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8月,在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镇警官Darren Wilson射杀黑人Michael Brown事件引发了圣路易斯社区居民上街游行,抗议警察的暴力执法和种族歧视。三年后的8月,白人至上主义者和新纳粹主义者在弗吉尼亚的夏洛茨维尔发起了游行示威活动,抗议移走联邦将军Robert Lee的塑像,而反游行者的出现引发了暴力冲突,导致一人死亡。这两次事件都引起了民众的关注,大量纪实照片充斥在社交媒体上,一时成为美国社会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小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1968)受到仁爱与和平抗议可以结束人世间不平这一信念的鼓舞,在其短暂而积极活跃的一生中,成了美国卓越的黑人领袖之一。他唤起黑人和白人共同反对种族歧视、贫困和战争。他是主张不以暴力抵抗压迫的战士,因而在1964在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金。  相似文献   

3.
王涛 《世界文化》2009,(9):30-32
为什么很多电影钟爱“暴力”?最简单的答案就是追求刺激,吸引观众。但是如果除去这些商业性因素,电影中的“暴力”所是为何却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在电影中,除为吸引观众以外,暴力元素可呈现为多种类型:暴力是对现实的反映,呈现暴力是为了反抗暴力;暴力是人必然承受的命运,呈现暴力是为了感受生命的困境;暴力是英雄主义的想象,呈现暴力是为了显示生活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马真读谍     
马真 《世界文化》2006,(7):35-36
《A History of Violence》,从名字看,我在看这个电影之前有一个错误的预计,我以为这个电影试图将书写关于暴力的历史,或是暴力的来源和发展。但是从内容上来看,history并不是“历史”的意思,而是“过去”的意思。“暴力史”是讲述男主角过去暴力的性格和行为。那么,电影的主体并不是暴力的张扬,而是暴力如何能够平息。  相似文献   

5.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描写的是南北战争以前的故事,但成书于1884年,已是内战后.此时美国的黑人依然没有得到宪法所规定的权利,没有获得完全的平等和被社会认可.就像罗德·霍顿在<美国文学思想背景>中描述的那样"尽管最高法院已经对黑人总是做出决定,联邦和各州也颁布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法律,但是过去所有根深蒂固的荒诞传说和偏见,仍然继续阻碍人们平等地对待黑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这部小说的出版,揭露了美国当时最尖锐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且又描写了黑白两族的艰难融合.从而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琴 《世界文化》2007,(4):20-21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描写的是南北战争以前的故事,但成书于1884年,已是内战后。此时美国的黑人依然没有得到宪法所规定的权利,没有获得完全的平等和被社会认可。就像罗德·霍顿在《美国文学思想背景》中描述的那样“尽管最高法院已经对黑人总是做出决定,联邦和各州也颁布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法律,但是过去所有根深蒂固的荒诞传说和偏见,仍然继续阻碍人们平等地对待黑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这部小说的出版,揭露了美国当时最尖锐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且又描写了黑白两族的艰难融合。从而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无国界的网络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百度”中键入“网络暴力”一词进行搜索,仅用时0.001秒,就搜索到相关网页约791,000篇。网络暴力,成为近期网络上最流行的词语之一。在网络这个凭借数字与多媒体技术所构建的虚拟世界,为何会演化出现实生活中才会发生的暴力?  相似文献   

8.
<正>爱是恒久忍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圣经·新约》绝不流下卑微的泪水2014年8月9日,18岁的黑人青年布朗被一名白人警察连击数枪身亡,涉案警察却并未遭到起诉。该消息登上新闻后,引发了一系列骚乱事件。此后,愤慨民众在纽约时代广场发起抗议游行,呼吁"公正平等"。美国各大媒体的报道均以"悲剧"作为该事件的关键字。无独有偶,2015年4月27日,一场因非洲裔青年"非正常"死亡而爆发的骚乱,已经致使美国巴尔的摩市被迫进入长达一周的宵禁。而"据《华盛顿邮报》5月30日报道,今年前5个月,至少有385名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罪恶的年代.这是一个物欲的年代、混沌的天空、污垢的街道,藏匿着无处不在的罪恶.没有白昼与黑夜的区分.没有正义与邪恶的界限.在这个明濒临流失的现实世界里.只有强生存的暴力法则。而以菊与刀形容日本的民族化精神再合适不过了。对暴力的崇尚和痴迷.似乎是这个民旅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日本电影中赤裸裸的暴力展示.无疑是这个民族对嗜血化的一种近乎执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 理事会还依据相关的立法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问题是:暴力·武器·不能模仿的技术·性·性语言·性暴力·毒品·犯罪行为·语言·主题。此外,理事会还会参考学术研究和大众的观点作出分类决定.也会考虑作品的目标。观众的观点。其中最主要的是语言、暴力和毒品问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文化》2010,(12):1-1
<正>亲爱的孩子:雷斯红衣主教的《回忆录》,我向你推荐过不止一次了,这可是一部杰作,文中穿插的有关政治问题的思考,常常值得你去仔细研究。我现在就从里面选两三点和你说说吧。巴黎骚乱的时候,博福特先生是雷斯红衣主教用来应付民众的工具。他喜  相似文献   

