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曾经流传着一句半是感慨半是调侃的话:“防火防盗防记者”。而如今隐性采访的频繁使用,是否真的置记者于尴尬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2.
胡健 《传媒观察》2006,(5):29-30
近年来,记变得不那么受人尊敬了,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防火、防盗、防记”这样令人汗颜的说法。一些曾经对自己的职业引以为豪的记,现在也自嘲为“新闻打工仔”、“新闻民工”。而他们的收入也同他们的名声一样,打了不小的折扣。  相似文献   

3.
"防火、防盗、防记者"曾经是好多单位和企业的训条.而现在"防记者"的定义更多地被限定到了要防平面媒体的记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平面媒体记者现在特别喜欢"断章取义".  相似文献   

4.
民间曾经流传着一句半是感慨半是调侃的话:"防火防盗防记者".而如今隐性采访的频繁使用,是否真的置记者于尴尬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5.
(一) "防火!防盗!防记者!"这句话不知从何时就已兴起,今年8月23日我这个记者却当真被人当成了贼.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记者“浮躁“,有人说,记者“解毒”;有人说,“防火防盗防记者”,有人说“难事惑事找记者”。褒贬众说纷纭,版本不一而足。记者究竟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不得不重新思考起这个最基本、最一般的问题:应该怎么当记者,怎么当一个好记者。  相似文献   

7.
李剑桥 《青年记者》2006,(16):72-72
资讯时代,媒体众多,记者多如过江之鲫,以致于一些部门和单位从过去盼记者、请记者到如今怕记者、烦记者。“防火、防盗、防记者”成了朋友们打趣的口头语。于是记者们失落了,流失了,转行了,再也不敢以“无冕之王”自诩了。这其中,党报记者作为记者中的一员,经历了同样的阵痛,同  相似文献   

8.
现今社会上有一种很调侃的说法,叫"防火防盗防记者",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说记者肩负起了社会监督的作用,让一些不法之徒和贪官们胆怯了,故此专门防着;也可以有另种解释,就是说社会上存在不少"不良记者",他们以曝光为要挟,进行诈骗活动.  相似文献   

9.
记者这一行当,有的人称之为“无冕之王”,有的人却把他们当成严加提防的对象。记者应该怎样当?现实中的记者又给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旁观者如是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新闻记者违反职业操守甚至是违法行为的负面消息不断.有一位著名新闻学者说:这还只是冰山之一角.社会上甚至出现这样一句虽然过激而又不无道理的话:防火、防盗、防记者.可见,我们目前新闻业界确实面临着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即职业道德修养严重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媒体的冲击和公民记者的崛起,使得传统媒体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媒体在采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已经引起了读者的反感、管理层的关注以及媒体从业者自身的重视.社会上流行一句话,“防火、防盗、防记者”,这话虽然有失偏颇,是对新闻工作者形象的一种抹黑,但是,媒体从业者在同业竞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却是事实.  相似文献   

12.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不能正确地认识舆论监督,采取回避或者抵制的态度消极对待舆论监督,甚至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一些媒体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舆论监督的方式和方法,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监督对象”、“监督者”和“管理者”三个方面来重新认识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3.
“有偿新闻”,指的是有些记者在采访时利用职业之便攫取个人好处,这是违悖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因为“有偿新闻”的泛滥,社会也曾流传过“防火防盗防记者”一说。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的,但将记者与火、盗相并列而防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自中央提出制止“有偿新闻”的号召至今已近一年,然而,确切地说,这只是作了一个很好的宣传,至于实际效果却所得甚微,仍有一些记者在向被报道对象伸手。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应有的“势”。古时打仗,非常讲究“势”,诸葛亮就曾在《治军》中说:将帅要恰当地运用兵力,兵力不要轻易动用,一旦动用就要象大石头从高处落下,  相似文献   

14.
李敏 《青年记者》2009,(22):68-69
“你们这些记者简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是一位记者在追问一新闻当事人时得到的回答。如今这样的现象在新闻采访中并不鲜见,经历了“无冕之王”的辉煌后,社会上对于记者的态度不再是单纯的恭敬配合,甚至出现了“防火防盗防记者”的激进言辞,究其原因,是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和“宣传”的概念清晰起来,新闻特质逐渐显现。记者素质的提升和新闻报道的透明化使很多负面新闻、新闻背后的新闻暴露于大众眼前,这是新闻的进步,是令人欣慰的,这样的“小人之心”也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基层档案室应按照档案管理“六防”(即防光、防火、防潮、防有害气体、防虫、防盗)的要求逐条落实,确保档案资料万无一失。下面就做好“六防”工作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应解决措施简要加以分析。一、光对档案资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化学效应和热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闻作为一个曾经的纯粹职业已渐渐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的报社经营有指标广告有任务,让许多新闻人忙于经营,而在职业素质方面疏于提高,更有甚者以记者名号行坑蒙拐骗之事,使人发出"防火防盗防记者"的慨叹。作为新时期的新闻人当如何设身处世呢?曾读过一则故事,说的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闲来时与家人开玩笑,问家人,自己肚子里装的是什么,有人说是一肚子学问,有人说是一肚子锦绣文章,他的侍妾朝云说,他的肚里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东坡听后哈哈大笑,深以为对。  相似文献   

17.
时下,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机构与新闻媒体之间关系微妙,许多医院提出防火、防盗、防小报口号,记者到医院采访,往往如履薄冰,面临着前所未  相似文献   

18.
文楼村,河南省上蔡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2000年,由于艾滋病的偶然发现,一群记者先后光顾这个多少年来一直默默无闻的地方,在这个“防火、防盗、防记者”的年代里,将他们的新闻品格一一彰显。 我是2000年9月去的文楼村。进村之前,和我同行的两个同事被家人仔细叮嘱,注意蚊子,注意苍蝇,“别被它们叮了,艾滋病会像疟疾一样传染。”皮肤有破损的地方,更要注意,血液传染是科学给予的警告。 记者猫着腰进村了。艾滋恶魔折磨出的目光:恐惧的,麻木的,惊慌的,绝望的,将  相似文献   

19.
报社招聘记者一批又一批,经试用,有的能留下,有的则被淘汰;而留下的,有的能在短时期内崭露头角,有的则不能。仔细分析原因,有基本水平上的差异,但更大的因素还在于记者是否用心。过去有一种观点,说当记者,要“七分动腿,三分动心”,或叫“七分跑,三分脑”。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如果是有意强调记者要多深入基层,多深入生活,当然  相似文献   

20.
记者的尴尬     
英国王妃戴安娜在法国被记者追逐时,遇车祸身亡,于是引来了人们对记者的声讨,亦有人认为是新闻传媒杀死了戴安娜。 记者,有一顶“无冕之王”的桂冠,似乎可以天马行空,这是圈外人所羡慕的,然而记者也有其无奈和苦恼,时下社会上流传的“防火防盗防记者”之说以及戴安娜之死引起人们对新闻媒介的谴责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一名报人,我就遭遇过新闻记者的尴尬。我曾就某男子十年如一日照顾自己瘫痪的妻子的感人事迹进行过采访,报道推出后反响不错,一些报刊还对此进行了转载,那位原本无闻的男子也一下成了模范丈夫的典型,善有善报,后来他所在单位提拔他做了一家下属公司的经理。可是时隔两年,却听说这位老兄已与瘫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