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美学的角度谈《三国演义》并不自霍雨佳同志的《三国演义美学价值》始。但过去讲《三国演义》美学的文章,一般都局限在艺术美的范畴内,如讲《三国演义》的艺术形象美、抒情写景美、语言文字美等。《三国演义美学价值》一书则跳出了过去讲《三国演义》美学的圈子,对《三国演义》的美学作了全新的开拓。首先,该书一破过去的所谓《三国演义》宣扬的封建道德无美的陈说,认为《三国演义》里有两种道德: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着眼于维持  相似文献   

2.
全国高等民族院校文艺理论研究会组织全国十一所民族院校的部分美学和文艺理论教师集体编写的《美学十讲》,于1982年10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出版前,《昆明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选刊了书中的一章:《什么是美》。总的说来《美学十讲》是一本好本书,它的优点很多。首先,在美学这门新兴的年轻学科中很多重大问题(包括研究对象和范围)都还有争论,还没有取得基本一致的公认意见的今天,这本书勾画出一个美学的基本轮廓,是有贡献的。它所论述的十个问题也确实是美学中  相似文献   

3.
<正> 一、处理教材讲透基本原理成人院校培养的是能独立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据此,我设想这门课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在提高理解美、分析美,即审美能力上下功夫,从这点出发来处理教材:保留基本原理部分,略讲美学历史及重要美学家的主要观点,增加与工作实践和社会生活联系较密切的内容——美的形式规律、美的创造、美育,删掉马列主义美学的思想来源。在讲授马列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时,力求讲得清晰透彻,使学员切实认识到美起源于劳动,是劳动过程的对象化或物化,从实用功利到审美是劳动  相似文献   

4.
《美学四讲》一书是李泽厚先生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专著之一,通过对"积淀"、"文化心理结构"等理论的分析,阐释了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建立了人类学本体论美学思想,并对中外各派美学思想作了一些适当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中山大学副教授陆一帆的美学讲义,在本刊选登,历时两年半的时间,一直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美学讲义经过修改、补充,定名为《新美学原理》,最近已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所以美学讲义选登到本期为止。《新美学原理》的内容有绪论、美的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作家蒋勋是风靡海峡两岸的集美学家、小说家、诗人、画家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文化学者,他的魅力不仅在于他的从容和自适,更在于他深谙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大美。蒋勋《品味四讲》,首次提出生活美学的概念,让读者在享受孤独与体悟生活后,找到自己独特的品味,从美中获得情感与力量。"美"这个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机会很多。觉得一个人很美,一片风景很美,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乐曲,心里感动,也都可能说:"很  相似文献   

7.
耕耘在中国文学、美学研究的园地中──吴功正论孙晨在中国文学和中国美学研究界,吴功正是一位颇有建树的中年学者。从1982年至今,他出版了《精湛的史诗艺术》、《文学风格七讲》、《小说情节谈》、《山水诗注析》、《明清短篇小说慨论》、《沫若史剧论》、《小说美...  相似文献   

8.
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人第一次集体歌唱的《诗经》爱情诗审美特征进行初步探析,比较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出《诗经》爱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之美,努力呈现其难能可贵的美学风貌。这些爱情诗,既显示了人们对"人"本身审美观较为健康而清醒的认识,又闪耀着男女主人公人格美精神的灿烂光辉;既有谈情说爱方式的审美情趣,又有表现各种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诸如风俗美、形象美、意蕴美、意境美、含蓄美、结构美等等,彰显出美的活力,散发出美的芳香,展示出美的风采。《诗经》爱情诗艺术美内涵甚为丰富,加强对它的研究与开发,就能够有力拓展《诗经》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阐扬并提升《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与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李金坤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5):49-54,82
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人第一次集体歌唱的《诗经》爱情诗审美特征进行初步探析,比较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出《诗经》爱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之美,努力呈现其难能可贵的美学风貌.这些爱情诗,既显示了人们对“人”本身审美观较为健康而清醒的认识,又闪耀着男女主人公人格美精神的灿烂光辉;既有谈情说爱方式的审美情趣,又有表现各种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诸如风俗美、形象美、意蕴美、意境美、含蓄美、结构美等等,彰显出美的活力,散发出美的芳香,展示出美的风采.《诗经》爱情诗艺术关内涵甚为丰富,加强对它的开掘与研究,就能够有力拓展《诗经》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彰显并提升《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与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人第一次集体歌唱的《诗经》爱情诗审美特征进行初步探析,比较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出《诗经》爱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之美,努力呈现其难能可贵的美学风貌.这些爱情诗,既显示了人们对“人”本身审美观较为健康而清醒的认识,又闪耀着男女主人公人格美精神的灿烂光辉;既有谈情说爱方式的审美情趣,又有表现各种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诸如风俗美、形象美、意蕴美、意境美、含蓄美、结构美等等,彰显出美的活力,散发出美的芳香,展示出美的风采.《诗经》爱情诗艺术美内涵甚为丰富,加强对它的研究和开发,就能够有力拓展《诗经》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彰显并提升《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与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讲语》的读者观与西方接受美学比较:背景比较,理论比较.背景比较,《讲话》的读者观继承了中国古代文论的优秀传统,接受美学则是对西方文论传统中缺少的东西的一种补充.在现实方面,《讲话》的读者观完全适应了现实的要求,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为群众服务和如何为群众服务的方向,使之后的文艺进入了一个丰收时期.接受美学,也是西方文艺现实的要求,但无力解决实质是现代作家与社会隔离的矛盾,理论比较,接受美学选择和建立的基础,表现了倡导者的识见,但范围比较狭窄.理论本身缺乏辩证的逻辑力量.《讲话》的读者观建立的基础比接受美学深广,闪熠着辩证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李泽厚后期实践美学的基本理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批判哲学的批判》是李泽厚后期实践美学的理论起点,《美学四讲》则是其集中体现。“自然的人化”这一人类学主题分别展开为“美是自然的形式”、“新感性”和艺术积淀;审美本体论是主体性实践哲学的总结形态。李泽厚的后期实践美学是20世纪中国哲学美学的重要收获,其内部存在诸种矛盾,对人类审美活动的个性与具体性并未展开深入讨论,也没能实现中国当代美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美学角度对《药》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药》具有结构美、悲美、丑美等美学特征,虽然情节描写有许多悲愤之处,但给人以美的感受,是一种悲美。《药》的人物形象有许多丑的因素,却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是一种丑美。  相似文献   