12.
艾伦·佩顿(Alan Paton,1903—1988)确信残酷是最大的罪恶之一。佩顿认为,种族隔离是他所知道的最可怕而又合法化了的残酷行为。在揭露种族歧视方面他是个先躯者。他的著名小说《哭吧,亲爱的祖国》最初在英美发表以来,至今已有40余年。  相似文献   

13.
玫雅 《世界文化》2005,(3):14-14
我们不大在乎鱼类。或许是它们冷冰冰、粘乎乎之故。或因为它们生活在远离我们的海中,我们见不着。要么就是因为它们实在太“另类”了。但显而易见的是,我们不在乎它们,因为我们正将它们推上灭绝之路,如果这种作法的规模发生在陆地上,会引起骚乱。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暴力存在于网络空间中,其行为主体在种种特定政治原因或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对抗的权力以及权力的流动关系中,利用各种符号,对受体的身心、权益实施文化影响,进而动摇受体态度、观点和立场的一种有组织或非组织的、自觉或自发的、有目的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网络文化暴力呈现出非理性、偏激的特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对网络文化暴力进行研究,指出网络社会的主要参与者,80后网民应选择自律的心灵态度,注重网络法律与道德自律意识的培养,加强对网络文化负效应的自觉过滤,摈弃网上"垃圾"符号,为创建"真善美"的网络文化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暴力美学"电影的盛行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物质财富越来越充沛,我们迎来大众消费时代。伴随而来的是思想领域出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既符合文化消费需要,又富有后现代主义反叛精神的"暴力美学"电影,才能作为一种典型的媚俗艺术在短短的20年间席卷全球。  相似文献   

16.
外媒导读     
正气候能将行为控暴力易生高温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的研究人员通过构建模型研究发现没有季节变化的长期高温气候会导致人们对未来缺乏关注,自我控制能力变弱,从而产生攻击性或暴力倾向。气候正在用一种我们平常不知道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的文化。以前也有过相关的高温与暴力之间的研究,但是在新的模型中研究人员加入了气候变化的因素。由于每天的生活处于持续高温下,人们无需为季节的变化提前做出规划。人们不必备食、伐薪、储衣来过冬,反而会更关心寄生虫、有毒动物等炎热气候下的常见威胁,而且还会采取更快的生活方  相似文献   

17.
“摇摆乐大王”本尼·古德曼于星期五逝世,享年77岁。他精湛的单簧管演奏技艺,以及他对种族歧视的公然蔑视,受到世人的褒扬。电子打击乐演奏家莱昂内尔·汉普顿说,“古德曼之死,不仅对音乐界,对整个人类也是个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他贡献卓著。他是第一个给黑人以平等待遇,使他们能够和白人一起演奏四重奏的人。他  相似文献   

18.
时至特朗普下台之际,美国国内疫情居高不下,反对种族歧视抗议活动有增无减,失业率处于历史高位,美国社会因大选而空前撕裂,美国经济危机重重,离任的特朗普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既令人震惊,也让人警醒.该政府对外上演了众多"拿手好戏":"退群"、甩锅、抹黑、霸凌,不断刷新世人对所谓"灯塔国"形象的认知,美国正从昔日的"山巅...  相似文献   

19.
马真读碟     
马真 《世界文化》2006,(1):31-32
《神树》黑泽清的长镜头好像继承了小津的固定风格,但是这种固定的镜头却充满了一种压抑的气氛,这种气氛就算是在青春题材的《光明的未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人物的沉默和背景音乐的缺少则又让人想到蔡明亮,但阴暗的题材则是在更加极端的情景下逼问人性的善恶。黑泽清的电影中也有一种突发的暴力镜头,让我想到了同为日本导演的北野武,但黑泽清的暴力来得更加冷静,在突发的情况下,再减慢暴力持续的时间,让人感到无比凝重。再看过《Cure》,《Bright Fu-ture》之后,终于拿到了这部黑泽清的杰作《Charisma》,也叫做《神树》。但是从影…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在做讲座的时候,我偶尔会提到美国黑人作家哈里的小说《根》,并说这本书与档案的关系可大着呢!如果不是因为完善的记录和档案保存,或者说哈里完全没有档案意识的话,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根》这本书出现了。甚至,美国反种族歧视的运动也就难以巩固既有成果并形成足够的社会同情,因而黑人的地位也就难以发生持续根本性的改变,当然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