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大书架     
《毛泽东外交文选》(英文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同编辑的《毛泽东外交文选》,已由外文出版社编译成英文,并于日前正式出版发行。《毛泽东外交文选》是毛泽东论述国际形势和外交问题的专题文集,收入著者自1937年7月至1974年5月期间的文章、讲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在时间的序列上包括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思想和建国以后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两个大阶段。我们以时间的发展为线索,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一探讨。 一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斗争时期的文化思想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过程中,创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理论,也创立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集中体现了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主要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等等。在这些文章中,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生钟爱名山大川,吟咏过的名山就有庐山、六盘山、井冈山等。毛泽东也特别钟情杭州西湖山水,曾写了两首歌咏西湖名山的诗《五云山》和《看山》。《看山》系毛泽东登北高峰而作,现在北高峰上一大胜景就是为此所立的诗碑亭。诗曰:  相似文献   

4.
正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毛泽东著作的国际传播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高潮、缓和四个阶段,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毛泽东著作海外传播的历程延续至今,生动反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成果为世界多国所广泛接受、认同的历史脉动。《红星照耀中国》风靡西方早在1927年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机关刊物《共产国际》就用俄文发表了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同年6月,《共产国际》(英文版)在转发该文时,加了如下编者按:"在迄今为止介绍中国农村状况的英文出版物中,这篇报告最清晰"。《共产国际》此后又陆续刊发了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等文章,并在报道中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与毛泽东《讲话》的貌合神离之说虽早已有之,但所论往往失之简单。实际上,在《讲话》批准了他的写作之路后,赵树理对于《讲话》就一直处在深度落实之中,以至于他对《讲话》都有了过度反应——不想写和写不出。但是,如果追溯其越写越少和“旧的多新的少”的根本原因,我们就会发现赵树理虽然对于原汁原味的《讲话》理解到位,却对毛泽东在建国之后的种种“讲话”反应迟钝,尤其是对毛泽东所要求的写什么(创造新英雄人物)和怎么写(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读解乏力,落实无方。结果,赵树理在《讲话》与其他种种“讲话”之间进退失据,左支右绌,最终成了社会主义文学的落伍者。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2010,(8):54-54
2010年7月8日,《人民画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庆祝活动,纪念毛泽东同志为《人民画报》题写刊名60周年。与此同时,《人民画报》图片藏画展也在此拉开帷幕,人民画报书画院揭牌成立。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诞辰日是西方媒体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和阐释中国的重要机会,本期就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中西方报道,选取新华社和《南华早报》两篇稿件,分析探讨如何跳出毛泽东本身,来传递我们想传递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主席称《参考消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纸”;周恩来总理说《参考消息》是“中国最好的报纸”;《参考消息》有“万报之报”的美誉;它浓缩了国际新闻的精华,是广大读认识外部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诗词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评竹内著《毛泽东其诗与人生》蔡清富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没有国界,它属于全人类。产生于中国的毛泽东诗词,早已由它的母语世界而被译成英、法、俄、德、意、日、西、葡、匈、捷、朝、越等多种外国文字。毛泽东诗词不仅为中国人所热爱...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诞辰日是西方媒体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和阐释中国的重要机会,本期就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中西方报道,选取新华社和《南华早报》两篇稿件,分析探讨如何跳出毛泽东本身,来传递我们想传递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阿土 《文化交流》2014,(2):65-66
冬日暖阳倍思君。这是九十九岁的京剧名家宋宝罗先生当此时的心境。 由杭州图书馆编印的《宋宝罗篆刻毛泽东诗词印谱》,于201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120周年纪念日举行首发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宋先生在杭州曾为毛主席清唱京剧片断40余次。蹉跎赋闲十年间,善画善印的宋先生将已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34首全部刊石,共385方。毛泽东诗词有大美意境,该印谱亦铁画银钩、煌煌可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文局《对外大传播》2003年2-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翻开历史新篇章之夜——再现毛泽东与田中角荣会谈的情景》的文章,上面写道“1972年9月27日夜晚,中国的毛泽东主席与日本的田中角荣首相初次握手……由于这次历史性的会见,结束了中国和日本长期的‘战争状态’,最终正式确定两国邦交的正常化。”文章中还提到当时参加会议的中日双方高层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廖承志、田中角荣、大平正芳、二阶堂进等均已作古。两位领导人“当时到底谈了什么,现还有两位知情的证人,那就是作为翻译和记录的王效贤和林丽韫女士”。  相似文献   

