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盲人,要获得独立生活能力,自立于社会,除了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更要克服观念上和心理上的种种障碍.因而,盲校德育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使盲童思想品德教育富有成效,我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盲生学会自我管理,即每个盲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教师要做好盲生学习与生活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生活即教育”。学校的学生生活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必须花大力气抓好。学生在校生活涉及食、住、玩、学等多方面的课余空间,需要学校各部门协调管理,各方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做好这方面工作,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习惯,有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校风,有助于创建团结互助、朝气蓬勃、文明整洁、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编码方式对盲生动作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抽取小学四年级、初中 2年级、高中 2年级的全盲学生共 3 6名 ,采用被试内设计 ,通过指导语分离出自由编码组、语言编码组、动觉编码组和表象编码组 ,操纵 3 0°、70°和 1 1 0°方位的肘关节动作。实验结果表明 :( 1 )盲生的语言编码方式有利于动作记忆 ,且编码效果随年龄的发展而提高 ;( 2 )盲生的表象编码方式有利于中等幅度的动作记忆 ;( 3 )盲生的动觉编码方式的动作记忆结果并不比明眼人好 ,且不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进生活、回归生活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要  相似文献   

7.
8.
施银娣 《教师》2012,(16):32-32
生活化,是贯穿思想品德新课程理念的一条红线。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有着极大的借鉴作用。我们应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品德课”为“生活中的思想品德课”,扩大学思想品德和用思想品德的时空界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想品德、运用思想品德”,再到生活中去广泛地运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德。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全盲学生为被试,开设专门的精加工学习策略训练课,探讨表象和言语在盲生理解记忆中的功用,考察盲校开设学习策略训练课程的可行性及对盲生理解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专门的精加工策略训练课能提高盲生理解记忆的水平,在短期内低年级盲生效果显著,对高年级盲生更多地促进信息的理解、消化以及提高学习策略意识水平;对盲生学习表象值配对组无显著影响,对学习缺乏知觉经验的信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低年级盲生更显著;表象和言语在盲生理解记忆中起中介作用;针对盲生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专门的精加工策略训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首先做到传授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举。以知识引导行动,学校和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在现实生活和各类活动中经受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封闭式教育无疑是培育温室里的花朵,在温室里娇嫩美丽,但他是经不起风雨和挫折的,有人认为青少年时期思想品德等是塑造时期,让他们远离社会的污秽,不感染上恶习与杂念,等到成熟以后再推向社会,实际上这是  相似文献   

11.
郄雪龙 《学周刊C版》2014,(2):212-213
思想品德课虽改变了原来“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如何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思想品德课堂的花朵绽放在生活的土壤之上.就成了我们这些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最基本的理念是回归生活。因为离开了生活,思想品德教育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话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相似文献   

14.
时下的一些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围的生活自然地连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同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我从以下三方面浅谈"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教学多以道德概念的识记、理解与背诵为主,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的低效性。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应该从社会生活中开展。要把学生已形成的正确道德认知,通过鲜活的生活主题,转变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践行,让生活体验升华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6.
17.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必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钟红梅 《教育》2012,(10):50-51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杜威曾提出过"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产生,有生活便有教育。但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教育与生活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由于无视其生活根基而导致了理想化、形式化、教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一些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对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儿童自主实践,从而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  相似文献   

20.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育的缺失,严重限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生活化教学",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经过多年教学研究,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进行生活化探究。一、贴近生活,让学生真心实意地去感受在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