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和汉语比起来,汉语中动词用得比较多,在英语中往往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中却可以几个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连用。因此,英语中不少词类在翻译时只能译为动词,实行“转移成动词”译法。  相似文献   

2.
“话题-述题”结构的频繁使用构成汉语法律条文的一个明显的文体特征。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话题结构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有些包含“话题-述题”结构的汉语法律条文常成为英译的难点。汉语法律条文中常见的“话题-述题”结构有三种类型:1、主谓结构或短句;2、动宾结构;3、偏正结构。将汉语中带有“话题-述题”结构的法律条文翻译成英文时,常需要根据其语用特征,摆脱原文结构和语序的束缚,转换成条件状语、其它状语结构、或名词性短语。  相似文献   

3.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的使用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在交际中运用成语能达到简洁且具有说服力的目的。英语和汉浯成语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了解这些特征,充分利用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的相同方面进行积极启发,能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本文试图从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的比较中找到促进学习英语成语的方法。 英语成语和汉语成浯存在一些相同的方面。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的一个相同之处在于具有稳定性。英语和汉语的成语大都是约定成俗的惯用法,不可以随说话人的意愿任意组合词语。成语大都有着固定的词序,不能随意改变。例如:“东奔西跑”不可以改为“西奔东跑”,“南腔北调”不可改变为“北腔南调”或“北调南腔”。英语成语同样存在这种稳定现象。例如:“as busy as bee”不可以改为“as busy as ant”或者“as bee as bush”。“to be at liberty”不能改变为“to be at freedom”。成语的这种稳定性特征要求我们在学习英语成浯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记忆成浯,并要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Odlin将语言迁移定义为目标语与其他先前习得(也许没有学会)的语言之间的异同导致的影响。语言间的异同可能导致不同结果,主要是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可以促进外语习得,负迁移则起干扰作用。现就一些学生英语作文和日常对话中的实际错误,来看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的消极影响。一、词法方面1.动词用法方面的失误。汉语动词用法比较灵活,而英语对动词用法有严格的规定。有些学生说出或写出“listen radio”,“waitpeople”,认为与汉语中“听收音机”、“等人”完全对应,恐怕是没有注意到英汉动词的这一差别所致。2.不注意区分词性。英语…  相似文献   

5.
汉语中名词性词尾经历了一个从古到今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古代汉语中,名词性词尾分为改变所加之词词性和不改变所加之词词性两种类型。到了近代,受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的影响产生了新型的名词性词尾。而随着网络的流行,现在又产生了以“客”为代表的新型名词性词尾。三种名词性词尾的产生方式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英译汉时不能完全按照英语原句的句子词性和句子成分直译成汉语,必须转换某些词的词性或者句子成分才能用汉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英语原文的意思。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中常见的翻译题型充分体现了英汉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中,汉语“缩略语/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语言浓缩现象。不同于英语“缩略语”主要产生和使用于书面形式,汉语“缩略语”既产生和使用于书面形式又产生和使用于口头表达,而且后者似乎更普遍。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缩略语”一般表现为双(偶)音节,尽管有时不乏有三音节等奇数音节词。由于是对事物名称进行简称,与其他语言一样,汉语“缩略语”也一般在名词中产生,但也有其他词性(如:数词、动词等)的,只不过其他词性的运用只对名词起辅助或陪衬作用。“缩略语”多为双(偶)音节词,这固然与现代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主流趋势(据统计:在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汉语“虽然”与英语“although”一词三个方面的比较研究,即“虽然”一词的英汉自由度方面、句式搭配方面、转折性方面,进而得出汉语“虽然”与英语“although”在这几方面所呈现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对于进一步比较分析汉语和英语的转折连词的差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特征英汉的句子特征,均受语法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同。汉语语法的突出特点是隐含性,与词性和词形无关,词语的语法功能不易辨别,时态、语态及语气往往包含在句中,没有明显的符号标记。而英语正相反,呈外显性,词语的词性可通过词形辨识,词的语法功...  相似文献   

10.
从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出发,可对英汉语篇中的替代现象作三个方面的对比研究: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在语篇衔接中,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两个方面基本对应,但在动词性替代方面,汉语的替代项远比英语丰富,不过,都具一定的语用限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中,汉译英成绩偏低的问题,通过对英语与汉语主导词性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各自在词性使用上的特点,指出在翻译时应适当转换词性,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英语拟声词的词性比汉语的要灵活;英语拟声动词通常兼具描述动作和声响的双重功能,而相应的汉语则需用动词加拟声副词的结构.英、汉语中均存在一些拟声名词,用来指发出被模拟的声响的事物;英语中拟声词的转义现象远多于汉语.在英汉互译过程中,非拟声词可以译为拟声词;而拟声词却并不一定需要译为拟声词.能把拟声词的痛感体现在译文中,将是翻译功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96NMET改革后的“单词拼写”命题有二种形式,即“提示汉语型”和“提示首字母型”。对于提供有汉语注释的试题考生只需读懂全句,通过题干语境或情景,确认词性,注意词形,准确拼写单词即可。但对于提示首字母型的试题,则需考生首先在读懂全句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语境确认词意,然后再确认其词性和词形。由于我国考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普遍偏低,所以  相似文献   

14.
范培培 《现代语文》2009,(10):110-112
汉语成语和英语中的idiom虽然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方面都有所不同,但都存在大量以“狗”设喻的情况。本文通过列举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中以“狗”设喻及其应用的例子,发现汉语成语中以“狗”设喻多含有贬义色彩,而英语中则更多含有褒义色彩。其原因在于两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价值取向具有深层的语言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15.
动词“整”、“搞”、“弄”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泛义动词,它们的用法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很多句子中可以互相替换,比如它们都有替代功能、关系功能,都可以带名词性宾语等。其不同之处是:使用地域上,“整”经常在东北地区使用和“异”则在中部地区使用频繁;句法方面来说,“搞”可以带动词性宾语。  相似文献   

16.
词性的界定是语言研究的基础。该研究以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从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两方面分别讨论了对于现代汉语“X+化”派生词中“X”词性的界定。研究表明,仅靠“X”的句法功能是不能判定词性的,要以语义为基础,分析“化”字和“X”的语义特征,再结合句法功能判定规则,是确定词性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7.
“转眼”在现代汉语中表现为动词、名词、副词三种词性。文章基于现代汉语语料,从三个平面角度分析“转眼”:语里意义方面,简述“转眼”的语义演变,阐明其在实际使用中的丰富内涵;语表形式方面,说明“转眼”在语篇中出现的位置特点;语用价值方面,主要讨论“转眼”在句间和语篇中表现出的不同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翻译。一方面。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而英语常用词有许多都是一词多类,有的甚至多达五类。另一方面,汉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多,一般无须转换词类;而英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少.充当不同成分需要转换词类。翻译时,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  相似文献   

19.
翻译学科的快速发展使译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在翻译过来的作品中“欧化”汉语还是频频出现,这不仅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也影响着翻译所肩负的文化传播的使命.重“形合”的英语和重“意合”的汉语在语言组织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然而译者在做英译汉时,总是跳不出英语“形合”框架而产出具有英语句子结构的汉语.本文主要分析教学中的实例,从英语句式结构方面探究其问题所在,并建议以化“有形”于“无形”的原则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着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对“本来”进行全方面考察,认为“本来”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两种词性,这是“本来”一千多年来语法化的结果。“本来”在汉语中共时层面上的分布,非常完美地苒现了它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