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文教育要塑造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必须以“真善美融合的新理念”来探求语文教育的原则,即既要探求相关性的课内外结合原则,又要探求多类型的思维训练原则,还要探求最优化的自能学习原则,从而促使受教育者探索品质的养成、道德意识的觉醒和自由心灵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它既要完成语文教学自身的任务(知识、技能、智力等),又要完成它作为工具性学科的任务,即育人性。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各门学科中最复杂、可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身为一名从教20年的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我深切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对智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起到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交织,使这几方面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同时,他又认为:"居于首位的教育是德育。"这指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德育渗透,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准。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  相似文献   

4.
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文本,与作者、文本进行真诚的心灵对话,必须实施"深度体验"式语文教学。结合实例,具体阐述"深度体验"式语文教学的四个维度:浸润式的诵读涵泳、超文本的立体阅读、开放性的质疑问难、个性化的言语表达。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教育视角下,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数学学习会因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文化差异形成的文化障碍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教学中既要做到统一要求,又要注重量力而行;既要提升数学素养,又要注重渗透数学文化;既要精讲多练,又要让学生适当的自主建构;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既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浸润学生心灵,使学生在其熏陶下获得思想的升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识字教育、引入民俗、联系生活、实践活动、阅读经典、趣味游戏、多媒体拓展等多途径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涛 《考试周刊》2014,(49):47-47
现代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育人离不开贯穿始终的情感教育。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统一的学科,它极具思想性,且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挖掘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渗透思想教育,促进中小学生情感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两手都是硬任务,问题在于思想教育必须渗透在语文教学和听说读写训练之中,要在突出语文因素的前提下进行思想教育,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其途径是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坚  相似文献   

9.
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既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德育的实施重在渗透,既不能将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也不能让德育与语文脱节,成为“两张皮”。教师应该以教材为依托,要寻找德育的最佳切入点,将文章之情、学生之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思想深处产生共鸣,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  相似文献   

10.
安文军 《成才之路》2011,(17):35-35
何谓语文,是"文道统一",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所谓"文",主要指的是知识,是语文的形式;所谓"道",指的是思想,是语文的内容。语文课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利用它在无痕育人方面的优势,适时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既能加强思想教育,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倾向的研究。语文教育倾向指的是语文教育改革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出现的一些值得引起注意的发展变化的趋势。这些倾向从最深刻的意义上看,是语文教育的一些历史积弊在新的条件下的恶性膨胀。它的实质是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在很大的程度上会消弭语文教育的本体价值和根本内涵。这些倾向主要表现为语文教育既被"功利主义"所遮蔽又被"非语文化"所消解还被"无效教学"所扼杀。这就需要我们施教者从多方面去认识它、了解它、研究它,以期找寻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语课程回归人教育的今天,人们认识到语教师素质对语人教育的回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当语教师在自己头脑中明确“人”内涵、有能力挖掘和把握本所蕴含的人思想,并且在一堂堂语课和一次次语活动中能以适当的方式恰到好处地张扬本所蕴含的人精神、人理念,我们的语课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教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方式。如何利用好这一教育方式的手段,是"中国梦"在传播及实现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路径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张志公先生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研究可以说是比较系统的第一人,也指导着后人对传统语文教育的研究。简要对张志公先生研究传统语文教育中识字教育做了一个介绍,并且探讨传统语文教育中识字教育方法对当今语文课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勤工俭学生出于高度的责任感,有目的地在华工中进行文化教育和政治宣传,取得了相当成绩。中共旅欧党团组织成立后,更加注重在华工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工作,并团结他们建立反帝统一战线,华工们思想觉悟有很大提高,并自觉投入反帝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6.
林可  孙瑞 《高教论坛》2008,(2):140-143
调查研究表明,在综合类大学学习专业的学历留学生在学习专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与汉语有关的困难,因此,对学历留学生进行汉语继续教育是必要的。让留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继续学习汉语是帮助留学生解决所遇到困难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对学历留学生开展汉语继续教育的时候,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解决留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应加强专业词汇和论文写作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唤醒教育与语文新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唤醒教育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促使人全面觉醒进而实现自我生命自由自觉建构的教育过程,具有生命性、意义性、立体性和过程性等特征。唤醒教育与语文新课程紧密相连。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唤醒树人意识、文化意识、生命意识和课堂情绪,构建全新的语文课程价值观、文化观、生态观和学习观是当前语文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以学为主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的问题,只有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展开对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对策研究。语文教学根本是研究如何树立大语文观,其着眼点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在养成中突出个性,在发展中培养成才。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质量对于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必要深入探索其优化措施。文章通过优化学生情感培育以及提升学生学习效率,阐述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并对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展开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顾黄初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50年来,他鉴古察今,全力探寻语文教改之路。在这一追求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为建立汉语文教育的理论体系推动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