是课文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为此,我展开三重对话,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追问心灵深处的真爱到底为何物。一、对话茉莉,挖掘真髓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评《"职业素养"的底色是朴素的》(2016年第12期,作者:王永保)我们在论及职业素养的时候,应时刻不忘从做人这一本质出发,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让人的素养引领职业素养,让朴素的为人底色撑起职业的斑斓天空。平生不做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带着真诚之心,做好一职、干好一业,把大众呼吁的职业素养细细打磨成一份有素养的职业。——江苏省常州幼儿师范学校吴盼盼  相似文献   

20.
一提起语文,每个热爱语文的人,就会想到那些温馨浪漫的故事,精美隽永的诗篇,诙谐有趣的文字,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于丹说《论语》“是朴素的,是温暖的”。一部《论语》温暖了中国几千年,传承这种思想的汉语言,也是朴素而温暖的。可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却感觉语文越来越陌生,有时候语文浓妆艳抹,珠光宝气;有时候语文高深莫测,遥不可及。作为母语的语文,她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朴实尤华,舒适温馨。无论是语文考试、语文课堂还是语文教研,都该让老师和学生感觉到熟悉而亲切,就如想起母亲一样油然而生一股融融的暖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