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成都"的得名,历来有多种说法。本文通过对《山海经》等古史文献的研究,论述了岷山即古史传说中上帝及众神所居的"圣山"昆仑山(海内昆仑山)。昆仑山分三成(层、级),又名成山。"成都"得名源于"成山之顶的上帝下都",即天庭、天堂。成山下包括成都平原在内的"都广之野",为和谐欢乐的人间乐园。"成都"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即"天堂.圣山.乐园",是远远高于"伊甸园"、"香格里拉"的文化概念。开明氏五世蜀王迁都,为标榜蜀国上应天命,借用天堂之名作为新都城之名。  相似文献   

2.
从助祭和食前祭祀可以得出周人在祭祀后把祭品吃掉的事实,这也反映了周人的食物来源观,即在周人心目中,他们享用的主要食品大麦和小麦,是先祖后稷弃奉了上帝的命令赠送给他们的,所以在每年举行的籍田札上都要祭祀上帝来"祈谷",以示他们对上帝和先祖的感激.吃祭品的意义就在于能得到祖先的保佑,进而达到宗族团结的目的.这也是周代宗法制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在跟上帝下棋。"在乌镇围棋峰会的现场,当五位中国围棋国手联手对战Alpha Go仍中盘落败之际,我听到旁边有人由衷地感叹。在这次人机对战的赛事中,类似的话大概早已不是第一次有人说,无论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在与Alpha Go对决中说的"它就是围棋上帝",还是两名围棋国手聂卫平和古力所说的"阿尔法狗)老师",都明白无误地显现出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敬畏之心——古力的话很好地表达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株冰山上的雪莲.造物主并没有把我安排在春意绵绵、生机勃勃的温暖舒适的百花园里.上帝并不会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集中在某一个角落里.在海拔几千米的雪山上,厚厚的积雪压得陡峭的山峰喘不过气来,寒风呼啸着,似乎要吞没整座山峰.然而,这就是我的家--我自认为世界上最"温暖"的家.  相似文献   

5.
正成功学大师奥格·曼迪诺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中提醒我们:传记和色情作品同样危险,二者都让人从旁观中得到快感。这种观点虽然怪异,却也道出了传记文学的魅力。由于传记兼具文学性和历史性,使它成为最守成不变,也最具流动性和包容性的文体。我们将传记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时期:(一)上古、中古时期的古典传记和圣徒传记属于"原始传记",其中不乏神话传说的成分;(二)文艺复兴时期,以"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6.
感受马累     
<正>马尔代夫位于南亚,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由1192个珊瑚岛组成。马尔代夫群岛风光旖旎,被誉为"上帝撒落在印度洋上的一串明珠",成为旅游度假的天堂。从飞机上俯瞰,确实如此。然而,一旦置身于当地的居民岛,尤其是面积只有1.87平方公里、人口却有15万的首都马累,这种感觉便消失殆尽……马尔代夫是个伊斯兰教国家,人们的服装也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虽然地处热带,走在街上,却看不到有男性打  相似文献   

7.
正世界上最浪漫的地方是希腊的爱琴海,爱琴海上最美丽的岛屿是圣托里尼岛。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各国游人总会蜂拥而至,欣赏世界上最美丽的日落。暮色黯淡,残阳如血,海面波光粼粼,岛上白色的房子、蓝顶的教堂、耸立的风车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整个世界瞬间宁静了下来。圣托里尼是无数男女心目中的"蜜月圣地"和"度假天堂",然而,很少有人知道,3500年前,这里曾经历过一次猛烈的火山爆发,岛屿中心大面积塌陷,沉入海底,一个璀璨的古代文明也因此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8.
漾濞最古老的民族是彝族,其先民早在两汉时期就在境内游牧和农耕,史称"、昆明"。唐代称"乌蛮"、"乌蛮别种",是南诏国的主体民族。元代以后称"罗罗",建国后经过民族识别,定称为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6日凌晨,阿根廷多家媒体报道,马拉多纳在家中突发心脏骤停去世,享年60岁,一代球星就此陨落,阿根廷举国哀悼,世界各地的球迷也纷纷纪念。马拉多纳不但有着"世纪球王"和"球场上帝"的称号,同时也是世界足坛有史以来最具争议的传奇球星之一。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而他的特立独行,尤其为球迷们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0.
林长华 《寻根》2021,(2):52-53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婆媳经"被世人认为是天下最难念.在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明显和最常见的,就是出现在婆媳关系上.婆媳不合,是一个多数人提起就摇头叹息的问题.试想,两个年龄、背景、性格、价值观诸多方面都不相同的女人,同在家庭这个小圈子里确立各自的位置和价值,犹如一个水井中的两只吊桶,碰撞...  相似文献   

11.
正《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陀氏的作品。在我提笔前,我在回想我看过的陀氏作品的主题、内容——上帝和魔鬼的较量、上帝是否存在、爱河里男女的微妙心理特征和感受、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况、歇斯底里??我觉得这部作品仍然延续陀氏一贯的风格,特别是对上帝和魔鬼的较量、上帝是否存在的思考,然而,我最感兴趣的,是陀氏笔下的爱情,它们就像难解的密码一样,神秘而又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2.
从古到今,伊朗人民所崇敬的一个元素不仅仅是火——在古代伊朗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中火被称为"上帝之子",还有一个更崇敬的元素——那无疑就是水.数千年前,许多雅利安部落定居的伊朗是一块富饶、辽阔、多种族杂居的土地,就像今天一样,但是却非常干旱.  相似文献   

