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研究表明,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个体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往往是师问生答,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主要表现为一种被动地接受。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长期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这种“去问题教育”导致教育对象问题意识的淡化和批判精神的缺失。心理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问题性思维品质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问题的发现以及问题的及时解决,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遗憾的是,我们往往习惯于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行为的转变.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的权威性传授转变为师生的平等对话和交往: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离开了教师的指挥棒,学生就主动不起来了,我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驱使人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很难进行思维,更谈不上创新。陶行知先生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正>古人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韩雪珍 《政治课教学》2002,(6):23-24,39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又推动着人们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潜能。为此,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相似文献   

9.
在课改日益深入的今天,培养问题意识和造就创新人才,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却存在较大的分歧,致使一些教师走向极端、“误入歧途”,或是对课改一片茫然、无所适从。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对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姚俊艳 《现代语文》2006,(11):57-58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摇篮。我们在语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人有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李鉴娟 《教育导刊》2001,(15):92-92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学生通过提问可以引导他们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考层次,发展创新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2.
陈玉英 《语文天地》2010,(11):44-46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和核心。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事物,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说,“发现了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相似文献   

13.
<正>很多教育工作者困惑:为什么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上学后的问题越来越少,到高中竟然一个问题也提不出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取知识。把阅读课文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心智,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如果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的技能而已,但是能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正说明他们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正说明他们善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数学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6.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而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的合理性、科学性、明确性,又能让学生在矛盾中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智慧火花,引起学物理的兴趣和对物理知识的探求、向往,增强求知欲。在日常教学中,提问也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手段,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就是问题意识。简略地说。学生问题意识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自觉地形成问题意识,最终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在人们处于认知矛盾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或现象,一般都会产生希望探求出问题答案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是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学而不思则罔,结合数学学科思维性、逻辑性、系统性特点,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此强化学生逻辑思维与科学素养。从营造良好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注重课堂反思、建构问题链条等方面,探索了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韦国富 《中学文科》2007,(10):13-13
孔子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苏格拉底也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可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