13.
余人 《文化交流》2011,(6):33-37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电影集团投资拍摄的大型献礼影片《建党伟业》,群星灿烂,阵容强大,特别是剧中扮演毛泽东的青年演员刘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文艺思想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关于文艺源泉问题的论述,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考察了文艺的本源,阐明了文艺与生活、艺术美与生活美的辩证关系,正确地揭示了文艺源于生活这一客观规律。今天,毛泽东文艺源泉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71年前,1944年6、7月份,作为中共中央大本营的延安迎来了由21人组成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这不是延安接待的第一批记者。早在1936年7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就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来到延安,先后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后来,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英国《每日先驱报》、《每日电讯报》记者詹姆斯·贝特兰、瑞士《新苏黎世报》记者瓦尔特·博斯哈德等  相似文献   

16.
百岁赵超构     
钟瑶 《文化交流》2010,(7):11-14
他曾以"林放"的笔名发表新闻性杂文万余篇,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毛泽东曾经7次会见他。《人民日报》曾刊文赞扬他"一笔曾当百万师"。他就是——  相似文献   

17.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认为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中国有句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忆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历史来桎梏今天的思想。我们开办《历史回廊》栏目,其目的是通过探寻中国新闻路上前人的足迹,为我们今天的外宣事业找到更清晰的路标。在此,本专栏诚邀广大外宣工作者拨冗撰稿或提供线索和信息。本期选载杨正泉的《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系选自作者的《我与广播》一书。杨正泉,1940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后做过编辑、记者、国际部副主任、主任、总编室主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台长。1993年4月,奉调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任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30年,但今天读来仍觉新鲜。今年正值毛泽东逝世30周年,本刊特刊出此文,以作纪念。分两期刊出,请读者注意。本期刊出的是上篇。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和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它不仅揭示了19世纪上半叶欧美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各种弊端,而且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满着引领人类发展进步的思想魅力和行动力量。1920年,二十七岁的毛泽东第一次读到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从此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传人。97年来,  相似文献   

19.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高悬在夜空,离它越远就越能看清其轮廓。”走在岁月的长河边,人们往往会愿意停下来,悉心聆听,听山谷的回响,听岁月的回音……2005年,《对外大传播》刊登了《怀念敬爱的母亲王作民》、《我的中国同事——陈休征》、《怀念与希望——送别爱老归来》等文章,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认为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理想的润泽。中国有句古语叫“温故而知新”,我们回忆往事并不是用昨天的历史来桎梏今天的思想。我们开办《历史回廊》栏目,其目的是通过探寻中国新闻路上前人的足迹,为我们今天的外宣事业找到更清晰的路标。在此,本专栏诚邀广大外宣工作者拨冗撰稿或提供线索和信息。本期选载杨正泉的《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系选自作者的《我与广播》一书。杨正泉,1940年出生,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后做过编辑、记者、国际部副主任、主任、总编室主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台长。1993年4月,奉调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任副主任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一文,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30年,但今天读来仍觉新鲜。今年正值毛泽东逝世30周年,本刊特刊出此文,以作纪念。分两期刊出,请读者注意。本期刊出的是下篇。  相似文献   

20.
有些话何必要自己来说,我们要谦虚,特别是对外,出去要谦虚一点。当然又不要失掉原则。毛泽东不只一个人说过,几年前当他们参观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的故居时,都会发现这样一个场景:在那张被传煤报道过无数次的主席的大床的床头,摆放的书报杂志中最外边最上面的是一本英文《北京周报》。到这里参观的周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