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志明 《天中学刊》2000,15(1):7-22
胡适的儒学观相当复杂.当他作为一位学问家时,他对儒学作出了自己的历史判断,肯定了儒学中的积极价值;当他作为一位思想家时,他对儒学作出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发出了激进的批孔呐喊.而且胡适一生对儒学的看法前后也存在很大差异.但不论他以什么身份、在什么时间对儒学进行的研究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是作为儒家传统的批判者而闻名于世的。然而人们常常忽略的事实是:胡适在早年与新儒学的接触中所得到的那些思想和见解对他的一生都是有着挥之不去的影响的。该文并不拟全面讨论胡适与新儒学的关系.只试图从胡适的自传这一新的角度出发揭示新儒学对胡适的影响以及胡适对此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许印芳的"通变"观在思想上尊推儒学,强调诗歌的社会价值,以儒学正统思想评鉴诗歌和诗人。其"通变"观的价值更在于本于"通"而求于"变",且不拘于儒学,强调在学习经典的基础上,以"求真"为核心追求诗歌的创新,体现出许印芳"门户甚宽,不拘一格"的诗论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以下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仁爱忠恕的道义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和谐观;儒学的普适价值与现代发展;儒学的推广与践行;儒学中的政治思想与现代转向;儒学的当代复兴与意义。学者一致认为,儒学必将在21世纪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是以儒家学说为基准,建立起一套制度法律系统,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引导价值判断,通过实施深入人心,形成核心价值观。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有效地说明和解释现有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并着力于维持和保障现有秩序和政权的持续发展。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经验及发挥的功效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本土资源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如何可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围绕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如何可能,探讨三个问题:如何揭示和呈现儒学传统?如何评价儒学传统的价值?如何实现儒学传统的价值?揭示和呈现儒学传统,不仅要阐释正统儒学的传统,也要发掘非正统儒学的传统;不仅要梳理典籍里的儒学传统,更要考察实际中的儒学传统.评价儒学传统的价值,必须正确运用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这两个尺度,并将它们统一,不仅从外在的时代根据,而且从内在的民族智慧来评价儒学,走出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轮回;对儒学与西学之长短的评价,需要确立辩证的尺度,认识到两者的价值互补性,使得对儒学当代价值的阐明,既有抗拒西方文化霸权的意义,又不会导向国粹主义.当代中国实现儒学传统的价值,需要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语言文字这三个环节上作出制度上的安排;由此来实现的儒学当代价值,不是其原有价值的翻版,而是融入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7.
儒学的生命观主要包括人我观、天人观和自我观,其核心观念在于“和谐”。就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冲突来说,儒学生命观能够起到启示作用;而在中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儒学生命观具有积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鲁迅与胡适对于中国化精神的理解和国民灵魂的认识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尤其在“五四”革命最开始的阶段,他们的见解恰恰代表了中国近代化史的进化过程中最为典型的两种公化方式,鲁迅从进化论进步 到唯物史观,胡适从实现主义转移为新儒学观,鲁迅孜孜以求的是深刻的化反省意识,而胡适为之奋斗一生的是一种自由人的自由主义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9.
“胡适之问”可以表述为:我们何以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在胡适心目中,“像样的大学”有两个最核心的“真义”,即“研究”和“独立”。“胡适之问”是胡适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以西方一流大学为参照,对近代中国大学的质疑和批判,集中反映了他的大学观及其科学与民主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也不失历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实现社会的现代化为目标,以社会有机体论、"智能的个性"理论、自由主义民主政治观等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基础,胡适论证提出了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教育目的观。胡适的教育目的观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在主观上坚持经学和儒学,却强调个人的价值,要求以个人实体为中心来构建社会关系,而不同于儒家学派从社会关系中来定位人的观点,偏离了儒学核心的伦常观、价值观,违背了儒学维护的纲常名教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之后 ,西方文化挟船坚炮利而来。在顽固派的诘难下“中体西用”论孕育而生 ,然而随着“西用”范围的扩大 ,冲破“中体”之限全面改造社会的思潮已势不可挡。胡适正是站在这个文化革新的前列 ,他以“重新评估一切价值”的勇气试图“再造文明”。胡适的文化思想内容丰富 ,集中体现在文明———文化的整体观、文化的进化观与文化的惰性论、文化心态与文化改造的途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西化派的伦理思潮主要表现在新文化运动和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中西文化讨论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胡适、吴稚晖、陈序经等人。他们以整体性反传统和整体性西化为思想基础,对中国传统习俗、文化以及道德价值理念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宣扬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并提出了注重感性的伦理观,构成了与早期现代新儒学、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截然不同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如何才能有利于全面培养和提高职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摆在广大职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课程观与课程改革学校课程的内容、课程结构的设计和改革,实际上是对人类文化成果、科学知识的一种选择。在教育史上,不同派别的课程观,对于课程的设计有着各自的价值取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课程观,以培养仕为教育目的,把礼与仁作为儒教的主要内容;古典的人文主义课程观主张课程从宗教桎梏中解放出来,尊重儿童的自然本性,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以斯宾塞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课程观,以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儒学的"理欲"观和"义利"观,魏源突出人性,提出了关于人的主体地位思想,强调个性自我,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并对儒学性情论提出了批评,彰显人文关怀。尤其是在对人个性发展的宣扬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世界观为核心的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他对传统儒家人文价值观深刻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杜威是影响本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最著名的西方教育家。胡适作为杜威一弟子,他对杜威教育哲学的吸收和宣扬集中表现在他的语文教育观上。本文从胡适的独立、自由的人格教育观,语文学科工具观,教学内容的兴趣观和时代观,以及演说、质疑的教学方法观等入手,探讨了杜威教育哲学对胡适语文教学观形成的影响,评价了胡适的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在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梳理曹魏三祖尊儒贵学惯常态度的基础上,文章选取曹魏青龙四年曹叡设立的崇文观为考察视窗,通过对崇文观主要成员文化思想的考辨,以及曹叡系列如新订明经课考选拔制度、组织儒生整理经学典籍、将经学与文学并重传播等诸多尊儒笃学活动,论证曹叡在树立儒学正统思想观和复兴儒学方面的诸多贡献,以此纠正学界有关因曹魏三祖不重儒学而导致儒学走向衰落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实事求是、实践标准为规矩,以国内外有关事实为依据,与一些贬低、否认儒学价值的观点进行了论争,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儒学的价值,可为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思想交融的角度梳理了中国儒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即先秦"原始儒学"、宋明"新儒学"和当代"新儒家",并就此做了一些价值判断.这三期的儒家们,虽然同在合理吸纳中外文化资源以"为我所用",但其结局却不尽系统("同途殊归");而这也昭示了儒学未来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归因于人民行动党执政的战略思维。人民行动党以战略思维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为规范和导引,实现了经济转型实证化和人民评价价值化的匹配和统一;人民行动党以战略思维的关联性和创造性为方法和理论根据,在消除儒学与自由主义的畛域的同时使二者成功联姻,开创了"软威权主义"的治国先河;人民行动党以战略判断和决策思维作为基本思维程序,保证了执政判断与决策的科学性,确保了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