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国在我国开办的邮政称之为“客邮”,它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客邮”使中国的邮政主权受到侵犯,直接阻碍了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严重地损害了中国邮政独立的尊严。它是中国被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一个缩影,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又卑躬屈膝地称之“客邮”。  相似文献   

2.
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正式开办国家邮政,成立大清邮政总局,然而英法德俄美日等列强利用海关兼办邮政之机,仍操纵和把持着中国邮政管理大权。清廷邮政总局由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主持其事,各地邮局也大都由任当地税务司的外国人管理,并大量使用洋员,使邮政机构成为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服务的重要工具。从馆藏税务处档案中选出的这件史料,汇辑了外国在华参与管理中国邮政事务的全部人员名单,并记载了他们的来华时间、职任等情况,对研究中国近代邮政史尚有一定裨益,故予刊布。  相似文献   

3.
北伐时期湖南邮政工人运动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兰台世界》2012,(22):35-36
北伐战争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向前发展,南方各省邮政工人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收回邮权的运动。湖南邮工驱逐邮务长饶略,提出改善邮工待遇,组织工会,并促使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中国人施宗岳为邮务长。湖南邮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辉煌胜利,在邮电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一、积极酝酿成立工会中国近代邮政脱胎于海关,邮权尽被洋人所掌控。北伐前夕,邮政总办法国人铁士  相似文献   

4.
1874年9月5日, 世界上22个国家的邮政代表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召开国际会 议,并于 10月 9日共同签署了《伯尔尼邮政公约》,正式成立“邮政总联盟”(后改 称“万国邮政联盟”)其宗旨为:“以邮联总会名义,组成一个邮政领域,以便各国 邮政间互换邮件”,“组织和改善国际邮政业务,并在这方面便利国际合作的发展”,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会员国所要求给予的邮政技术援助”。 万国邮联从 1878年在巴黎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始,曾多次邀请中国派代表参 加。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终清一代,中国未能正式加 入邮联,仅在1897年第五届大会及1906年第六届人会时,应邮联邀请,清政府派 代表列席了会议。现从馆藏外务部及邮传部全宗档案中,将中国参加第六届邮联大会活动的史料选辑刊布,供研究中国邮政史参考。                  ──编选者 丁进军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档案馆与天津海关合作编辑的《津海关秘档解译》一书已经出版。该书选取了从1861年至1928年期间反映近代天津政治、经济、化及社会生活的中、外档案原件,并配有珍贵的密函原、照片和图片,书中的档案史料和大部分照片及图片均是第一次公布,特别是书中的清末原始邮封图片及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试办近代邮政的原始信函均是首次面世。[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这是馆藏海关英文档案的选译史料。集中反映了1919年至1921年,南方护法军政府等为争取海关主权及获得关余的合法权益,与帝国主义列强各国进行斗争的情况。对于研究我国海关史、帝国主义侵华史等,均有参考价值。 史料中外国人的译名,凡能在《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辞典》及公开史料查到的,均以该译为准,其余依照音译。为避繁就简,不在各篇中一一注出,仅附英文原文。某些史料标题,系译者根据文意所拟,用“*”号标明。  相似文献   

7.
1878年中国海关试办近代邮政,是年7月,印制并发行了我国第一套大龙邮票。这套邮票的发行,标志着我国近代邮政的开始,使我国通信历史翻开了转折性的一页。所以,研究中国近代邮政史和邮票发行史的国内外专家、学者、集邮爱好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龙邮票进行潜心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弄清楚,其中,该邮票的图案设计者究竟是谁,在邮学界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一、邮学界的四种说法大龙邮票发行至今已有116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有许多邮学家对它的设计者进行过研究,可谓众说给法.周今觉的《核费拉德之路传》认…  相似文献   

8.
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要对黄浦江进行修浚,以利外洋大型轮船进出.黄浦江是中国的内河,理应由中国政府主办这次工程,但由于当时的清政府在帝国主义洋枪洋炮面前,实行屈辱卖国的政策,加之主持这项工程是有利可图之事,故列强与清政府之间有所争论.现将有关档案史料选辑公布.这些史料辑自馆藏外务部、端方档、军机处诸全宗.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日本对我国东北邮政的侵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896—1921年日本对东北邮政的侵入 邮政权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鸦片战争以后,同其他领域的主权一样,中国的邮政主权也落到了帝国主义国家之手。英国利用五口通商条约,首先在中国的贸易口岸设立了邮局,即所谓“客局”,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争相效尤,中国的邮政主权开始遭到破坏。1896年,在海关总税务司、英人赫德的直接插手下,中国的邮政由海关兼办,从此,中国的邮政权完全操诸帝国主义之手。 东北三省的邮政,原来相当发达,不仅有官办的驿政,而且有商办的“民信局”。海关兼办邮政后,驿政自然便落到了海关税务司之手。日本由此开始了侵略中国邮政的历史。1896年,海关在牛庄设邮政总局,辖盛京、吉林、黑龙江三省邮务。不久,邮政总局改设奉天,增设副总局于牛庄、吉林府、哈尔滨、宽城子、安东、锦州府等6处。当时,在东北的外国势力主要是俄国。但日本野心勃勃,逐步向东北渗透,以图取代俄国。 日俄战争期间,牛庄被日军占领,南满邮政易手于日本。以此为发端,日本开始在东北自办邮政,设立“客局”。由于日俄战争的军事需要,1904年7月,日本在东北设立了邮电通信机关,称递信官署,其中央机关为邮便管理局。1905年5月,邮便管理局改为邮便电信  相似文献   

