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闻工作者要想奉献给受众以精品,首先就必须有精品意识,弄清什么是新闻精品,精品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从目前报刊上已发表的文章看,对新闻精品的认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精者,经过反复提炼产生的精华也。精品:精良的物品;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新闻价值高之作;是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统一之作。二是精心采写、  相似文献   

2.
安宇 《新闻传播》2004,(8):47-47
在一些人看来,所谓新闻精品,不外乎是新闻作品被评上哪一级“好新闻”。其实这种观念给我们多出精品、全面提高新闻质量带来很大误导——就“好新闻”而抓新闻,忽视一般性的新闻基础工作,这很容易将新闻工作引入狭隘的新闻功利的泥沼。  相似文献   

3.
精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当然是指质量上乘的新闻作品。树立新闻精品意识,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4.
就新闻而言,精品是指那些思想精深,制作精良,具有广泛社会反响的精神产品。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广播电台生产精品,强化节目精品意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与其他媒体竞争的需要。如果说精品生产是一个台的立台之本,那么精品创作同样是一个新闻从业的立足之本。而创作精品,离不开创新拼搏,离不开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5.
刘保全 《青年记者》2006,(8):103-104
新闻传媒的竞争,如同其他生产行业一样,最终归结为能否出“拳头产品”、“名牌产品”、“优质产品”。新闻传媒的拳头产品就是新闻精品。要创出新闻精品,从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来看,新闻工作者需要具有多种意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13种意识。——精品意识。新闻精品的特征主要有:一、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新闻价值高;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统一。二、精心采写、精心编排,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三、传播效果好,社会反响大;既能轰动一时,又有长期保存价值,能流传于世。——策划意识。新闻策划是对新闻事实的一种能动反映,是对…  相似文献   

6.
政治敏感出精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燕 《军事记者》2001,(10):34-34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媒介的宣传手段越来越先进,新闻产业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优胜劣汰的法则迫使人们把精品意识提升到重要位置,各新闻媒体通过策划、实施精品战略以树立自身形象、提高知名度、培养队伍。然而一个精品的产生不仅需要记有较深的新闻业务根底,需要有强烈的精品意识、敬业精神和对事业的执追求,更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和高度的政治敏感。  相似文献   

7.
没有精品意识,难以创造经典作品;没有经典作品,难以打造精品报纸。与一般的新闻作品相比,新闻精品不仅在题材上、写作上应该非同一般,其社会效果以及在新闻业务方面的效应,甚至在新闻队伍建设、新闻事业发展上,更是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8.
每名记都希望自己能轻轻松松写出新闻精品来。在新闻越来越重质的今天,都在为创出精品成为“无冕之王”而不懈追求。毕竟,新闻精品影响力大,一篇精品的影响力超过成百篇、上千篇的普通作品。但创新闻精品绝非易事,光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笔从事新闻写作多年,悟出一点创精品的道理,那就是记要舍得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9.
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新闻工作都把出精品作为自己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而角度“精”题目“巧”,则是新闻精品的两翼。只有两翼强健了,新闻才能大有作为,报纸才能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步入了信息时代,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进一步加大了各个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不惜传播一些低俗、失真的内容,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以及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精品意识,始终致力于打造精品新闻,不断提升新闻采编水平.本文就新闻工作者如何树立精品意识,提升新闻采编水平发表了几点看法,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们习惯将好的新闻作品称为精品。精品时常会给人一种惊喜,一种耐人寻味的“嚼头”。精品“出笼”不是件容易事。许多老编辑、老记者终生追求精品,哪怕白了头也乐此不疲。创作精品首先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没有精品意识,也就谈不上作品的深加工、精加工等等,文章的格调也就得不到升华。于是肉烂在锅里,就常常成为扼腕叹惜的事了。  相似文献   

12.
没有精品意识,难以创造经典作品;没有经典作品,难以打造精品报纸。与一般的新闻作品相比,新闻精品不仅在题材上、写作上应该非同一般,其社会效果以及在新闻业务方面的效应,甚至在新闻队伍建设、新闻事业发展上,更是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3.
所谓精品意识,就是稿件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得精细、做得深刻、做得独特、做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闻“同质”时期,精品意识是不可或缺的。强化精品意识,首先,必须夯实理论根基。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了新闻工作要全面准确地宣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以及各项政策,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受  相似文献   

14.
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多出精品力作,是报媒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的有效举措,并能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部队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最终要把成果落实到多出新闻精品上来。  相似文献   

15.
一版头条是报纸新闻的重中之重。它理应条条是合格的正品,还应该是精品主产地。因为没有好的头条.就撑不起一个好的版面,就显不出整张报纸的份量。可是有的报纸多年来在各级、各系统好新闻评选中获得的好新闻奖,极少是一版头条。可见.精品的主产地出的精品并不多。这说明,办报人的头条意识不强烈.对头等的位置如何经营出头等好新闻,投入不够。  相似文献   

16.
从离开大学校门,我就走上了新闻记者的岗位,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九年。十九来,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新闻采编专业的行家里手,有11篇稿件成为新闻精品,荣获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这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头脑中有了精品意识,才会以完善的机制去激励,以优化的思维去策划、以精品的标准去要求,这样才能写出数量多、质量优精品稿件。  相似文献   

17.
精品是生产出来的.是精心生产出来的,而且是有心人精心生产出来的。所谓有心,就是指有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18.
曲芳 《记者摇篮》2001,(2):16-17
新闻是时代的艺术,时代呼唤新闻精品,近年来,属于市场薄畴之内的新闻产业的竞争也趋向白热化的各度,奥运赛场可以成为新闻大战的战场,其他看似平静的地方其实也都燃着无形的硝烟,除了数量竞争以外,质量的竞争也突出起来,优胜劣汰的法则迫使人们把精品意识提升到重要位置,新闻精品已成为媒体树立自身形象,提高知名度和培养队伍的迫切需要,成为衡量一个编辑记者是否合格的重要尺度之一,因,大力加强精品生产,使新闻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成为新闻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我想,不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每年都希望能够采写出一两篇精品吧?我曾在《阳泉矿工报》担任过记者,现任阳泉煤业集团三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通讯报道工作。近几年来,我每年都有一、两篇作品被市级以上报刊评为好新闻。熟悉我的同行说:“你小子有搞新闻的命,好事都让你碰上啦!”果真是命好吗?我不这样认为。采写精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光靠碰是碰不上的,下面是我采写新闻精品的几点体会,愿与各位商讨,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20.
陈笑迎 《记者摇篮》2010,(9):10-10,9
民生新闻是当前媒体非常重视的一大领域。本文从新闻工作实践出发,试图说明记者编辑如何调整视角,转变思路,树立服务意识、主动意识和精品意识,以民生视角做好民生新闻。同样题材的新闻,视角不同,切入点就不一样,取得的效果自然迥异。而处理民生类新闻最好的,就是站在民众立场的民生视角,而这一视角,应当贯穿于民生新闻采编的整个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