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训练重点重新设计教法——《鲸》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石家庄市桥西区教研室黄莺《鲸》是一篇条理清晰、行文规范的说明文。在统编教材中,它在第九册第四单元,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文章的段落”;它的课型安排是阅读课,是在学习了讲读课文《太阳》之后,在掌握了划分...  相似文献   

2.
《士兵突击》——一个讲述农村兵许三多从一个孬兵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兵王”的故事,记载了一名普通士兵的心路历程,引发了亿万观众的强烈共鸣,甚至成为了2007年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文化符号。在读这本书和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我也常常会联想到自己的职业、自己的经历,也经常会陷入沉思——作为一名士兵,许三多实现了对自我的“突击”,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实现自我突破,不断成长起来呢?  相似文献   

3.
“将军,11/61进去了这么久,怎么还没出来啊?”一个士兵紧张地盯着洞口问道。  相似文献   

4.
望梅止渴     
众士兵:“渴……渴……”曹操:“大伙再坚持一会儿!我曾经到过这个地方,记得附近有一座梅林,再走一会儿可能就到了!”众士兵:“噢——有梅子吃呀!噢——”(半个时辰后——)曹仁:“报告主公,探险队找到了大量的水源!”曹操:“哈哈哈哈,大家听到了吗?终于有水喝啦!”众士兵:“不去……一定要找到梅子……”(一年后——)在田间忙碌了一天的曹操和他的儿子们扛着锄头走在夕阳下……曹操:“丕儿,说真的,爹是不是很失败?”曹丕:“都对你说很多次了,根本就不怪你嘛……”匹诺曹:大家赶快卷袖子,又有动手的机会啦!上面的两篇笑话征集笑画,单幅、多幅…  相似文献   

5.
电影《安东尼亚的方式》的叙述开始于回归和死亡,死亡在这里诞生了新的轮回,生发出是一种生与死的意义探讨。电影文本在阐述了女权主义在庄园的产生及存在的合理性之后,开始了对男性主体地位和男权主义——就本质上而言是物质、利益关系社会——也即现实社会的全面解构。文章分三大部分,主要就“母性主义的主体化确认”进行详细探讨,并对“文本叙述者的身份确认以及主要人物符码的解读”和“对神性的质疑和调侃,以及关于死亡的终极探讨”进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 :“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即“直” ,“直”则“板”。倘若记叙文行文如一马平川 ,读来便索然寡味 ;波澜起伏 ,曲尽其妙 ,方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 ,记叙文怎样才能写出波澜呢 ?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法。一、巧设悬念所谓“悬念” ,就是设置疑团 ,不加解答 ,借以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造成悬念的方法 ,大致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 (或尖锐的矛盾冲突 )搁置起来 ,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 ,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交“底”。高中课文《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文章开头 ,描写直到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 ,母子三人才走进北海亭面馆吃面…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了一篇课文——《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重病缠身的母亲总是不停地安慰“我”,从来不在“我”面前把自己的病痛显露出来,而“我”却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母亲。后来,母亲执意要推“我”到北海看花,当“我”答应时,母亲却永远离去了,“我”知道了母亲有重病,非常后悔,让妹妹推“我”到北海看了花,完成了母亲的心愿。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一册语文课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经典对话案例,从鲜活的对话艺术中闪射出孔子礼教思想的一束光辉,昭示千秋。作为教学文本,学生对全篇的行文思路“问志——言志——评志”不难把握。对篇中多数字、词、句的疏通,以及基本意思  相似文献   

9.
庄子之文,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理念完全不同的哲学精神,一种与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行文风格。作为表达庄子思想核心──绝对自由精神的《逍遥游》,笔法上具有“汪洋自恣以适己”①的特点,给人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②的强烈印象。其神思,如龙翔云中,灵动飞异;其行文,如风行水上,飘逸洒脱。清代林云铭评《逍遥游》笔法云:“篇中忽而叙事,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氵蒙,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奇观。”③这种意随笔至随文挥洒的笔法,是…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标识》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珍惜”中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行文脉络极其清晰:先描写了现代城市的雷同,紧接着写了不同的树是不同城市的标识——  相似文献   

