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思考"中明确提出:"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和重视学生数学猜想能力的培养。具体的猜想形式包括归纳、类比和合情三类。  相似文献   

2.
“猜想”是一种合情推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合情推理实际上始终贯穿于教学内容之中,而且对于猜想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挖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师应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猜想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思维活动,它是在已有知识和事实的基础上,对未知事物及其规律作出某种假定看法.猜想有其显著特点:一是推测性,它要找到事物的本质或事物之间可能有的联系;二是求异性,它是把人的认知结构向外扩展,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最终提出独特的见解;三是跳跃性,它可以跨越常规思维的若干小步子进程,径直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抓住教材内容、拓展猜想思路,注重观察、引导观察猜想,找出相同之处、进行类比猜想,分类比较、注意引导归纳猜想等措施,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  相似文献   

5.
猜想是人们依据已知事实和知识 ,对研究的问题和对象作出的一种预测性的判断 .它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大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 ,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猜想家 ,并提出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有猜想的地位” .那么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猜想教育呢 ?笔者认为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 ,使学生养成敢于猜想、勇于探索的思维习惯 ,更要教给他们一些猜想的规律和方法 ,使他们的猜想 ,猜之有“理” ,猜之有“据” .1 归纳猜想归纳猜想…  相似文献   

6.
猜想是科学进步的动力,是科学创新的火苗。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引擎,是探究式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失去猜想,科学探究便迷失了方向,培养学生猜想意识与能力是每位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用智慧猜想点燃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乐意猜想、善于猜想。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7,(12)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数学猜想能力:营造氛围,给学生猜想的空间;允许出错,给学生猜想的勇气;探究引导,给学生猜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单阐述了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意义,着重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猜想能力,且结合教学中具体实例和实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数学既要教证明,又要教猜想,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虽然数学猜想是一种直觉判断,但绝不是盲目乱猜,要猜得准,就要总结猜想方法,提高猜想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猜想是通过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类比、联想、归纳等 ,并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一种思维方法 .数学猜想的形成是对研究对象联系已有知识与经验进行形象性的分解、选择、加工、改造的整合过程 .数学之中处处都有猜想 ,学习数学定理、公式时可猜想定理公式、猜证法 ,再研究证明 ;对于一个数学问题可猜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答案的形式、范围、数值 ,再探索解决 .数学猜想是学生不断认识数学知识结构 ,完善知识系统 ,形成知识板块的一种学习方法 ,又是解决数学问题、简缩思维…  相似文献   

11.
单转换猜想:设二种数制N1、N2的基数分别为R1、R2,i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如果R1=Ri2,则这两种进制之间存在着比较简单的转换关系;N进制的最大数码为(N-1),那么,加法猜想:(N-1) (N-1)是一个二位数,其高位为1,低位为(N-2);乘法猜想:(N-1)*(N-1)是一个二位数,其高位为(N-2),低位为1。  相似文献   

12.
通常认为,若干重要数论问题是不能用初等数论的方法解决的。但这一结论本身就未加证明。文章尝试用初等数论的方法,对若干这样的问题进行证明,其过程简单、明确。结论具有易判性。  相似文献   

13.
角谷猜想,又称冰雹猜想、3n+1猜想。是指对于每一个正整数,如果它是奇数,则对它乘3再加1,如果它是偶数,则对它除以2,如此循环,最终都能够得到1。看似简单的问题,目前为止仍没有得到证明,也没有反例,据日本和美国的数学家攻关研究,在7000亿以内的所有自然数,都符合这个规律。本文将通过筛选法试证角谷猜想。  相似文献   

14.
猜想指的是由直观或直觉上的初步判断认为可能成立,而未经严格证明的命题,以及我们依据某些这事实建立的这种尚待证明的命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在数学解题中运用猜想对于我们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开发智力,培养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了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猜想的必要性,具体分析了数学猜想的几种类型,探讨了怎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方法论准备。  相似文献   

16.
耿淑花 《教师》2011,(11):111-111
数学中处处有猜想,在教学中要教猜想,学猜想,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猜想习惯和猜想能力。概念、公式、定理、图像、性质、结论、条件都可让学生猜,猜想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从诸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猜想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科学探究的方向。爵此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就格外重要,主要从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在“质疑”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猜想”、在实验教学中突出“科学猜想”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徐健清 《考试周刊》2010,(45):63-64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数学教学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而应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为主。猜想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是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本文对数学猜想中常用的类比性猜想、归纳性猜想与数学猜想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1994年英国数学家怀尔斯 (A .Wiles)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不定方程xn + yn =zn当n>2时 ,没有正整数解 )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学成就 ,因此 ,他获得数学界最看重的菲尔兹奖 (特别奖 ,1998)和沃尔夫数学奖(1996) .这同时也说明了费马大定理在数学界人士心目中的地位 .费马大定理的崇高地位还吸引数学家对它进行种种扩展工作 ,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 ,其中有的非常有趣 ,有的至今没有解决 .这里举三个例子 .例 1 如果对未知数的个数进行怀疑 ,会怎么样呢 ?18世纪著名的数学家欧拉 (L .Eeler)在 1769年提出 :由于不定方程x3+ y…  相似文献   

20.
冯志明 《新课程研究》2009,(11):155-156
新课程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的学习方式。猜想因其内在特点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从而引起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猜想是一种体验过程,是一种由“败”而“成”的心理体验。学生在经历这个过程时,会产生深刻的体验,并由此产生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