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与读     
曾国藩有语云:"大抵看书与读书,须划分为两事……看书宜多、宜速,不速则不能看毕,是无恒也;读书宜精、宜熟,能熟而不能完,是亦无恒也."曾氏强调一个"恒"字."恒"固然重要,但我感兴趣的是,他为何要将"看书与读书""划分为两事".在曾氏看来,所谓"看书宜多、宜速",可理解为不求甚解,博览群书;而"读书宜精、宜熟",可理解为有目的的读书,也就是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书.由此说来,曾氏的"看"与"读",是两个不同的境界:从"看"到"读",实际上是从知识转向科研的必备过程.开卷有益.看书是一个人增长知识储备的必由之路.一个人的大学时期,基本上是处于一个"看"的阶段.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多,相应的参考书也繁多;更何况,彼时年轻,兴趣也广泛,各类书都会网络在手,所以,要应付考试,要满足兴趣,只好"宜多、宜速".但在"看"中,也为后来的"读"进行储备.因为,一个人只有书"看"多了,才能有选择地"读",而当要求"宜精、宜熟"时,也意味着要"求甚解"了.这种选择当然是或根据所从事的专业的要求,或带着某一个问题求解,如此,也就必然向科研的路子上走.  相似文献   

2.
朱国忠 《辅导员》2012,(Z1):40-41
我读书所使用的方法是"上山打虎法",因为儿歌里有"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的句子,而我的读书法是"一堆书、两张表、三兼顾、四面风、五分钟",正好可以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更重要的是,我深深地懂得,没有上山打虎的那一股勇气,是读不好书的。一堆书读书有时会因心情而变的。我喜欢在床头放一大堆书。不管我心情如何,总会有一本会被我选中。如此阅读的火苗就永远不会熄灭。也正因为有一堆书的"相互取暖",我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论坛》2014,(15):75-76
今年4月23日是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设立这个纪念日的意义在于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在每年4月23日,全球有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图书宣传活动。"世界读书日"每年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2014年的主题是"地球与我"。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读书     
青年会叫我在未离南方赴北方之前在这里谈谈,我很高兴,题目是"为什么要读书"。现在读书运动大会开始,青年会拣定了三个演讲题目。我看第二个题目"怎样读书"很有兴味,第三个题目"读什么书"更有兴味,第一个题目无法讲,"为什么要读书",连小孩子都知道,讲起来很难为情,而且也讲不好。所以我今天  相似文献   

5.
要学会自学     
青年同学们从小学而中学而大学,读书都读了十多年了,而我现在还是首先提出"要学会读书",这岂不奇怪?其实,并不奇怪。学会读书,并不简单。而我个人在这方面也还是处于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过程之中。切不要以为"会背会默,滚瓜烂熟",便是读懂书了。如果不逐步提高,不深入领会,那又与和尚念经有何差异呢!我认为,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学会读书与学得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同等重要的。学会读书不但保证我们在校学习好,而且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不断地提高。我们的一生从事工作的时间总是比在校学习时间长些,而且长得多。一个青年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有效指导学生读书,将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与好书交朋友的。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每当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都是以"给学生读书"拉开我们班读书"工程"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我建议人们"要自己找路走",其办法之一就是要常"翻翻书"。每星期抽一定时间去图书馆……乱看看,浏览一下。过了两三个月,你就会了解那些介绍性的杂志(有专门的与不专门的)。看多了以后,就能掌握住那个领域的"发展方向"。这样的"翻翻",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渗透性的读书方法。你看了一个东西不太懂,但多看几次以后,就会不知不觉地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今年4月23日是第26个世界读书日.我认为,如今,人类应该反思一下读书的理念. 一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古话讲的是读书的量与质的关系,其实不完全对.读一万卷书,如果不走心、不用脑,恐怕也是白搭;而读千卷书,用心用脑,会事半功倍.这一点,在现代信息爆炸、生活节奏飞快、人们压力山大的时代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花开的声音     
我是个"教书匠",平生有两大喜好:读书和养花。读书,那是本职工作;养花,纯属业余。每当闲暇时,我不是奔书店就是逛花市。只要喜欢,花多少钱都不心疼。养花高峰时,家里的花竟达36盆之多!可是,自从有了孙儿鑫博,情况就  相似文献   

