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渐》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以其独特的美感得到中国文学界和读者群的青睐。而张培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散文翻译家,所译散文受到译界推崇。本文拟运用刘宓庆、毛荣贵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从韵律、字词、句子、意境四个层面对张培基英译的《渐》进行审美重构,分析张培基英译散文《渐》如何再现汉语散文的美学价值,从而为散文的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审美信息,然后作出与原文审美标准相符的译文,从而完成对原文的美学再现。柯灵先生的散文《巷》语言优美,颇有文采,而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恰当地将这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风格美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散文,作为文学的一部分,鉴于其自身的特点,翻译难度相对较大。散文翻译需要译者尽可能在译文中最大限度的再现出原文的审美价值。该文以《异国秋思》为例,从翻译美学角度对张培基的译文进行分析,看其是怎样再现原文的韵味和美感的。  相似文献   

4.
尹贻娜 《英语广场》2020,(11):22-24
随着翻译活动的盛行,人们越来越追求翻译的质量。散文的翻译仍然是翻译中的一大难点。基于彼得·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本文分五个步骤对张培基先生的《白杨礼赞》英译版本进行赏析。张培基先生的译文再现了原作的风格特征,用词考究,是学习散文翻译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伯顿·莱夫尔认为句法是散文翻译的最佳单位。本文以刘宓庆的风格标记论和他的风格再现手段为理论基础,对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几篇散文的英译作品从排比、重复、设问和短句这几种类型进行风格再现分析,旨在探索一条再现散文风格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所谓翻译就是在通过对原文的思考、理解之后,再运用所需翻译的文字进行对原文思想的重现表达过程。较好的翻译,既可以保证原文的原滋原味,又可以体现出译文的美感与韵味。本文通过美学视角对张培基先生的散文译作进行探究,为散文翻译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散文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注重文化交流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而且要注重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之美、中国文化之精髓。当前有关散文翻译的研究主要从文章整体含义的角度出发,且以批判性分析为主,很少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散文翻译进行研究。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探讨张培基的英译散文《梦》,从音美、词美、句美及意境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符号学理论背景下的翻译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解码过程,解码又是一个意指的过程。翻译的最高标准即再现源语符号系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形式也包括意义。雅克布逊的翻译三分法是翻译符号学的开端,为翻译符号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文从翻译符号学的角度对张培基英译散文进行分析。无论从涉及源语社会历史的语内翻译、关于两个符号系统之间符码转换的语际翻译还是有关传统文化的符际翻译来看,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散文都堪称经典,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许渊冲的再创作和翻译风格论,从语言的生动性、审美再现和修辞层面分析了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是如何通过忠实于原文的再创作实现了对原文风格的再现.  相似文献   

10.
翻译美学作为一门从美学角度研究翻译的学科,为译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本文以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名篇《海上的日出》英译为例,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研究散文汉译英过程中的审美再现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散文语言精练,音韵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在散文翻译过程中,如何再现散文的美学效果是译者的一大挑战。基于翻译美学理论,本文分析了散文《白马湖之冬》的译文如何在语音、词汇、句段三方面再现了原文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树勋  张志宏 《海外英语》2011,(7):163-164,168
作家柯灵的散文《巷》,充分体现出中国散文的选词精致,格调舒缓,描写细腻等特征,而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散文的翻译有着相当的难度。张培基教授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娴熟驾驭,为读者提供了该文章的英译本。根据刘世聪教授提出的翻译美学的理论,探索张培基教授在翻译此文时,如何在译文中尽可能再造和阐释原文中的美学特点和美质。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含蓄隽永、短小精美、感人至深,有多种英译本。本文以张培基《匆匆》英译本为例,从词汇、结构和音韵层面进行分析,认为译本符合散文翻译"信、达、美"的原则;进一步论证了张培基散文翻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风格体现作家或译者的写作或翻译特色,在散文翻译中,风格与内容一样至关重要。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风格论文指导,从音系、词语、句法等角度对张培基先生的散文翻译特色进行分析,试图探讨散文翻译中风格移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翻译美学理论,将朱纯深译《荷塘月色》中的第四段作为研究对象,从形式系统层面进行美学赏析,突出朱纯深译文在形式系统层面即语音层面及词汇层面的翻译美感。通过赏析片段,见微知著,指出优秀的散文译作离不开译者对散文的语音及词汇层面的仔细斟酌,从而再现散文英译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张培基作为翻译家,译作颇丰,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张培基对所收录散文的翻译精准到位,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手段,使译文读起来时而亲切时而新鲜.本文就其中归化和异化在人名、四字格及言外之意的翻译中的体现,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7.
张培基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其于1999年至2012年间陆续出版的四卷《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填补了我国散文英译本不足的空缺,为散文翻译提供了一份优秀的范例。在英译散文选中,张培基先生通过其优秀的译文,推翻了过去将译者定义为匠人的传统观念,向读者们展示出译者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本文将从解构主义翻译观的视角入手,讨论张培基先生如何以原作生命传承者、语言差异协调者和文化身份捍卫者等多重身份对译者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8.
散文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里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散文的翻译研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自然应该受到重视。近百年来,我国翻译界很重视小说和诗歌的翻译研究,研究散文翻译的成果相对较少。在现有散文翻译研究成果中,对散文蕴含的美学元素的挖掘还不够。传达散文的"美"是散文翻译中非常重要,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翻译美学理论为基础,选取郁达夫《故都的秋》为文本,从语音美、词语美、句法美、意象美和情感美五个层面,诠释散文翻译中美的再现。本文旨在为散文英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8,(64):96-97
散文即"美文",这是人们的共识。准确再现散文之美,是散文翻译工作的最终目的。若要达成此目的,就必须遵循散文翻译的原则:一是,准确再现散文之意;二是,恰当保存散文之形;三是,消除文化隔阂,拉近距离。文章通过对《荷塘月色》两种英译文本的评析来探究散文翻译原则在具体翻译中的应用,从而体现出翻译美学。  相似文献   

20.
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张培基先生在散文翻译翻译方面造诣颇深,该文主要从传神达意这一方面来赏析张先生的翻译,旨在使读者从中领悟到散文翻译的技巧,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来研究散文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