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高校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归为三点:(1)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2)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3)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 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天人之中,人是重点,人要去认识天道,实践天道,体现天道,参与天道其中,最终实现天人合一。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本出自《易传》的两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为什么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为天行刚健有为,地道柔顺宽容,君子只不过是在法天则地而已。 至于中庸尚和,它本来也是上天的品质之一。中就是度,就是和,就是  相似文献   

2.
王译  陈珊 《百科知识》2023,(15):73-74
<正>茶,是中国的国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茶文化不仅关乎茶,也关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也关乎民族精神和社会价值的传承与创新。茶文化进校园,有助于广大师生了解茶的历史、品味茶的艺术、感悟茶的哲学、弘扬茶的礼仪,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培养健康和谐的生活理念和情操。  相似文献   

3.
"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不仅揭示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和谐统一的价值目标,而且蕴涵着以仁守中、以义时中、以礼制中、以智致中的"致中和"智慧。深刻理解和恰当转化传统"中和"思想中"仁义礼智"的伦理价值,对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不仅揭示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和谐统一的价值目标,而且蕴涵着以仁守中、以义时中、以礼制中、以智致中的"致中和"智慧.深刻理解和恰当转化传统"中和"思想中"仁义礼智"的伦理价值,对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西方文化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民族关系等诸方面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揭示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风格与传统.  相似文献   

6.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一方面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规范、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本文在提取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三维解释、可持续发展的临界阈值、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模型、可持续能力建设方程、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GDP度量,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和行动,进行了综合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紧密围绕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出发,指出经济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转换思想,扬弃GDP万能情节,实现传统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的转换,是实现经济和谐发展的途径;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是发展和谐经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人生     
冯之浚 《科学学研究》2007,25(3):385-39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中汲取营养,使之成为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文章着重阐述文化与人生关注的三个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达到知天、知人、知己之道。  相似文献   

10.
从道德维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分析。认为,生态伦理的确立是生态文明社会道德建设的前提,从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世界观出发,要注意人之"小"与人之"贵"的特殊性;从人与自然和谐论的生态价值观出发,要处理好人类价值取向和所取与所予适度的问题。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建设关键是区分人的类内关系和类外关系两大维度,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类的自我关系等的基本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马丽娜  吴黎 《内江科技》2012,(6):156-15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和谐亚运”与现代体育伦理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和谐”在体育比赛中的重要价值,从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中,如“顺应自然、天人合一”、“重义轻利、诚信守诺”等众多思想观念中就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意蕴。而在亚洲运动会的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论证了构建现代体育伦理的必要性;加强体育伦理的建设是亚运“和谐”价值真正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不断提高人们的生物伦理道德意识,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人与环境的关系, 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杨冬生 《学会》2016,(8):42-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是调节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的总体规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培育科学文化。科协及所属学会组织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协同力量,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应当率先垂范、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和民族精神,也是人文素质中重要的教育内容。本文试分析高职学生素质现状,并从对传统文化在人文教育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和民族精神,也是人文素质中重要的教育内容.本文试分析高职学生素质现状,并从对传统文化在人文教育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魏晓慧 《科教文汇》2009,(14):266-266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是一种关于人的生活和经验的符号,是有含义的。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及历史,包括自然和社会的历史。是人的一种文化和精神的需要的意识形态的结果。其本质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体现。真正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达到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陈艳萍 《今日科苑》2010,(10):124-124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理论核心是以人为本,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滕艳娇 《今日科苑》2009,(18):162-162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特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最根本的一条。它不但是中国哲学——儒家的基本概念,而且是一切其他的思想体系,如道家、佛家、法家、阴阳家等等的出发点和归宿。古代有识之士为什么要用自己毕生的精力"究天人之际"呢?笔者认为,他们的为学和人生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天人合一"的宏大理想或为了达到"天人合一"的至真、至善、至美境域。"天人合一"理论对于克服西方文化的种种弊端,消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和精辟凝练。为此,本文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角度,对儒家真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粗浅的解析和阐述,以求得对社会主义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精神文化传统和文化伦理精神的层面阐明了这种以人文主义特色为伦理主体的儒家文化精神中那些更深层次、具有广普化、真理性的内涵。提出了儒家真精神是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和规律的科学性认知和把握,使其三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状态所体现出来的,具有科学性、真理性、超时空性、普适性的一种文化精神的论断,并将儒家真精神的内涵概括成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立足现实的理性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讲善修德的自律精神、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忧患意识的责任精神。这些思想观点是儒学的精华,其核心是对自然、社会及人的三重关怀的凸显,是对自然、社会、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求真和人文的求善的具体体现。因而,对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