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淑湘先生说:“天天看书看报,天天看见错字。”这说明在汉字领域里,错字存在的普遍性,长期性和严重性。这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素质和一些人的学风问题。不少人面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可是,吕淑湘先生却著书撰文,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而战斗着。《错字小议》一文即是最好的证明。“错字造成阅读上的困难”,这句话,有着丰富的内容。作者抓住因错字而造成的阅读上的困难的因果关系,为广大的读者群着想,指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思考】吕叔湘先生的文章向来以“语言简淡平易,析理精深细密”著称,在本文中从取材、立意到说理、议论,也处处体现了吕先生的这一特点。他以一个语言学家所特具的敏感,紧紧抓住在书报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人们又往往司空见惯、习焉不察的错字现象,通过旁征博引、仔细甄别,不仅剖析了造成错字的多方面原因:而且论述了错字给读者阅读造成的种种困难。全文没有抽象的议论,空洞的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四册(必修)选入的《错字小议》一文,是一篇针对性强、论据丰富的好文章。但细读一下,不难发现全文列举的二十个事例论据中,有两个例子作为论据不够恰当,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现摘录于后,求教于大方之家。 例一:考试合格,给予一年左右时间自行复习,补考不及格,取消顶替资格。(《光明日报》1981年10月6日第一版“职工子女顶替要认真进行考核”条)  相似文献   

4.
吕叔湘先生的《错字小议》有三处疑点: 一是题为《错字小议》,但文中举的例子并非“错字”,而全是“别字”,这就有些题文不符。作为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大家的吕叔湘先生,不可能不知道“错字”和“别字”这两个词语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尽管“别字”俗称“错字”(即用错字),但评论语言文字的专业性文章,还是应该使用规范的、专业的术语为妥,更何况是名望极高的语言文字学大家呢。 再是选例失察。文中选了1981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的一则报道《“启示”的变化》,作为正误共处的例子,余以为是误解了原作者的本意。纵观这则报道,原作者是以“遗失启示”到“招领启事”的变化,表明母校学生不仅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先生的《错字小议》一文,在选例时有失当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现不揣浅陋,试陈陋见。①考核合格,给予一年左右时间自行复习,补考不及格,取消顶替资格。关于这一句的错别字,作者是这样分析的:“再把一条新闻从头看一遍,十之八九是在‘考核’和‘合格’的中间漏排了一个‘不’字。这个‘不’字  相似文献   

6.
吕叔湘先生在《错字小议》一文中说:“天天看书看报,天天看见错字。”时过十几年,错字现象非但没有改变,反而越发严重。报章杂志和一般书籍的错字且不论,就连高中语文教材也经常发现错字,仅一九八八年以来,笔者从全国统编高中语文课本中就发现错字七十多处。本文试图举些例子,谈谈看法。 先说说形似的错字: ①现(既)“反对前人留下来的‘奴才家法’”,又不否定“一切合乎科学的方法”。(1988年版本,第三册第100页) ②一部分就正因为老实人不“打落水狗”之敌(故)。(1988年版本第四册第63页) ③这两首诗(词)借景抒情……(同上第176页) ④如“布衣”代末(未)做官之人。(同上第316  相似文献   

7.
残剑说:“一个人的痛苦,放在天下便不再是痛苦。赵国的痛苦,放在天下也不再是痛苦。”现在已不再是武人的天下了,侠客自然也就不存在了。可我们依然在寻找英雄,因为英雄是真正有血有肉,敢于面对自己良心的人。  相似文献   

8.
9.
在进入这个论题之前,我想从一个阅卷教师的角度介绍一下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作答情况。从2002年开始,我参加了历年来辽宁省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其中最为强烈的感受就是,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正在悄然下降,仅从卷面来看,错别字的数量呈逐渐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对于《雷雨》中的鲁大海,近年新版的文学史专著都论之甚高。如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鲁大海这个人物虽然写得不够丰满,但作家对他赋予了很大的热情,这是体现作家社会理想的形象。”林志浩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则认为,“鲁大海的登场,把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带上了话剧舞台。鲁大海的出现,给作品的阴郁气氛增添了一线光明,作者是把他当作一个无产者的形象来描写的。通过他,作  相似文献   