11.
“蜚”字莫错写错用——“蜚·斐”辨 有一篇名为《素食情缘》的文章,行文将结束时写道:“功德林素食不仅以素馔荤作传统斐声海内外……”(《联合时报》1995年8月18日),这里的“斐”应作“蜚”.错用了“斐”字。  相似文献   

12.
我曾听过一位青年教师的《“你们想错了”》一文的教学。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方志敏)和两个贪得无厌的国民党士兵的形象。教学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正反两方面人物形象的印象,进一步激起学生对方志敏的无比敬爱和对国民党反动派部队的无比憎恨、蔑视的感情,教师让学生对两个方面的人物形象进行模仿表演。教师动用了电化教具——录音机,直观教具——手榴弹让学生有声有色地扮演了那位拿手榴弹的士兵:“……不然就炸死你!”看其表演,确是把敌人的丑恶形象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正在开发一种穿戴式外骨骼机械作战服——“勇士-21”。这套作战服采用纳米材料制作,非常轻巧。它就像一副“战甲”,可大大提高士兵的机动性,从而令士兵在战场上成为“令人恐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21世纪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满足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北京教育学院和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编写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敬业·爱生·师格》一书。这是一本集学术性、资料性和工具性于一体,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教师继续教育教材。该书由陈爱主编,北京出版社出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敬业·爱生·师格》的出版,将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敬业·爱生·师格》一书,共分四篇,即“师之魂”、“敬业篇”、“爱生篇”、“师格篇”。为了便于教师学习,在“四篇”之后,附录“师德案例选…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在一次宴会上提议,每人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篇《自传》,行文用句要短到甚至可以作为死后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于是,在场的人冥思苦想,提笔作文。不久,一位年轻人交给巴尔肯一篇只有三个标点符号的自传:一个破折号“——”,一个感叹号“!”和一个句号“。”。  相似文献   

16.
《十八岁和其他》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向青春举杯”这个专题里的一篇文章。它是台湾作家杨子在长子东东十八岁生日来临之际,以自己深刻而具体的人生感受,围绕十八岁所关涉的人生话题而作的一篇散文佳作。全文以谈话式的行文方式,以朴素真挚的语言,诉说了对孩子的理解、期望、深爱,给了他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17.
我读《陈情表》,虽然觉得它是一篇千古美,虽然也感觉到了它的“悲恻动人”,但并不以为它是真正的“出自肺腑”,也不是什么“至性之言”。我更多的是读到了隐藏在这篇美之后的罪恶——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  相似文献   

18.
麻辣老师秀     
每位学子都写过自己眼中的老师,但少有如此篇将老师们写得这般生动传神,令人过目不忘:他们各具风采,各见秉性,且又“身怀绝技”,如可爱者,莫如笃诚敬业的“宝二爷”;可亲者,莫如“帅爹”阿正;可畏者,莫如招招见道行的“矮小老头”。读来令人绝倒!此篇除文笔老到辛辣、诙谐幽默外,行文时,于作者心底涌动着对老师们的深情。  相似文献   

19.
感受是写作行为发生的契机。任何一篇优秀作品的问世,都不是作者为一时的消遣所写,而是根源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感受,是现实感受激发了作者的创作冲动的结果。这种感受由浅及深,日渐丰富,就会促使感受者去“想”、去“说”,作文也就有了内容,而不再是“空洞无物”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一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李冬梅  彭光平 《教师》2011,(25):32-32
去年期末考试后我阅作文试卷.看到了这样一篇作文:写的是小作者(从行文中可看出是个女生)和一男生“恋爱”了——他们互相帮助,彼此爱慕。心理描写逼真、语言流畅、感情细腻真挚,文末又写了主人公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