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具与神像     
<正>人类凭借睿智将想象中神的意象刻画成具体的形象或面具,它或许是"泛灵信仰"中的草、木、虫、鱼,或许是部族的图腾偶像,或许是附身于面具的精灵,抑或是凭空想象的祖先形象。以此来实现人与神、俗与圣、有形者与无形者的"接触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面具与玫瑰     
肖雅 《世界文化》2009,(2):20-21
1911年,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创作小说《剧院魅影》。  相似文献   

3.
喜剧与面具     
陈钢 《华夏文化》2008,(3):43-44
在中外文学史上,喜剧总和面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早在《诗学》第五章指出:“喜剧是对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现成的例子如滑稽面具,它又丑又怪,但不使人感到痛苦。”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文化现象,具有特殊的表意性质。在原始祭祀仪式中,面具是巫术的法器,造型的手段,神灵的象征,图腾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面具     
马碧静 《大理文化》2010,(10):26-31
一潇亚坐在地上,左手轻轻捏着一朵白嫩得惹人爱怜的茉莉花屁股,生怕它疼似的。右手穿针引线后小心翼翼地把茉莉花串在线上。线的一头,已吊着一大串素白馨香的花朵。  相似文献   

5.
解黎晴 《寻根》2011,(6):107-114
在丁玲早年就读的湖南女师白楼对岸,幽居于桃源县“绿萝晴画”盛景中兴修的渔父公园——一座经典的小青瓦覆盖的江南民居和合堂内,摆放着一张富丽堂皇的清代“金漆木雕人物拔步床”,系宋教仁之遗物。  相似文献   

6.
泰山与宗教     
道教泰山泰山的道教历史久远并长期处于主导地位。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源于古代神仙方术、老庄思想和原始图腾崇拜。道教的理想是修炼成仙,因此须选择高山大岳为其修炼之地。泰山气势磅礴雄伟,峰峦突兀峻拔,兼之众多可遮风避雨的幽深岩洞,使其2000多年前便是神仙家、方士们活动的首选场所。传说,战国时期便有方士黄伯阳隐居于岱阳鹿町山岩洞。秦汉以后,方士们利用皇帝封禅泰山的机会,巧妙地将治国安邦的统治术和长生养性的神仙术结合起来,使泰山成为一座修仙的名山。汉武帝封禅泰山时,在泰山南麓修建了第一座道观建筑——汶上明堂。泰…  相似文献   

7.
茶与宗教     
茶与宗教葛波茶的历史,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而宗教的兴盛,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茶与宗教的关系至密,传说、佚事和记载甚多。古代汉族流行道教,宣扬"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仙翁"道士择名山胜境修道,也有不少人就地种茶饮用或施舍。"仙...  相似文献   

8.
戴面具表演的“傩舞”、“傩戏”,是一种宗教祭祀仪式,后演化为地方戏剧,如贵州安顺奇迹般流传至今的“地戏”。明初,朱元璋一举夺取云贵,为了长治久安,遂以安抚征剿并用,大量屯军屯田,令军队和百姓共同生活,形成以“屯堡”为中心的村落。  相似文献   

9.
面具文化是一种属于图腾范畴的源远流长的世界文化现象,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初始阶段形成的一个特殊艺术领域。迄今,无论在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等方面,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面具,一经产生,便与“神”结缘并被披上神秘面纱;面具作为一种神的物化符号,成为古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理想形式。人们戴上面具,似乎便进入忘我的“神灵世界”。现代人则称其为“装神弄鬼。”美学家李泽厚指出:“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有一股厚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也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  相似文献   

10.
正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是20世纪杰出的小说家和文体家,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路先锋,被称为美国后现代派文学的俄罗斯大叔。他以对小说体裁的成功颠覆和其鲜明的后现代性而享誉文坛。其小说也为后现代叙事理论提供了文本参考,并成为众多后现代文学的推崇对象。20世纪70年代他的声望达到顶峰,被誉为"当代小说之王"。  相似文献   

