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8,(8):110-110
《守住生活的阳光——晏乐安笑谈人生随笔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晏乐安现任孝感日报社副总编辑。该书收录了晏乐安同志在孝感日报“生活话题”专栏发表的随笔110篇。这些文章运用伟人、名人的故事及丰富的哲理,与朋友促膝谈心。成为读者“心灵诗意的栖居地。  相似文献   

2.
《世象微言》(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是晏乐安同志出版的第三本书。他的第一本书是《一个记者的理论与实践》.出版于1994年。第H本书《给“上帝”送去温暖》(通讯选),出版于1996年。作为一个四十刚出头的年轻人,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就出版了60余万字的新闻作品,足见其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专业能力的丰厚。如果说《一个记者的理论与实践)},是晏乐安步入新闻专业理论阶梯的话,那么,《世象微言)}(以下简称《微言》)则标志着他攀上了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又一个制高点。他写的这本书是报纸言论集(也称新闻评论),不论是思想深度,理…  相似文献   

3.
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守住生活的阳光——晏乐安笑谈人生随笔集》,于6月13日开始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上柜发行。该书是孝感日报社副总编辑、湖北新闻名人提名奖获得者晏乐安撰写的第五本书。此前,晏乐安曾出版了新闻论文集《一个记者的理论与实践》、通讯集《上帝需要温暖》(该书入选当代中国记者丛书)、言论集《世象微言》及头版头条通讯集《心路通途》。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孝感日报社副总编辑晏乐安继新闻论文集《一个记者的理论与实践》出版后,新闻通讯集——《给“上帝”送去温暖》又入选《中国当代记者丛书》,于7月中旬正式向全国发行。该书收录了晏乐安同志采写的99篇通讯,共24万字。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儒家最主要的经典之一,关于它的得名历来多以为是因根据“论”的“论纂”之意。但本文认为我们可以借用“右文说”的观点来考察这一问题,即凡从“仑”得声的字多与“条理”、“规则”这一涵义有关;而《论语》之“论”之所以应该读为平声,则又是一种破读。故而,“论语”就是“伦语”,也就是一本阐发人生伦理规则的图书。  相似文献   

6.
《世象微言》(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是晏乐安同志出版的第三本书。作为一个四十刚出头的年轻人,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就出版了60余万字的新闻作品,足见其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专业能力之一斑。 《世象微言》这本书是报纸言论集(也称新闻评论),不论是思想深度,理论底蕴,还是语言文字,都达到了相当水平。据统计,收集在这本言论集的共有242篇文章,总共刊登在67家报纸上,其中有9家中央级报纸,19家省级报纸,39家地市级报纸。 古人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正由于这些言论具有一定的质量,才得以在东西南北中的各类报纸上发表,并且连续五年获中国地市报好新闻和湖北新闻奖的好言论奖。 晏乐安十分勤奋,他常常黎明即起读书写稿。不管晴天雨天,节日假日,只要有线索,都是闻“新”而动,真正是全天候记者,《微言》中的言论,大都是1995年至1997年发表的,平均4天就有一篇言论见报,可见付出的辛劳。  相似文献   

7.
严农 《军事记者》2004,(11):63-64
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之后,先父严怪愚到了徐州。同旅社住的一位《武汉日报》的记告诉父亲,说:“名记范长江明天便要到徐州来了!”语意中似挟讽诮。父亲说:“本是名记嘛!我们欢迎!”他愤愤地说:“什么名记?!我就不信那一套!未来之前,先创气氛,要别人为他准备住处,安排生活;既来之后,又大宴宾客,到处拉扯,简直像个大官僚!老实说,没有《大公报》这块牌子,凭他的本事,他‘红’得起来吗?”(长江当时是汉口《大公报》战地特派员)父亲说:“我佩服的倒是他的本事,而不是《大公报》这块牌子。  相似文献   

8.
朱德庸新的漫画集子《什么事都在发生》.以机智幽默的四格漫画见长,在方寸之间挥洒自如,让人“马上看,马上笑”。然而他却在热度直线上升之时,跳脱以往的四格疆野,开拓全新的创作手法一这就是他开拓性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认为自己“在人生转折当口,突然迫切想要创造的一部”。按朱先生的说法.这整整一周都忙于接触“窗子外”那  相似文献   

9.
离休前任新华社甘肃分社社长的高级记者林田,最近出版了他1949年的随军作战日记《大军西南行》(新华出版社出版)。他的第二本日记是从四川随军步行进藏时记的,也马上就要上市。第三本是西藏民主改革的日记,已在整理。我在重庆抓到一本《大军西南行》,颇具吸引力,一口气就读完了。林田真是个有心人。当年他渡过长江到南京,上级让他到江西上饶随第二野战军十六军进军大西南。  相似文献   

10.
(一)我听《中国国防报》的编辑们讲,目前在全国后备力量战线,真正能写“大部头”的首推王国龙。仅今年,他就连着推出《巾帼光辉映国防》、《百年回归警示录》、《走向大国防》、《步入法制化轨道》等4篇长篇述评,分别在《中国民兵》和《中国国防报》发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他还出版了10部书,其中报告文学集《奇人奇事》、《长城在微笑》讲入香港市场;《新闻写作知识与作品选》,被初写新闻的同志认为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经再版,现仍脱销。今年,他一次性地出版了两本专著,一本是《知我长城》,一本是《群星璀灿》,还有一本…  相似文献   