14.
《会饮》篇(Symposium,or Banquet)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的美学著作。它较为完整地揭示出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本质。在写作《大希庇阿斯》篇(Hippias Major)的时候,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基本上还处于早期的探索阶段,而到了写作《会饮》篇的年代,他的美学思想已比较成熟了。我们说,从“美溜脱了”(《大希庇阿斯》篇)到“第俄提玛的启示”(《会饮》篇),反映出柏拉图在美的探索方面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美学十五讲》作为本科生教材,在撰写过程中注意到三点:倡导感性魅力,坚持有深度的通俗,要有一定的文采。  相似文献   

16.
《我与地坛》是一篇非常难得的、值得反复吟读的优美散文,作家史铁生以极朴索动人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从美学层面来看.《我与地坛》具有深刻的意蕴美、生动的形象美和凄婉的遗憾美.  相似文献   

17.
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一书,是他的《文心雕龙注》的前身。《文心雕龙注》流传颇广,《文心雕龙讲疏》则知者甚少。从内容上看,《注》比《讲疏》丰富,注释的条数和内容增加,《讲疏》中已有的各篇下面的参考文字,在《注》中又颇多调整、增益;从体例上看,《讲疏》与《注》基本相同,只是注文安排地位有变化,《讲疏》的注文分插在各篇分段下面,《注》则注文与原文分列。《讲疏》卷首原有梁启超序文、范氏自序各一篇,其中梁启超序文未被收入《饮冰室文集》,亦未载入《文心雕龙注》,为世所罕见,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校中文系吴亦文副教授撰写的《简明美学教程》(下称《教程》)最近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作者多年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的结晶。 为适应高师美学教学的需要,《教程》在体例安排上,力求条目清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全书共分七章。开篇“美学及其历史变革”,对美学的研究对象,特别是美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态势作了简要的描述和历史的勾勒。第二章“美的本质与特性”,探讨了美的本质的基本途径,提出了对美的本质的一些思考。作者认为美的本质具体地显现在美的特性之中。因此,有意识地选择了美的特性进行论述,通过认识美的特性更深入地把握美的本质。第三章“美的基本形态”,第四章“美的主要范畴”,从形态、范畴学方面把握美的各种类型。第五章“审美意识”,第六章“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第七章“审美教育”,对美学的基本理论作了比较全面而简洁的概括。这样作为教材,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就能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发挥,而学生又能较为全面地从总体上把握美学的基本理论,为教与学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9.
老子关于美的论断是我国古代人们对美的最初探索。有人根据《老子》末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一句认为老子是“美”的否定者。其实,老子并不反对美,他认为美的东西是无为的、自然的;美和恶是相反相成的,美有功利价值;他的美学思想开启了重自然、朴拙的美学传统,给我国后来的美学发展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和艺术     
我与艺术相交忘情,艺术与我忘情相交,凡八十又六年矣。然而说起欣赏之经验,不甚了了。在我看来,美学就是一种欣赏。美学,一方面讲创造,一方面讲欣赏。创造和欣赏是相通的。创造是为了给别人欣赏,起码是为了自己欣赏。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没有创造,就无法欣赏。六十年前,我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里说过:"创造者应当是真理的搜寻者、美乡的醉梦者、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欣赏者又何尝不当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