10.
陈钢 《历史档案》2004,(1):70-73
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我国早在殷商盘庚年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就有了设置驿站传递官府文书、设置烽火台以传递信息的记载,但近现代意义上的邮政是19世纪中叶,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才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南京  相似文献   

11.
<正>一、马列主义与三民主义吸收并存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创办的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军事院校。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正是国共两党在黄埔军校独特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推动了我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前进,为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列强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优秀代  相似文献   

12.
海关是国家监督管理进出境事务的重要行政机关。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海关管理权很快被外国侵略者夺去,列强在中国务通商关口派驻了大量官员和工作人员,这些帝国主义在华的代理人不仅控制着中国海关,而且还插手中国内政外交,在加深中国的殖民化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从馆藏税务处档案选出的这件史料中,记载了当时来华的全部海关人员的姓名、职任及到华时间,对深入研究近代海关史有重要参考价值,现予刊布。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邮驿通信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殷商时期。1896年3月20日,清政府在北京开办大清邮局,中国邮政由此诞生。晚清至近代,武汉邮局经历“民信局”“客邮”“外国书信馆”“大清邮政”四种不同历史阶段,其性质互为补充,满足中外民众互通信息、邮寄物品的需求。近代,武汉邮政建筑风格多样,室内外装饰细节丰富,蕴含特定文化内涵。分析其建筑与空间设计的关联,对于武汉邮局历史建筑保护、地域文化复兴、邮局空间环境再利用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法俄日等国把持清代邮政史料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专题档案史料,揭示了鸦片战争后,英、法、美、德、俄、日等国,根据不平等条约,相继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汉口、福州、沙市等通商口岸,开办各自的邮局,侵犯中国邮政主权的史实;同时也揭示了在我国开办新式邮政之始,掌握中国海关大权的赫德,利用海关把持中国邮政,为各帝国主义国家所效法,致使中国邮政大权完全落入外国侵略者手中的史实。这些史料,对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史、中国邮政史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材料原载于法国编纂出版的《亚洲和大洋洲地区史料指南》档案卷中的中国史料部分。材料主要介绍法国特命全权大使格罗男爵在1860年8—12月同中国清朝政府钦差大臣恭亲王、法国外交大臣爱德华·图弗内尔、英国大使洛德·额尔金以及法、英联军头子的往来信件和电报。这些材料大体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英帝国主义狼狈为奸,俄、美列强  相似文献   

16.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谭嗣同等"六君子",并对张荫桓、陈宝箴等举荐维新派、支持变法的官员进行惩处。康有为、梁启超等借助英、日等国的庇护,逃往海外,曾流亡到日本、香港、新加坡、意大利、美国等地。清政府一面通缉康梁等人,一面与列强交涉,企图引渡康梁等,但均未成功。此次比日本明治维新晚了30年的变法,不仅未能使晚清的政治走向进步,反而随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对维新人士的惩处和通缉,走向更加保守和封闭,也加剧了清与列强之间紧张的关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曾经整理出版过有关戊戌变法的档案史料,例如1958年出版过《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全1册,43万字,收录档案302件,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但因选材范围较小,遗漏文件颇多,尚不足以反映戊戌变法全貌。兹值戊戌变法120周年之际,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电报档和外务部档案中,辑录有关戊戌政变后清政府惩处和通缉康梁党人等的档案,希望对于戊戌变法及晚清政治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谭嗣同等"六君子",并对张荫桓、陈宝箴等举荐维新派、支持变法的官员进行惩处。康有为、梁启超等借助英、日等国的庇护,逃往海外,曾流亡到日本、香港、新加坡、意大利、美国等地。清政府一面通缉康梁等人,一面与列强交涉,企图引渡康梁等,但均未成功。此次比日本明治维新晚了30年的变法,不仅未能使晚清的政治走向进步,反而随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对维新人士的惩处和通缉,走向更加保守和封闭,也加剧了清与列强之间紧张的关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曾经整理出版过有关戊戌变法的档案史料,例如1958年出版过《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全1册,43万字,收录档案302件,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但因选材范围较小,遗漏文件颇多,尚不足以反映戊戌变法全貌。兹值戊戌变法120周年之际,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电报档和外务部档案中,辑录有关戊戌政变后清政府惩处和通缉康梁党人等的档案,希望对于戊戌变法及晚清政治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王薇 《新闻爱好者》2011,(17):91-92
租界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对近代天津而言,租界既是列强入侵的据点,又是西方文明东渐的窗口。天津开埠后,伴随着经济贸易和对外交往的发展,作为信息,交流和传播载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必然也随之发达。大批外国传教士、商人、外交人员为宣传  相似文献   

19.
史量才时期的《申报》经营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近代民营报纸也在外来帝国主义主义报业资本和中国官僚资本报业的夹缝中,经历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20.
于右任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报人、政论家、诗人,当代标准草书的一代宗师.作为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于右任青年时期便追随孙中山,先后创办多份报纸,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揭露清王朝腐朽统治,抨击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掠夺,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