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即使用"观否认语言本质的存在,主张在语言游戏中确定语词的意义,强调语言使用与生活形式的密切关系。根据这一观念来探讨语言学习的本质,并依此来反思高考英语测试,可以揭示现有考试中有待解决的三个突出问题:重知识轻能力、忽视语言使用的宏观环境和未能充分关注语言使用的微观环境。  相似文献   

2.
维特根斯坦的“意义使用观”主张“意义即用法”,在语言哲学界有较大的影响力。通过介绍“意义使用观”的关涉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可阐明使用观与辞书释义的关系以及践行使用观的原则,彰显出使用观在辞书释义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语言哲学是研究、深化并完善翻译理论必要且有力的科学手段。本文从语言哲学和翻译学共同的核心问题——意义入手,探讨了语言哲学意义理论对翻译学的几点启示,为一些翻译问题找到了更加科学的、有力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边娜 《现代语文》2007,(2):34-35
一、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义观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l Investigations)一书中.他明确提出一种新的语义理论模式,即意义的"用法论"(meaning as use):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论的哲学意义现为立足点,探讨翻译中意义的相对性问题.归纳出一条把握相对意义的线索:把语言投入实际交往的环境之中,即"意义即使用",并试图从维特根斯坦的重实用,重交际的语言观出发,探讨翻译中意义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雷鸣 《英语广场》2023,(6):36-39
本文从语言游戏说三个核心概念即意义即使用、家族相似性及生活形式入手,将第一个概念结合此理论被冠名为游戏之事实,进而提示语言游戏说视角下的语言观即语言实为超脱于原有依附实体之人造物的本质。同时从后两个核心概念出发,阐释其对二语习得的数个启示。  相似文献   

7.
意义的指称论是我们包括大哲学家在进行哲学反思时无可避免的错觉。对意义指称论的批判如果只是个别问题上的回击很难动摇其根基,后期维特根斯坦通过溯源语言学习的原初方式,将意义指称论的病源一一剔除,还以哲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比维特根斯坦前后期不同的意义观,旨在点出维特根斯坦后期对本质主义的抛弃,向日常语言的回归。意义即使用的实践观奠定了语用学的哲学基础,并对语言教学产生诸多启发。以意义即使用的语言哲学观统筹外语教学环节:外语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语言;教材编写和语料甄选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原汁原味的语料;语言教学要重视情境化,让学生在使用中体验语言的意义;语言测试的理念和实践应该由测试语言理解转化为测试如何使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  相似文献   

9.
杜舒亚 《考试周刊》2010,(11):53-54
一般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在此期间.他先后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思想,这对西方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因此而被誉为“哲学家的哲学家”,思想被称为“哲学史上的转折点”。本文主要简释其后期哲学思想:词的意义及用法,是词在语言实践中的使用.词和语句只有在语言游戏中才能获得意义,并探讨这一哲学观和语境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哲学研究》论述的“遵行规则”悖论一直是哲学界探讨之热点,维特根斯坦本人也没有给出明确、清晰的消解方案,而是将其和“语言游戏”、“意义即使用”、“私人语言”等核心概念联系在一起。文章基于对“遵行规则”的解读,阐述悖论产生的原由、论证其消解,指出悖论反映了维特根斯坦的反“意义心理观”,突出他对语言本质的理解院语言是生活形式中的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和摩尔关于"语法规则"争论的解读,力图表明摩尔误解了维特根斯坦所谓"语法规则都是同一种类的规则"这一表述。维特根斯坦是在和"经验"、"事实"这些概念相对的意义上来使用"语法"这一概念,从而认为语法规则都是关于语词使用的规则,而非关于经验事实的陈述。但这并不表明维特根斯坦的"语法"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语法"。  相似文献   

12.
张尖 《时代教育》2012,(23):108
“即使”和“甚至”的共通点就是在语义上,都是用极端情况来涵盖普遍情况,只不过一个是“假设让步”义,另一个是“强调、更进一步”义.而当描述这种极端情况的句子没有“转折”意思的时候,只能用“甚至”,而当描述特定某一次的极端情况时,只能用“即使”.  相似文献   

13.
"即使"句的关系词语包括让步标和应接标,让步标的作用是表让步和表虚拟,应接标的作用是表示异中有同;"即使"句的句法关系包括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A、B间的并列性逆转关系,一种是A、B间的因果性逆转关系,两种句法关系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4.
本分析了维特根斯坦对两位分析美学家韦兹和肯尼克的具体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反本质主义、艺术是开放的概念、家族相似和艺术的意义在于用法。  相似文献   

15.
翻译学系统演化观-用系统观考察翻译学史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式用系统科学中的系统观特别是其中的系统演化原理,并参照科学学中的科学发展理论和科学史,对元翻译学中的翻译学演化模式和发展史予以系统的考察,本文认为,翻译学作为一个科学系统,其发展过程基本符合系统的一般演化模式和科学系统的总体发展规律,从古至今先后经历了古代翻译学时期的朴素综合,近现代翻译学时期的还原分化和当代翻译学时期的辩证综合三大阶段。  相似文献   

16.
从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在于使用的观点、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塞尔的意向理论等语言哲学思想得到启示,意义的习得与所处的语境、说话人的意图有很大的关系。将语言哲学的观点融入外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以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为中心,探讨设计出符合课堂学习风格的教学目标及方法,旨在提高公共研究生英语的综合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都重视“实践”,但二者在历史渊源、具体涵义、价值与阶级关怀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维特根斯坦的“实践”无法“走出语言的迷宫”、“治愈哲学‘疾病’”,更不可能成为摧毁现存不合理社会制度的炸药.而马克思通过“实践”解构与超越了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18.
系统功能语言学所强调的“意义潜势”是其语言观、语义观的精髓,“意义潜势”具有丰富深刻的语用内涵,从中挖掘出来的意义动态性及意义互动性特征,已深刻地说明其意义研究视角已扩展到了语用学的研究领域。反之,语用学对“意义”较为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也说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潜势”观点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讨论的一个核心话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维特根斯坦如何批判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本质主义语言观;其次从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两个概念描述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最后简要探讨了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作为享誉国内外的作家和翻译家,其忠实、通顺、美的翻译思想对中国译坛影响深远。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审视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及译作,发现其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体现了"译者中心"的翻译理念。以林语堂的自译作品《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为例,发现其在翻译策略的适应选择上,成功实现了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达到了向西方介绍中国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