10.
读书重要吗?很重要。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说明读书不仅可以增长一个人的知识,更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虽然多读书对于整体提升当代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很多中学生普遍不愿读书,即使偶尔读书,也是被动的读书。要想让广大中学生达到"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的读书境界,我们必须善于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让他们乐于阅读,主动阅读,广泛阅读;真正达到悦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一看完兔年春晚,我有两个较深的感触,一是不读书真可怕,二是读好书很美好。可怕之处在于,如果不读书识字,可能在给你喜爱的人写信时,满纸都是圈圈;读书的美好体现在许多方面,而我独喜欢周杰伦和林志玲一同演绎的《兰亭序》,尤喜那句"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其中的意境遐思非由读书得来不可。  相似文献   

12.
读书的目的     
<正>在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当中,如果他真的爱上了读书的话,多少是带有一点目的的。今天我就强不知以为知,帮大家总结几个读书的目的吧。读书可美容有一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有一句叫"相由心生"。确实,岁月是一把杀猪刀,再高档的化妆品也只能延迟衰老。越老越美丽只有读书能  相似文献   

13.
学会学习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知识爆炸、信息和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世界越来越小,竞争日益激烈,这一代青少年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因此,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就成了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所有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要学会学习。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人不可能读尽天下之书,但一个会读书的人,显然比不会读书的人能更快、更多、更好地获取知识;一个人不可能学尽天下的本事,但一个会学习的人显然比不会学习的人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今天的世界。从这个角度说,学会学习,将终…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藏书,更喜欢读书。因为我知道,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多读书才能跟上时代,少读书就要远离时代,不读书将会被时代抛弃。我明白不读书是万万教不好书的。近日阅读了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小学陈惠芳老师写的《触摸教育的风景》一书,感悟颇深。洋洋洒洒的几十万字的专著,竟然出自一  相似文献   

15.
读书三性     
有人称你是"鬼才",请教你读书有何"鬼"法?你提问便捉鬼,我只得作鬼辩。所谓"鬼才",大抵是人们知我8岁唱戏,正规学历很浅。由此推测我读书特少,却有些鬼聪明,鬼扳眼,写戏鬼头鬼脑,作文鬼话连篇,近似辞典诠释的"鬼才"特征。这样称我不无道理。但此说也有欠妥之处。我学历浅属实,读书少则不尽然。我读书并无鬼点子,多是笨法子。不敢偷懒  相似文献   

16.
一起读书吧     
<正>我始终反感"教师不读书"之结论。很多年前,在一份著名教育期刊上,读到一篇著名教育学者的文章《教师为什么不读书》,不免悻悻然。或许的确有不少教师不读书,但是如此堂而皇之用全称判断来指责"教师不读书",未免欠妥。在我工作二十年间,我接触过很多热爱阅读的教师。甚至有些教师痴迷读书,在家中坐拥书城,平时也手不释卷。读书,已成为这些教师的生活常态,如呼吸般自然。  相似文献   

17.
阅读,就是人类通过文字符号获得信息的方式和过程.阅读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也是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扩大视野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摘要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等于没有读书".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从一到多的思维,它往往是从一个问题、一个条件、一个已知事项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不同的答案.其特殊,表现为思维活动的多向性;其功能,表现为可不断挖掘深层信息,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编点评:"学而不思则罔",这篇文章所选的视角相当独特,启发我们要带着感情和头脑去读书,真正领会书里的思想。好读书并且会读书,才是真正的爱书人。我有一个关于读书的毛病,那就是"操之过急",把读书当做任务,最后经常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来看看我的自我总结吧。  相似文献   

20.
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