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末,随着智识阶层的文化觉醒,思想启蒙的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下层。面对文盲阶层占绝大多数的下层民众,启蒙者们采用了以讲报演说为主要手段的口语启蒙方式。这一方式与下层民众的文化层次相吻合,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取得了开启民智的初步效果,并对公共舆论空间的扩展、智识阶层的现代化转型和平民文化的兴起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结构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者向来比较注重对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结构要素表现为报刊、学会和学堂.这种归纳方式自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它更侧重于从实体性空间形态入手,对公共舆论空间进行静态描述,从而忽略了公共舆论空间的虚拟性和动态性.本文从公共舆论空间的实体性和虚拟性特征入手,把其结构要素归纳为:公共议题、舆论主体、对话场所和信息传播体系,并以戊戌维新时期为例对结构要素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特殊的历史语境下形成的公共舆论空间,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体系.其结构要素表现为公共议题、传播者与受众、对话场所、以及信息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海波 《当代传播》2001,1(6):64-6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权力开始转型,公、私两大要素发生分离,公共领域这一崭新的舆论空间带来了新的舆论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舆论提出了公共性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表达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大众传媒成为主要的舆论手段,基于上述变化,本认为,我国当代社会舆论已具备公共舆论特征,并将导致舆论学研究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李浩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5):108-125+128
在“通中外,达新知”的语境中,报刊对清季外交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晚清外交官员的代表人物,曾纪泽在中法战争前夕,以欧洲报刊为线索,管窥法国政府,以打探情报。在这个过程中,曾纪泽探知法国权力结构,新闻界、公众与政府之间互相制约。借助这一特性,曾纪泽拉拢《泰晤士报》,开展了一场以舆论外交为特性的公共外交活动。这也是晚清驻外公使发动的最早公共外交活动之一。曾纪泽以“公开秘闻”为策略,与《泰晤士报》等欧洲报刊达成利益交换,并积极与欧洲报人互动,为清政府在中法冲突中赢得舆论支持。曾纪泽所形成的以“舆论权力观”为代表的舆论观,是晚清外交官员对舆论的最早归纳和认知之一,对清政府后续外交活动的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清末近代学堂开展品德教育的历史背景,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从德育宗旨、德育教材编写、德育课程内容、德育考核等方面对清末近代学堂品德教育的实践进行梳理,以正确认识和评价清末近代学堂的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袁德娟 《青年记者》2009,(16):110-111
公共舆论空间形成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是中国近代的重要特征之一。维新知识分子在时代的挑战中艰难构建起来的公共舆论空间,引领着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的发展,并对当时以及后来的政治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综合考察近代公共舆论空间,就不难发现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16):53-58
微博赋予了大学生更多的利用媒体发表言论的权力,成为了高校领域一个重要的新型舆论场。论文结合案例考察了微博公共空间中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生成,提出了四种主要的舆论生成模式:民意蒸腾模式、多元桥节点辐射模式、再中心化模式、自由博弈模式,研究发现校园草根微博、各方意见领袖、高校机构微博是大学生微博舆论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它们的作用之下,大学生加入到了事件的讨论中,推动舆论形成,对微博公共空间的发展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析公共舆论的特征、寻求科学的舆论引导方法是当代舆论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内地汉族聚居区来说,舆论现象在存在形态、活动要素、形成模式等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由此,少数民族地区的舆论引导也应采取与之相应的方式和途径。掌握这些规律对于充分利用舆论的力量,维护边疆的社会稳定以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 少数民族地区 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部分,而其他民族所占比例小,所以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  相似文献   

10.
杨永峰 《新闻知识》2012,(12):30-32
与传统公共舆论相比,网络公共舆论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放大效应等一系列特点,同时作为一种舆论手段,网络公共舆论在政府公共管理中发挥着反映公众意愿与呼声、充当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必然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蔡银春 《编辑之友》2021,(9):93-100
晚清女性报刊主要由民间群体创办,为长远计,办刊者在注重刊物公益性的同时,不得不兼顾报刊的经营.女性报刊的经营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采用同人出资、社会筹捐、商业性招股筹资等数法并用的方式募集办刊资金;另一方面,采取低售价、优惠促销、开展广告业务等办法扩大报刊的发行和影响.这些经营实践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报刊的推行和传播.但总体上来看,由于现代经营管理手段的匮乏及受彼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晚清女性报刊普遍经营困难,存世时间大多不长.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随着对外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晚清报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传播功能也得到国人的认同.晚清报刊通过对近代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对近代法律教育的推动,在近代法律观念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迎霞 《编辑之友》2016,(9):99-102
晚清报刊的兴起,为小说传播开辟了新渠道.受市场影响,晚清小说的转载现象突出;传播形式翻新出奇,出现了小说与广告的结合、小说被改编为戏曲等新形式;小说传播的主旨也从强调有益社会转变为迎合读者趣味.  相似文献   

14.
晚清基督教传教士编辑活动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基督教传教士在晚清西方科学知识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熊月之先生在其<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一书中将晚清百年(1811年~1911年)西学传人中国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前三个阶段中(1811年~1900年).基督教传教士居于绝对的主体地位[1].基督教传教士的编辑出版活动,特别是西方科学书籍的编译.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但相关研究多从文化传播的的视角出发.而对其编辑思想以及他们对于中国编辑界的贡献探讨较少,本文试略论之.  相似文献   

15.
李亚娟 《编辑之友》2017,(6):97-102
“小说界革命”兴起后,晚清报刊小说被赋予鲜明的政治功用性,小说地位得到明显提升,成为启蒙利器.但自光绪三十一年起,报刊小说格局发生新变,小说创作实践与“新小说”理论渐行渐远,小说的快速商品化促使娱乐压倒启蒙.晚清报刊小说的崛起源自被动式的政治热情,但其演转离不开对自身文体本质的能动性追求.晚清报刊小说注定是一场步步深入的渐变式文学变革,在平衡自身艺术品格与社会政治生活的矛盾与张力中找寻出路,并将成为日后中国现当代小说现实主义品格的基本动机和起源.  相似文献   

16.
杨海平 《新闻界》2007,(6):102-104
大量政论性报刊在变法维新运动时期的集中出现,促成了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最终形成,而且也成为中国近代公共领域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清末阅报处的大量出现,不仅是近代报刊向大众传播转化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亦是近代公共图书馆运动的重要序曲。清末阅报处为新图书馆运动酝酿了背景,奠定了基础,是新图书馆运动之前奏。  相似文献   

18.
清代268年,是邸报等传统报刊由鼎盛走向消亡、近代报刊从西方传入并初步发展的时期。百余年来关于清代报刊的研究虽然很多,但仍不够系统、准确和全面,在定量研究方面尤为薄弱。经过5年多的原报查阅、资料收集与考证,本文较为全面地揭示了清代报刊的种数、种类等总体情况,结合国内外的历史情境,以一系列较为完整的数据,重新阐述了清代报刊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清廷预备立宪对清末报业发展意义极其重要。在此期间报界的言论环境有所改善;体现宪政以法治国的报律出台,报律规定了报界应履行义务的同时也赋予报界发展必要的基本权利;报律作为社会规范,它不仅约束报界本身,也对行政权力干涉报界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谘议局的设立,亦成为限制行政力量对报馆干涉的重要政治因素;清政府将官报作为推行宪政的载体,鼓励创办官报,这无异是推动报业发展的官方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