11.
省编高中第三册语文选编了古文《张衡传》,其中有一处断句看来是沿用老版本的句读,我们几经磋商琢磨,认为是错误的,特提出来商榷。本文第三段关于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的一段说明文字是极其珍贵的科学文献。它说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观测地震仪器的外形、机关构造、作用及意义等,比欧洲科学家创造的地震仪要早一千七百多年。由于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对于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素来不重视,所以张衡在地震方面的研究发明,不仅得不到他们的支持,而且连仪器本身也没有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救风尘》的一点民俗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救风尘》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创作的一部喜剧,敷演风尘女子赵盼儿以风月手段战胜花花公子周舍,营救结拜姐妹宋引章的故事。历来人们在分析赵盼儿得胜的原因时,多从二人性格的对立,从赵盼儿的性格入手。这固然是她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但剧中有关“羊、酒”的习俗,提醒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不应忽视民俗习惯对人们心灵、精神的制约,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家教委政教司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试用本),在总体部局上大体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次序来安排其内容的。这一教材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度严整的不可分割的科学体系,把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融为一体,这对于学中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我认为这种次序安排的不足之处是未能很好地体现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原理》的次序安排应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同时按照人们理解、掌握、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实践次序来进行。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看,从人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过程看,《原理》把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认识的实践基础和辩证运动放在体系的起始处是不够合适的。如果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体系的起点应是人类与自然界的本质关系——劳动,由此展开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诸范畴的矛盾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讲述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机械基础》课上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对如何才能学好<高等数学>课程做了一定的探讨,同时,本文提出了激情数学的观点,提倡兴趣教学.  相似文献   

16.
《社戏》是鲁迅先生作品中一篇展现儿童生活的精品,作品通过刻画平桥村一群农村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突出表现这一主题,作者在选材与谋篇布局方面都作了精心的设计与构思。但在仔细研读和分析以后,  相似文献   

17.
《地质之光》反映了地质学家李四光为祖国社会主义事业而献身科学的动人事迹,对于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无疑是有益的.但是,作为典范文章列为中学语文教材,有些地方似乎还值得商榷.一喧宾夺主课文第一部分第二层(即第三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本文主要谈这一层)写周总理看望李四光夫妇,作者选取这一典型事例,按照常规,一般有这  相似文献   

18.
<救风尘>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创作的一部喜剧,敷演风尘女子赵盼儿以风月手段战胜花花公子周舍,营救结拜姐妹宋引章的故事.历来人们在分析赵盼儿得胜的原因时,多从二人性格的对立,从赵盼儿的性格入手.这固然是她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但剧中有关"羊、酒"的习俗,提醒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不应忽视民俗习惯对人们心灵、精神的制约、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每每讲到张爱玲的《封锁》,就想起那个比喻“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往前移──”。这句话总提醒着我,让我对生活多一层警醒。《封锁》要写的其实不是封锁时的故事,她要写的,她真想表现的是“封锁”外的那些东西,那些细节,而封锁中的故事,不过是个陪衬。封锁了,电车里的一群人中,“零零落落也有人说句把话”,有人“下结论道:‘总而言之,他别的毛病没有,就吃亏在不会做人。’另一个鼻子里哼了一声,冷笑道:‘说他不会做人,他把上头敷衍得挺好的呢,’”又有“长得颇像兄妹的中年夫妇…  相似文献   

20.
鲁迅出版了《呐喊》之后,继续创作。一九二六年八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了小说集《仿徨》。鲁迅自评这些作品战斗的意气冷了不少,因谓之《彷徨》。过去曾有评论说:鲁迅的创作始于《呐喊》而终于《彷徨》,暗讽鲁迅创作上的没落。其实,并非鲁迅想停止呐喊。五四运动落潮后,新文化运动营垒分化;文苑寂寞,鲁迅感到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他因为找不到新战友而苦闷彷徨,却又未在彷徨中止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鲁迅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求索中继续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