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西方文学理论的起源分别始于先秦和古希腊,先秦文论中提出“诗言志”,认为文学的本质偏于表现,古希腊文论中则提出“摹仿说”,认为文学的本质偏于再现;先秦文论中对文学的审美价值认识是附着在文学的政治功用上的,认为审美价值存在,但最终是为政治教化服务,古希腊文论则是系统地对文学创作进行研究和论述,提出了具体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2.
不同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决定着人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实践和一切文化活动,其中包括惯用的理论表达形态以及审美活动和审美心理等。  相似文献   

3.
诗性蕴涵着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跟我们哲思的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论的逻辑起正是由此展开,不论是“诗化”、世俗文化,还是诗的神性化,都是一种对感性的经验的依赖,这导致特性的泛化和诗化的文论意识的蔓延。我们的文论虽然逐渐观念化、抽象化,也构成了诗性的批评系统。但这种话语一旦定型、成熟之后,文论的意象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就会受阻。同时,面对西方的话语的大量的浸入,却有一种“失语”的迷茫。文论的现代话语的建立,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并进行了一种深刻的理论反思和学理的梳理。  相似文献   

4.
近年我国文学理论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地说,西方文学理论研究相对活跃,文学基本理论研究比较薄弱,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日渐被边缘化.为了文学理论的繁荣发展,研究主体要挣脱某些枷锁,并科学预见到未来文学理论研究可能出现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6.
王蒙的文学理论具有随缘布置、触物而鸣、生动形象的感悟性。同时,他的理论思考,又具有总是考虑“个别”和“例外”的相对性特征。这便构成了王蒙文学理论的实践理性特色,即从文学实践中来,又返回到实践中,并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和校正。  相似文献   

7.
走出《文学概论》的教学困境,首先必须明确认识到《文学概论》教学方法的实践性、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因而,在具体的教学思路上应该以文本鉴赏作为突破口,在文本解读中使学生达到诗性与理性的融合;在文学批评实践中实现知识输入与思想输出的互动;最后,通过审美境界的生成使学生实现人格与思想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诗歌一直被誉为“诗史”,而杜诗中“诗”与“史”是什么关系?本从新历史主义角度出发,结合古今有关评论,认为杜诗的“史”是虚构(也即诗化)的历史,而“诗”又往往用“史笔”,在艺术思维中用“诗性”的艺术思维,三相结合,形成其“诗史”之表达形式。“诗史”与一般史书的不同,在于其虚构历史和诗性艺术思维,而与一般诗歌不同则在于其运用“史笔”与作表现出来的史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性内涵出发,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诗性困境:功利主义的盛行遮蔽了诗性的眼睛,预设思维的固守延缓了诗性的脚步,规训教育的尊崇淡化了诗性的风韵,理性思维的泛滥抑制了诗性的脉搏,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想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就应当构建天人合一的诗境,涵养物我舍一的诗心,凝练德美合一的诗情,言说情理合一的诗话。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的理论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优秀文学理论教材的出现。通过对过去几十年来影响最大的几部文学理论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以看到,其背后反映出不同的编写理念。有的编者主要把理论理解为一种批判性话语,也有编者把它理解为一套批评工具。人们对于文学理论的本质和功能的不同理解影响了教材编写的不同路径选择。文学理论不同于科学意义上的“理论”,它虽然也不能脱离实践,却并非对批评实践的归纳概括,而是对它的反思甚至是批判。理论当然也应该对批评实践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但其功能却不局限于此,而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的文学研究活动更加具有反思意识。  相似文献   

11.
The Teacherly Practice of Literary Theo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现行硕士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必须重构。现行教材比较重视"理论"本身的分析,忽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必然性的深厚背景分析,缺乏历史说服力。现行教材比较重视孤立的"板块"理论和国别的"小实践"的分析,忽视整个科学社会主义大运动"大实践"的分析,缺乏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般规律性的分析总结。现行教材忽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与时代主题关系的分析,缺乏整体上的时代把握,没有从整体上、从发展趋势上探讨和论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与时代主题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胡应麟是明代中后期重要的文献学家,他和杨慎、焦竑、陈耀文一道被誉为明代中叶的四大博学家。胡应麟为明代的文献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明代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学风下,他提出了"会通""理解之同情""实事求是"等文献学理论,另外他将其理论贯穿在他的典藏、目录、考证等文献实践工作中,推进了明代文献学的发展,成为明代学术圈独树一帜的学者。  相似文献   

14.
文学理论双语教学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两种思维、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优化选择教学内容,规范、生动、富有表演性地使用教学语言,大力吸引外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人才从事文学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5.
Building on the idea that "discourse does ideological work" (Wodak, 1996),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school leaders use metaphors that convey as well as construct concepts of diversity, intergroup relations, and equity. The author draws on data from interviews with school lea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o were focusing on improving race relations in their schools. An analysis of metaphors in these interviews reveals differing ideologies of equ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Based on this analysi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s for school leaders ought to include a cri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 to enhance leaders' awareness of the way discourse creates and reinforces ideologies, and to enable them to use language strategically to support equity-based reforms.  相似文献   

16.
余小茅 《教育研究》2012,(1):134-137
历史上,血脉和文脉将传统中国社会以家庭(家族)为基本单位的书香门第(书香世家)承传了两千余年。实践上,个人是建构书香中国的实践路径之起点,家庭是建构书香中国之实践基地,学校(社会)是建构书香中国之有力"抓手",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建构书香中国之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人类学学科建设经历了从照搬、移植西方相关理论到自觉的本土实践的过程.反思中国文学人类学建设的自律性问题,是在当下人文时空内对古典知识话语合法性的确证和再审,这是对学科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重新判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独特的存在形态,使得传统的文学研究模式正转向立体的人类学策略.因此,文学人类学以及审美人类学应该站在更为宏阔的制高点上把握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人类学现实和当代中国多元化审美样态.  相似文献   

18.
教师知识的批判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位教师都会因自身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家庭环境、受教育经验等使其带着某种前提进入教学,由此也就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也表明个别化的教师知识在教师工作中的独特价值.以往,由于对教师的工作性质的误解,其内容被界定为"传授知识",致使教师知识的情景性、动态性与个别性被漠视,教师的教学行为被扭曲.要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就要关注他的缄默知识与实践智慧.为此,要充分认识到转变教育观念、反思和行动研究在教师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论话语在当今只是一种知识形态,对中国文学日常生活缺乏影响。现代时期,一般性文学理论实际上可以区分为“古代文论型”和“西方文论型”两种类型。建立一种庞大的、包容中西的文学理论体系,将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立场以及不同的批评方法融合在一起,这不过是一种理想,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中西方文论之所以只能整合,不能融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是异质性的。“重建”不应该是推倒重来。“古代文论型”与“西方文论型”两种文学理论可以并行存世。  相似文献   

20.
文学理论课程具有阐释性、实践性、体验性的品格。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实践中,要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兴趣,提高其理论思维能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改革考核方式,教学效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