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绍兴“三味书屋”参观,你会发现鲁迅当年用过的课桌的角上刻了个“早”字,据说这是鲁迅为了提醒自己早起早到早读书而刻下的.不知这是不是中国最早的课桌学。笔初涉“课桌学”是在“革”时期,记得刚进初一,就有人在课桌上或刻或写,内容除了毛主席语录,还有“活着为革命,生命值千金;活着为个人,不如一根针”之类的豪言壮语。  相似文献   

2.
作家运用形象思维创作字作品。艾青现身说法:“诗只有借助形象思维的方法才能产生持久的魅力。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例如拙作《珠贝》:‘在碧绿的海水里/吸取太阳的精华/你是彩虹的化身/璀璨如一片朝霞/凝思花露的形状/喜爱水晶的素质/观念在心里孕育/结成了粒粒真珠。“观念’是抽象的,结成‘粒粒真珠’,就成了明亮的、可以把握得住的物质了。”(艾青《诗论》)  相似文献   

3.
语言鉴赏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也可以说是一项有一定难度的真本领。谁具有这项基本功和真本领,谁就可望把语文教好;谁不具备这项基本功和真本领,语文教学定难获得成功。因此,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扎扎实实训练这项基本功,认认真真学会这项真本领。  相似文献   

4.
品诗八法     
文学鉴赏,是读者通过品鉴和赏析,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和再评价,从而深入领略作品内在的旨趣和意蕴,以满足特殊精神需要的一种审美活动。诗歌(包括诗、词、曲)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炼的语言以描绘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因而鉴赏诗歌就要抓住诗歌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方法,准确深刻地理解作品。一、反复吟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鉴赏诗歌,首先应加强朗诵。诵读时应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5.
文学经典的阅读与人文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首先与其对人文学科的重视、关注程度和对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其次才是他们如何将所掌握的人文知识化为自己的精神品格,融入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去,并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较高的人文素质,体现为一种人文的精神。前者是心灵的认识阶段,后者是心灵的内化阶段。只有经过这两个阶段,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才是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是第一的,因为在人文学科的宝库中积累了人类的优秀文化,能够为人们提供思想的智慧、人生的感悟、历史的启迪、审美的愉悦……,要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就必须要学习掌握人文知识才行。因此,应重视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尤其要重视他们对文学经典的阅读。  相似文献   

6.
都市文学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异端性:一方面,都市文学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与传统的乡村文化形成尖锐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乡村的纯朴与都市罪恶的对立,对立的结果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乡村渐被城市吞噬,随之而来的是乡村纯朴文明的毁灭和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但另一方面,在都市文明的喧嚣躁动的疯狂律动的背后,在穷奢极欲的物质追求中,现代人在精神上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  相似文献   

7.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中学语教学应走出传统教学误区,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将美育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贯穿于学作品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过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看来未免言过其实,但是,在中国文化史上《论语》确实是最重要的一部书。所谓“千里滔滔水,源自滥觞时”,它是许多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所以有人说认识中国文化传统须从儒家开始,而认识儒家则须从孔子开始,  相似文献   

9.
金哲 《现代语文》2004,(5):11-11
涵泳法.要求人们在充分尊重作品的基础上,熟渎成诵,通过诵读,把主观感受同作品统一起来,也就是把“我”(欣赏者)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从而获得身l临其境、神会其中的审美感受。它有以下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有关文学鉴赏教学的内容占有不小的比重.尤其是与新的课程标准相配套的语文教科书(包括课外读物)中的文学作品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一般的来说.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师对于文学作品的认识以及在进行文学鉴赏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一、指导鉴赏,掌握方法指导鉴赏,就是抓住材料中的基本篇目,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解释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欣赏作家的语言艺术。其目的是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何指导鉴赏,方法具体多样,概而言之,必须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树立整体观,切忌胸无全局,单篇独赏。每类(或每个单元)乃至每篇课文在整个教材中  相似文献   

12.
鲁培丽 《湖南教育》2004,(13):26-26
一、风格:语言的整体把握1.把握风格迥异的诗词作品“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等诗词名句,虽然作者不同,时代不同,但是“雄健豪放”的风格是共同的。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今宵酒醒何  相似文献   

13.
14.
15.
桑哲(以下简称桑):王老师,东方文学在我国语文教学中不够重视,除了欧美作家作品外,您认为比较经典的,给您印象最深刻的作家作品有哪些?  相似文献   

16.
一、建构主义的文学鉴赏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在原有基础上的重新建构,这种建构不是简单的拼合,而是学习者充分发挥自身的认知潜能,经过自己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使所学知识在更高层面上形成新的融合。文学鉴赏中,就意义建构而言,文学鉴赏活动是一种商品格的认知重构过程。从形式上看,文学鉴赏是阅读主体和客体间的双重对话及心灵沟通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作品塑造的感性形象借助文字符号通过语码转换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渗入到读者感情世界;与此同时,阅读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从更深层次解读作品,感受作品,  相似文献   

17.
陈文忠 《学语文》2004,(5):30-31
从文学课堂到专业刊物,对小说戏剧人物的评论,常会见到这样一种似是而非的做法:把纯然虚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文学人物,视为具有自然生命、真实存在的现实人物或历史人物,然后把人物的命运遭遇直接归结为人物自身的生理或心理的、道德或观念的因素;进而,对正面人物的分析变成对其高洁品格或忠贞爱情的热烈歌颂,对反面人物的分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文贵曲。诗歌也不例外。直,则明白晓畅;曲,则寄意言外,委婉含蓄。读之则摇曳生姿,思之则余味无穷。有些事不宜直说.有些不便直说,诗人采用了隐喻手法.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类诗给初学者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就是说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要研究其意象,分析其环境,深掘其含意,把握其况味。怎样阅读欣赏这类诗,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看法。  相似文献   

19.
无数语言教学实践表明,只有鉴赏出现在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才会显示出独特的精彩和亮丽,人们才会对语文课刮目相看,肃然起敬。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文学鉴赏呢?  相似文献   

20.
鲍忱 《学语文》2004,(3):14-15
公元267年(西晋秦始三年),文学与政治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对话:晋武帝征召亡蜀文臣李密,先拜郎中,后拜太子洗马。诏书切峻,郡县逼迫,急于星火。而李密却表以陈情,拒不赴命,亡国贱俘过蒙拔耀,竟然不识轻重通慢皇命,下场可想而知。但结果却出人意料而富于戏剧性,不仅没有引起天心震怒,反而迭受恩赏,只能让人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