13.
草木有灵     
正1南瓜最有母性气质,温暖,亲切,慈祥。特别是秋后金黄的老南瓜,敦实沉稳地躺在地里,在阳光下,有种好日子一样四平八稳的圆满实在。我一直很喜欢南瓜,不是爱吃,而是喜欢它醇厚温情的样子。特别是那种扁圆形的南瓜,最能代表它稳重温暖的气质。每年秋后,总会寻来大大小小的南瓜堆放在客厅一隅,自制静物小景。扁圆形身上有明显棱纹,色泽橙黄的叫"金童",颜色偏白一些,个头灵巧秀气的叫"玉女",再配上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本明治时期,一些宗教思想家提出了"日犹同祖论"一说,声称"日本人的祖先是犹太人",并在《圣经》中找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依据。乍一看,"日犹同祖论"是日本把自身与受欺侮的犹太人同化,呈现出对屡遭迫害的犹太人的友好和亲和。但实际上,这是日本在利用犹太教作为西欧基督教社会母体的优势地位来抬高身价,使日本能够在国际社会上免遭欧美强国的歧视,只不过表面上打着  相似文献   

15.
尔苏藏族是现今藏族的一个支系,包含三个不同方言的族群.尔苏藏族所在大渡河大拐弯与雅砻江大拐弯之间的大片地区,是一个打破行政界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历史空间.这个空间的完整性是由一个坐标中心点即则尔山来维系,由此构成了尔苏藏族地方社会历史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尔苏藏族的社会以家族为基础,现有的家名估计有200多个,习惯聚族而居,选择河谷及沟谷有洁净山泉的台地或高坡上、背山面水营建聚落.聚落生活最具有约束力或制裁力的礼仪就是对"觉"的信仰和崇拜.作为代表尔苏藏族文化特征的表述,"觉"也是最具有涵盖性、最能够概括、内涵最丰富、象征性意义最强的符号.尔苏先民自古生活在大渡河以南至雅砻江下游一带.古籍记载他称的历史民族,秦汉之"夷",唐宋之"蛮",明清之"番",其中都包含有尔苏先民的成分.则尔山则是尔苏族群历史地域活动的一个空间支撑点,是尔苏藏族认定的原始中心.尔苏地方传统社会提供了一种案例:以神圣山峰来定位社会生存空间,以神圣山峰为枢纽来维系地方社会的存在.而且,这种社会空间结构一旦形成,便使这种结构本身具有了某种文化聚合力,或者说,其本身构成为一个具有文化能量的"场域".这个"场域"的表征就是社会存在的相应空间出现文化上的对应设置,由此构成水平分层的同构聚合与信仰.尔苏地方这一传统文化形态似乎可以上溯到汉文典籍<山海经>记载的上古地域风俗.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改革大潮来势猛烈,尔苏藏族地方社会及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以往充满活力的场域有悄然消解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美国20世纪中期最杰出的南方女性作家之一,"二战"后美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她的写作风格诙谐、怪诞,充满南方哥特恐怖、暴力韵味,富含宗教主题和意象,被称为"南方的文学先知",是与卡森麦卡勒斯、威廉福克纳等齐名的美国南方作家。她的创作生涯虽然只有十七年,仅著有两部长篇和31部短篇小说,但有七个短篇小说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集》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奥康纳文集》被选入"美国文库",是"二战"后首位入选"美国文库"的美国女作家。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深刻的自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自信"。此时此刻,这么多优秀的文化学者、文化企业家和文化传播者济济一堂,热烈而又深刻地来举办这样一次"巴文化研讨会",其本质的意义是要从巴地、巴文化的独特角度,来回答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关于文化自信的课题。巴人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民族,它的祖先来自三峡地区的早远古人类,而  相似文献   

18.
正正如电影《蓝色珊瑚礁》里所说,马尔代夫这片散落在印度洋上的最大珊瑚岛国,"椰林树影,水清沙幼,是上帝失落的天堂"。当我来到这片大海,皎洁细柔的沙滩、湛蓝的海水、纯净的天空、童话般的色彩……眼前的美景居然和影片中别无二致。最难忘的是芙拉瓦丽,它是马尔代夫于2016年11月新开业的一座岛屿,岛上设施新,风景无与伦比,同时还拥有一座大规模的全玻璃水下餐厅,并逐渐成为马尔代夫蜜月旅行的热门目的地……一路所见所闻,令我感觉惊艳了岁月,温柔了时光——  相似文献   

19.
高城 《寻根》2015,(1):121-125
"放生"现象生生不息"放生",藏语叫"次塔尔"。"次"意为"命","塔尔"意为"闯关"或者"赎出"的意思。"放生",就是善心人把即将被宰杀的动物,从屠刀下救出来,让它重获生命,以及出于平安吉祥的祈愿选择一些动物终生不役和不允宰杀,以使其自由地活着直到自然老死的一种习俗。所救的绵羊叫"次鲁",山羊叫"次热",牛叫"次雅"。"放生"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就是将自家的牲畜、家禽中年龄最  相似文献   

20.
冯娅 《世界文化》2012,(11):46-48
霍乱来袭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瘟疫、战争和饥荒就一直是人类的大敌。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和中世纪,当人们眼看着瘟疫吞噬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而束手无策时,只有将瘟疫看做是上帝给予人类的惩罚。在14世纪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瘟疫——黑死病爆发期间,这种天谴说催生鞭笞派,人们纷纷用鞭子抽打自己来减轻罪过以期驱逐瘟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