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用完全敞开的心灵去阅读、去感受,并把阅读学习的过程当成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达到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各种策略唤醒、增强和丰富学生的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通过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来体验文本的内涵,并与作者产生心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阅读就是尊重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一片阅读的自由空间;唤起心灵的体验,享受审视文本的乐趣,这也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懈的追求,让我们俯下身去,做学生学习的伙伴,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现代阅读学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一个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心灵拥抱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实现个人情感的交流、人生体验的沟通和生命意义的领悟,是我追求的教育理想,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着如下途径: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验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阅读教材的每一篇文童都来自于生活,阅读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我们理应重视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阅读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5.
一、体验内化——语文阅读的本原追求阅读活动离不开阅读主体的心灵体验。语文阅读教学,是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进行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阅读  相似文献   

6.
感悟,是一种充满灵性的心智活动,是一种情理交融的心灵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和真实的体会,才能让他们在与文本的心灵相互沟通碰撞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生命体验。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多元感悟,进行感悟教学,引导学生用灵动的思绪去触摸文本里的鲜活世界,感受文本中那跳跃的生命,在经历撞击、感悟等心智活动后,获得对文本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这种快乐的到来.让阅读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场所.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相似文献   

8.
语文选文是作者用心灵来写的,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带领学生用心灵去阅读、感受、领悟.面对格调委婉、意境隽远的文章《匆匆》一文,支玉恒老师以情感体验的方式,使学生在读写之中与作者的心灵交融,感受语言文字的灵性,领会作者的伟大人格、深邃思想和美好情操,进而实现教学情感的共鸣.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要引领学生用心灵去朗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诉.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弥补他们直接经验的不足,而且指引学生从心灵深处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学生直面作家、作品,用自己的眼睛阅读作品,解读作家的精神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抚摩作品,生成自己的人生感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用心灵去体验文本的深刻内涵,让学生深入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语文滋养每一个生命,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像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河,追本溯源,其源头便是在教材的课文当中所体现出的感情色彩。在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上,应该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提起相应的重视,让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感受到美好的情感和人性,从而使阅读教学可以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的特质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感悟、体验,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传承优秀的文化,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心灵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和感悟文本的实质内涵,最佳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12.
赵其美 《教育艺术》2005,(12):40-41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融贮着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切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丰富的情感、聪慧的悟性和敏锐的感觉就是生命的灵气。阅读教学,应点燃学生的生命灵气,让学生走进作品涵泳品位,与“作者”对话,发掘、丰富作品的意蕴,提高艺术的品鉴能力。由此,阅读教学将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共度的情感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学生的心智得以升华、生命价值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要靠什么方法来获取知识,阅读就是一种好方法。通过阅读,增强感受力,用无限丰富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丰富多彩的外在世界。一、阅读体验能培养学生捕捉、收集习作材料的能力新课改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捕捉习作材料,在生活体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阅读就是尊重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一片阅读的自由空间;唤起心灵的体验,享受审视文本的乐趣,这也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懈的追求.让我们俯下身去,做学生学习的伙伴,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阅读就是尊重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一片阅读的自由空间;唤起心灵的体验,享受审视文本的乐趣,这也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懈的追求。让我们俯下身去,做学生学习的伙伴,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学生的人生阅历、个人经验、心境、文化程度等决定了阅读体验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该如何处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可以从三方面去努力:给学生充分体验的时空,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珍视独特的体验,鼓励学生表达体验;尊重个体间体验的差异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黄蕾 《考试周刊》2011,(62):57-5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要让学生用真情去读.把自己的“情”融进文中去:要有明确的阅读目标:要去揣摩作品的描写角度。体验作者的感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心灵也会受到极大的触动.这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潮”才能真正进发出来,才能真正体验到阅读课堂的魅力之所在,真正地读出自己来。  相似文献   

18.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它对阅读教学作出了“质”的规定.它明确说明,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必须达成的目标之一.事实上,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仅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而且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能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读、去感悟,就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从而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下面,笔者就自己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的感受,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感悟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让学生得到多层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理解体验、交流感悟,让课堂"流动"起来:独出机杼巧设计——巧思引路让阅读趣味盎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引人入胜让阅读渐入佳境;一石激起千层浪——思绪万千让阅读点石成金。阅读,是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漫步,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阅读体验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赋予阅读教学新的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既然如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找到阅读的感觉,从阅读中得到营养和教益。因此,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