11.
族男子头饰丹增摄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其独特的历史影响下,拥有自己特殊的风俗和宗教礼仪。族服饰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男女都穿方开襟窄袖贴身上衣;袖口、领口、衣襟都镶有花边。男裤的裤脚分大中小三种,大裤脚象裙子一样,过河可搭在肩上。男子以不蓄须为美,而多蓄发椎髻于头顶,族称为“子尔”或“字木”;汉语叫做“天菩萨”。多数男子头上缠着黑色包头帕,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语称“卓尔”,汉语称“英雄结”。族的婚俗很独特。一般来说,以一夫一妻为主。凉山地区实行的是家支外婚,分为订婚和结婚两…  相似文献   

12.
曾光 《世界文化》2008,(8):51-51
面具在地球上每一块大陆的文明中都曾出现过。它帮助人们沟通了现实与精神两个不同的世界。在北非国家阿尔及利亚南部,绘制于公元前四千年的岩石画中已显示出人们使用面具的情景。时隔数千年的今天,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非洲人,依然在使用着面具,但必须说明的是,不论是陈列在博物馆中作为艺术品向人们展示的面具,还是被锁在收藏家柜子中的面具,对于非洲人来说都早已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在他们看来,没有仪式,没有佩带者,面具就不能显示出神灵所赋予它的魔力,也就没有了任何价值。  相似文献   

13.
翻开法国弗罗泊尔教授编撰的词典,其中,有句引用诗人让·达迪厄笔下一个白痴的话做的词条解释:“啊:表示惊讶,要求一个解释或表示怀疑。例句:“您知道吗,是高乃依写了莫里哀的剧本。”  相似文献   

14.
宗教     
上海城隍庙举行壬辰年城隍华诞庆典活动3月13日(农历壬辰年二月二十一日),“壬辰年城隍华诞庆典”之“祭城隍仪”在上海城隍庙举行,市、区有关部门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信众代表1000余人参加活动。当天还举行了当代画家戴敦邦大师所作《群仙欣会图》长卷捐赠上海城隍庙仪式,为庆典增添了喜庆祥和色彩。《群仙欣会图》长12米,  相似文献   

15.
宗教     
《上海文化年鉴》2005,(1):332-335
概况;上海召开宗教工作座谈会;市委领导与宗教界代表人士促膝谈心;市委领导视察部分宗教活动场所;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第7次代表大会;上海佛教居士林第5次林员代表会议;中国基督教“两会”新会所挂牌;城隍庙东西厢房及戏台使用权归还道教;上海佛教协会成立50周年;静安寺山门揭匾;圆明讲堂建堂70周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花腰傣独特的化吸引了外界的目光.学术界也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花腰傣主要分布在红河上游的新平、元江一带,人口七万多.世代与彝、哈尼、汉等民族相邻而居。处在多民族化格局中的花腰傣民族为什么能够顽强地固守着自己古朴的化?本试图从花腰傣的宗教信仰入手,对花腰傣的化传承之谜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常用笔名签署作品,有的企图掩盖真实身份,有的则是出于彰显家庭背景、个人经历、文化修养等不同考量。有学者考证,西方的笔名传统起源于中世纪,当时印刷技术刚刚普及,有些作家不愿直署其名,就选择了这种折中的策略。作家使用笔名出版作品,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是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女作家中间。例如,我们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法律与宗教具有密切的联系,无论从文化渊源还是从律令的制定、执行或者施行上都可以从中寻找出其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踪迹和烙印。中国古代法律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古代原始社会的巫术、祭祀、敬鬼神等宗教活动对法律的起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王权神授的影响下,将人为意志的法律与对天的崇拜完美的结合起来,法律成为来自神意和上帝的恩赐,只要虔诚地尊奉上天,必会得到上天的惠顾,"王权神授"成为远古时期典型的宗教信仰。同时,"神明裁判"、"礼法并重"、"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成为这个时期重要的法律原则,并对执法、行刑与道教、佛教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尼日利亚第一大城市——老首都拉各斯,有一个被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称作“1004”的购物市场,这个规模不大的市场中却有很大一块面积成为艺术品、工艺品的交易场所,它像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大批热爱当地化艺术的各方游客。在此,人们可以看到来自尼日利亚各地区的木雕、铜雕、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中的人文精神与宗教精神有无关系?这个似乎古老的问题的答案,对於思考一个对当代中国文化有着重大意义的问题,即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基督宗教或一般宗教的关系,肯定会构成思考的背景,影响思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