11.
《论语》本是一册记述孔门师徒言论的书。但内中也有一些记行记事的细节。孔予作为教书先生,在他学生眼里,要么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罕》),要么是“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子张》),是那样高大伟岸,又是那样飘渺抽象。一遍读过,合上书本想要默一默老夫子的面貌,虽然老先生的正面形象多是在谈仁说礼,但从一些细节里却彰显出他的侧影,将他还原成一个可亲可近的普通老头儿。  相似文献   

12.
再论“妖魔化中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再论“妖魔化中国”□李希光[编者按]本刊1996年第5期曾经刊登李希光《“妖魔化”中国的背后———美国传媒是如何讲政治的》一文。刊发后不久,一本由他参与写作的相同名称的书在北京问世,并引起国内外舆论界的关注与重视。《再论“妖魔化中国”》可视为前文的续...  相似文献   

13.
朱正 《中国编辑》2005,(1):73-74
这是朱自清先生的一部选集。说到选本,我就想起他创造的“碰本”这个名词。他在《论中国文学选本与专籍》这篇文章里说:“我说的选本是指用心选出来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而言;至于随手检阅而得,只要是著名的人著名的篇。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06,(35):16-17
“胡玫?……” 如果上街随便拉住一个观众。马上向他说起这名字,被问者很可能会眼前一懵并且非常陌生;可只要我再一改口提及新近筹拍的电视剧新版《红楼梦》、《雍正王朝》或者《汉武大帝》。被问者可能又会眼前一亮.然后说:“噢!想起来了……是个女导演?” 就是这个女导演。已经热播过的两部大戏无论《雍正王朝》还是《汉武大帝》播出之后都反响强烈而且争议巨大。可一到这时.胡玫又会主动躲到幕后,安安静静地观察、关注所有观众的反应。当她接任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关注时,媒体上又恰恰最难找到她的踪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在“格子田”里辛勤耕耘了5年,300多篇稿件在报刊电台“露脸留声”,其中16篇作品获奖,两次荣立三等功。他,就是济南军区某坦克师战士报道员──石磊。人不可貌相。面对身高只有1.70米,脸色清瘦,貌不惊人的地,笔者很难把他与那见报稿数联系在一起。但当我们细嚼品尝他那4大本厚厚的见报本时,他的形象“高大”起来。当笔者问及他是怎样在报道岗位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时,他眨闪着那双睿智明亮的眼晴,腼腆地一笑。入伍前就曾是“真、善、美”文学社社长,在全国性《学语文》、《中学生作文》刊物发表10多篇文学作品,有3次获奖…  相似文献   

16.
2007新年伊始,上海《新闻记》杂志第1期刊发了《2006年十大假新闻》一,对06年度国内媒体报道的上百条产生了一定恶劣影响的假新闻进行盘点,评选出年度“十大假新闻”。它们分别是:1.《华商报》刊发的“法国导演起诉《吉祥三宝》抄袭”;2.《兰州晨报》的“垃圾场惊现儿童残肢”;3.《华西都市报》的“扫墓祭祖烧“别墅”将被查处”;4.《上海证券报》“银监会拟发退市令三城商行受警告”;5.《新化报》“腰围1.75米松原孕妇至少怀了五胞胎”;6.《信息时报》“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7.《今日早报》“大雨袭杭百舸归”;8.《中国经营报》“铁道部酝酿火车票中加铁路建设费”;9.《民主与法制时报》“深圳中级法院的日常工作由深圳市纪委代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儒家最主要的经典之一,关于它的得名历来多以为是因根据“论”的“论纂”之意。但本文认为我们可以借用“右文说”的观点来考察这一问题,即凡从“仑”得声的字多与“条理”、“规则”这一涵义有关;而《论语》之“论”之所以应该读为平声,则又是一种破读。故而,“论语”就是“伦语”,也就是一本阐发人生伦理规则的图书。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近年来众多学者经常探讨的话题,关于舆论监督,艾丰做得多,说得少。做的方面,家喻户晓“中国质量万里行”开创了90年代大规模强声势舆论监督的先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的方面,他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曾两次上交提案,强调舆论监督,其主要观点见于其新著《一个中国人的世纪宏论》之中。笔者结合艾丰“做”和“说”两个方面,试对艾丰的舆论监督思想作些探析: 一、“舆论监督是一个法宝” 在《一个中国人的世纪宏论》之中,艾丰提出“舆论监督是一个法宝”,这是在总结我国新闻改革二十年的经验,并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06,(15):F0003-F0003
初见杨杰时是难以把人与名对接上的,一个穿着便装.背着双肩书包的瘦小男孩.活脱一个大二学生,只有脑后至腰的长长辫子可以把他与在校学生区隔开来,因为这一条蓄了七八年的大辫子应该不是一个学生能随便可以留得下来的但是在坐下来与杨杰细细交谈了几分钟后.你马上就会确定面前这个小男生就是广告“江湖”上流传的小才子.因为在谈到广告时.他的热情会马上感染到你.他的专业更是马上就折服了你。  相似文献   

20.
龙滢,长发垂肩,同事们常戏称其为“小龙女;但我们这位“小龙女”却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商务通”。 这些“雅号”是怎么得来的? “小龙女”的“独门功夫” 尤滢199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在洪商集团工作两年后,进入《楚天都市报》,在经济部从事采编工作至今。金庸小说中的“小龙女”能在蜜蜂的翅膀上刺字,而龙滢也有这门功夫:从一些极细微的小事中做出好新闻。 龙滢逛商场,看到女顾客试口红,她马上想到了卫生问题,写下《一支唇膏众人试用》;在超市碰到一只大花猫,马上追根溯源,写出《商场养猫捉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