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11,(8):50-F0004
最近对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限制颇多.其中就有所谓“三不讲’,意思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远程教师培训.http://xkg2009.teacher.com.cn/UserLog/UserLogComment.aspx?UserlogID=126969).  相似文献   

2.
正"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学也不会的不讲。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变"讲"为"听",同时还要有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对课堂中生成的情况有着良好的融错心态,根据教学目的和不同教学对象及时地加以引导。近几年来,四川省成都市站东小学数学组积极推进"三不讲"策略,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整体上改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面貌,为给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奠定  相似文献   

3.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多元的独特体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并不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相冲突。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不讲”,甚至“不敢讲”,谈“讲”色变,走向了另一极端。请看某老师执教的《麻雀》(人教版第八册)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现在的老师很怕讲,“要讲”的尽量“少讲”,“少讲”的尽量“不讲”。大概是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气候下,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许多老师甚至到了谈“讲”色变的地步,似乎“讲”就是“满堂灌”,“讲”就是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不然,从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看,教师合理适当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能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深入,感悟更为深刻。执教了《小马过河》一文后,我深深感到“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性。现根据笔者…  相似文献   

5.
在如今盛行阅读教学和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经到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语文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突破,一个亮点,甚至是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上课的老师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至于评课老师,  相似文献   

6.
在如今盛行阅读教学和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经到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语文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突破,一个亮点,甚至是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上课的老师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7.
黄永秋 《广西教育》2014,(41):69-69
正《多项式的乘法》是七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教学中常遇到教师讲得枯燥乏味,学生学得辛苦的现象。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分别阅读了催字荣和曾飞鹏两位老师的两篇文章,有了一些感触,并籍此开展了教学实践。下面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一、多项式乘法有"礼"教学的提出与质疑在崔子荣老师的《我用"贴面法"教学"多项式的乘法"》一文中,他以B国领导人亲自到机场迎接A国领导人的情景为例,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将"握手"方  相似文献   

8.
徐迎柏 《教师》2014,(16):87-87
正前些日子看了一篇有关北京十一学校特级教师王春易的报到,题目是"讲"还是"不讲",看的过程中,我想到去年在网上的一次研讨,关于体育课的"留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体育一线教学,我的思想在看这篇报道的过程中被洗礼着、反省着。现结合平时的工作实践,尤其是课改以来的教改体会谈谈体育课上的"讲"与"不讲"。1.体育课中"讲"的概念及意义(1)课堂教学中的"讲"也就是教学语言,是以学生交流为对象,以教育学生、传授知识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口语。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中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很重要。学生在学习新知前原有知识基础中的"会"与"不会",对整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材料的选择,以及教学流程、教学层次的设计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期望"学生自己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但是,我们又该怎样来知道,对于某  相似文献   

10.
三讲:讲学生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三不讲:不讲学生已经懂的、能学懂的和学不懂的知识点。突出“三讲”内容,不一定要由教师来讲,我们可以把这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设计成一个个问题,由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讨论回答,从而达到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 上课了,老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完《手》的课文之后,出示了本文的十三个生字词,随即便作了蜻蜒点水式的“字词教学”,接下来是课文分析:从写人到写手,从课文的前半部到后半部,从老农陈秉正到新手王新春,一路讲来,真是滔滔不绝,滴水不漏,。学生交头接耳者有,皱眉者有,嘻笑者有,奈着性子听者也有。我真为老师着急,干嘛不让学生读读写写呢?好不容易老师不讲了,我一看表,离下课还有三分钟,老师歉意地说:“还有最后一小段,没时间了,下一节再讲吧!”好一个“没时间”,时间都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2.
讲,讲解,是各门学科教学都要用到和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不过此法的名声却不太雅。人们总批评用讲解法会使课堂空气沉闷,枯燥无味,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虽然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这的确也是常有的事实。然而,一堂课,又不宜教师像作报告似的一讲到底,唱独角戏,不必讲、不用讲的也要讲就不妥当了。教学不宜用"讲"  相似文献   

13.
林琼媛 《班主任》2020,(10):20-22
<正>我们班有个"三讲"故事会系列,即讲同学、父母、老师的故事。讲着讲着,学生们开始有所乐、有所忧、有所悟。小故事里的大道理叩响成长的声音,唤醒迷茫的青春。一、"三讲"故事会之"同桌的你"宁是个学霸,老师大约觉得我还能冲一冲重点高中,就把我安排成了宁的同桌。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中,讲解是必要的。然而一些老师总喜欢讲深讲透,总认为不讲深讲透学生就掌握不好,理解不透彻。结果,老师讲得越细,学生听得起糊涂、越烦躁,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还会抑制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事实上,教师要想在45分钟之内将所教授的内容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教师只能让学生理解他们能够理解的,或者说,允许学生有所懂有所不懂。不能要求学生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弄明白。即使有些地方学生暂时理解不了,也不必大讲特讲,不应塞给他们一些现成的结论。把这些问题先放一放,学了后边的东西再回过头来提示复习前边的内…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教学《嫦娥奔月》一课时,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几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老师,嫦娥后来回来了吗?""我听说月亮上可荒凉了,嫦娥怎么不回来呢?""我听奶奶讲,嫦娥是想成仙,自己偷吃仙药的。"……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全新的"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王旭 《中国教师》2010,(6):18-20
<正>一、问题的提出很多数学教师在进行公式教学时,常常会发现一个现象:课上自己把公式的推导也讲了,公式的意义也分析了,该补充的习题也让学生练了,学生怎么一到运用公式做题就错呢?甚至即便教师  相似文献   

17.
不是学生不爱听的课要改,不是成绩不好的老师要改,而是每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老师都要改,特别是那些爱讲、会讲的老师更要改。因为你讲得越多,学生自主的学习就会越少,当你把知识讲得越清楚、越明白的时候,学生自主钻研、思考、探究的意识就会越弱,新课程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上就会落空。  相似文献   

18.
“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口耳相传的教学模式,在我们不少学校可谓“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我们的老师不愿也不敢越这样的“雷池”半步。最近笔者听了几位老师的课,课堂上教者挥洒自如,教学过程流畅,学生“相得益彰”。课间我问这几位老师:“这部分内容,课上如果你不讲,换换别的方法,学生能行吗?”“应该可以吧?”事实上,小学数学里的某些内容,教师大可不必煞费苦心地讲解,而应腾出这部分时间,开展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简易方程"这一单元时,我们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来解方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一类方程学生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错误率比较高,老师在教学中处理也很棘手,常常会有简易方程"不简易"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言语的艺术,对语文教学而言,教师的"讲解"——"教学言语活动"也是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当下,许多学校在评价一堂课时,不同程度地为教师的"讲"框定了时间,说是"体现新课程精讲多练的理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于是,老师们在课堂上开始"谈讲色变",特别是遇到执教公开课,大家个个"沉默是金"。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语文教学到底"讲不讲","讲什么","怎么讲"?静心悟读一些名师的课堂教学言语活动,不难发觉其"讲"心独运的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