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互动"作为新课堂的一种价值取向,已成为很多思品课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思品课堂中仍不乏存在一些低效甚至无效互动,不利于有效教学的开展。如何让课堂成为"动感地带",打造有效的"互动课堂"?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的互动实践,对思品课堂"有效互动"的路径选择作一点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构建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地发展,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可巧用以下方法:游戏体验,身体力行,激发探究欲望,实现师生和谐互动;乡土文化入课堂,缩小思品课堂与学生心理距离;时政热点巧入课堂,赋予思品课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巧用"聊天法",营造民主课堂氛围,激活思品课堂,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个体来对待,在培养和提高学生智能素质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培养他们的健康的情感、诚信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让思品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是每个思品教师的心愿和追求。要在40分钟的课堂上做到这一点,有效的做法就是:教师要精心营造真情课堂,给课堂以生命,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思考、讨论、经历、体验、感悟……思品教育必须渗透于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故事、案例、情境、活动中,融合在师生都能彼此投入的氛围里。作为思品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构建真情课堂,用真情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让良好的德性在学生“心灵的颤动”中形成。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更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思品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大多是通过课堂提问来完成的,所以课堂提问的有效度决定了课堂的有效度。现笔者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体验来尝试探索如何致力创设有效提问的思品课堂,力争能通过有效互动来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对思品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会利用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等课堂资源,还要重视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即通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及时捕捉并有效运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对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有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作为教师,我一直努力探索提升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思品课有效的课堂教学?有效思品课堂的标准是什么?思品课有效的课堂是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是能够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的课堂;是能够使教师体验挑战,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个人认为一节有效的思品课应该具备以下标准。  相似文献   

7.
如何构建良好的初中思品课堂心理环境?这是我们思品教师一直在探索的课题。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的心理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两方面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课堂教学将起到潜  相似文献   

8.
正平台互动课型是有效教育(EEPO)的重要课型之一。笔者认为,教师用平台互动方式组织思想品德课堂,首要任务是要确定关键项。关键项是指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关键知识点(重点、疑难点)、能力点、考点、信息点、方法点、思维扩张点、创造点、思品点、合作点等基本点,关键项是构建多向度平台、交互与强化、讲评与检测的基础。要实施有效的平台互动教学,必须确定有效的关键项,要明确"教什么""学什么"和教学活动预期  相似文献   

9.
基于“构建初中主体互动教研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初中思品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的研究来探索“互动教研”模式.文章从“互动教研”工作开展的情况及所得,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明“互动教研”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讨论的有效性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从上、从善,树立正确“三观”,从中渗透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鲜度,在思想品德课中真正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鞠欣 《小学生》2022,(10):25-27
课堂互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当中发挥主体地位,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发散思维,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与学生展开互动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从“加强师生互动的意义,师生互动所存在的问题,提升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三个方面入手,阐述教师如何在教学时有效展开课堂互动。  相似文献   

11.
师生互动是传统教学中人们旱已非常熟悉的教学模式之一。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师生互动依然十分必要。远程教学下师生互动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远程教育中的师生互动包括网上互动,课堂互动和平时互动,师生互动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是重要的操作性课题。  相似文献   

12.
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交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必须加强有效师生互动策略研究与应用的依据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具有师生互动的本质属性,二是课堂师生互动的教育价值,三是当下中小学课堂师生互动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改进。实现有效师生互动的主要策略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策略,以启发探究为基本策略,以反馈调控为强化策略,以人际合作为深化策略,以开放教学为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异化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师生关系。知识形态的迁移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异化。而以"人本主义"教育哲学观为基础,以"交互性主客体观"(主体间性)为内涵,以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师生对话与互动为基本特征,以导学关系为载体建立起来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成为缓解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将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This systematic review draws from and builds upon the results of a meta-analysis of the achievement effects of 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 treatments in distance education: student–student, student–teacher, and student–content (Bernard et al.,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9(3), 1243–1289, 2009). This follow-up study considers two forms of student–student interaction treatments, contextual interaction and designed interaction. Typical contextual interaction treatments contain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student–student interaction to occur, but are not intentionally designed to creat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By contrast, designed interaction treatments are intentionally implemented collaborative instructional conditions for increasing student learning. Our meta-analysis compared the effect of these two types of interaction treatments on student achievement outcomes. The results favored designed interaction treatments over contextual interaction treatments. Examples of designed interaction treatments and a discussion of study result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 and online learning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发展的需要,华侨大学在泉州、厦门两市分设校区。跨校区双向互动教学系统的建设是实现两校区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主讲教室与接收教室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系统的运行与教师进行语音和视频的双向交流,实现两校区教学的便捷化。  相似文献   

16.
远程教育中的互动的精神理应贯彻到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本提出利用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平台使教、学、管紧密关联,各要素之间实现双向多层互动的信息共享与互通,构建一个科学有序的教学教务管理系统,从而既体现出管理与学生、管理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层互动,又体现了教育群体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达到信息沟通畅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明研究课堂有效互动的理论意义;列举当前课堂存在“虚假互动”的种种表现;研究课堂互动的四个维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师本互动;提出确保课堂有效互动的措施:给出分别以对话、合作、交往、自主、探究、生成为特征的新课型的含义及评价要点。  相似文献   

18.
符号互动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互动论是21世纪初期在西方社会学界出现的研究微观层面的一种理论,它强调人类能够通过制造和使用符号进行交往。互动理论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学校内部各机构之间的互动、学校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对学校的发展起着监督和促进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受教育者才能够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师生互动类型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师生互动关系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国内外的研究者按照师生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师生行为、师生之间的不同情感以及教师的行为作风、师生行为的对象、行为属性和师生互动方式等划分标准将师生互动类型划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教师命令式、民主协商式和师生互不干涉式;师个互动、师组互动和师班互动;等等。而以师生互动中权威的主导地位为划分标准,可以将师生互动划分为师权型师生互动、生权型师生互动和平等型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主体性,变"讲堂"为"学堂",变传统灌输式为学生探索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针对"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做了浅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