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歌曲旋律在声音训练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歌曲旋律的学习往往满足对音准和节奏这两方面的掌握。在歌唱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歌曲旋律的价值远不仅于此。我们应该在正确掌握音准和节奏这两方面的基础上,根据每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安排相应的练声曲,以此进一步挖掘歌曲旋律在声乐训练中的价值,以最好的声音完成歌曲演唱。要掌握用歌曲旋律直接训练声音的方法,提高歌曲演唱的能力。一、把握歌曲旋律与发声练习曲的内在联系我们平时所用的发声练习曲是一些经过浓缩、有特定规律可循的“歌曲”。而在许多声乐作品中,我们会发现歌曲中的一些旋律进行与发声练习曲…  相似文献   

2.
<正> 歌曲表现的艺术处理,必须严格地依据作品的创作意境、主题思想、曲式结构、风格特点、思想内涵,在歌曲主题的展开与音乐旋律的发展中,以歌唱的呼吸、发声、咬字三个方面的基本技巧进行歌曲表现的艺术处理,让视觉音符活起来转化成有声有色、扣人心弦的艺术形象,这就是艺术的再创造,即二度创作。歌曲的处理与歌曲表演的艺术性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因果关系,合理的艺术处理不但能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法,使歌曲其有一定的艺术风格,而且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歌曲主题,使歌曲的表现艺术更为完美。  相似文献   

3.
潮州方言歌和潮语歌曲的语音与旋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方言歌和潮语歌曲,同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潮汕(粤东)地区发展起来的地方艺术品种.由于粤东三市虽同属于闽南语系,而语言发音又不尽相同,各自创作的地方歌曲发音咬字不同,因此许多音乐爱好者对此两种地方歌曲各抒所见,争议不止.该文作者认为此两种地方歌曲各有千秋,其主要的区别是在歌曲的创作中对语音与旋律的处理,故从潮州方言歌的历史及演变、潮语歌曲的萌芽和发展、潮汕语音与旋律的协调与不协调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通常,人们由于各自的艺术素养、技术水平及审美观等方面的差异,艺术实践能力及个人的气质、性格的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感受、理解和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首音乐作品,不同人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及自身的表现特点而作出风格迥异的诠释。演唱后的效果自然也是不同的。例如:《牧歌》这首中国蒙古族长调民歌,不同歌唱家及声乐爱好者演唱,效果就不一样。有人把歌曲的旋律唱得极美,歌词意义也交代得清楚,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声乐课中所采用的声乐教材,大部分为中、外艺术歌曲。艺术歌曲的特点之一即其钢琴伴奏部分与歌词、旋律浑为一体,共同塑造歌曲的音乐形象,使歌曲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一般艺术院校在上声乐课时,不设专职的钢琴伴奏教师。笔者在弹奏声乐伴奏中感到声乐教师在上声乐课时,若能亲自弹奏歌曲伴奏,对上好声乐课,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一、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的热情,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歌曲的钢琴伴奏部分是根据歌词内容及旋律的需要而采用丰富多彩的和声效果及形式多样的伴奏音型,形象地表达歌曲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歌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歌唱艺术就是语言和音乐两者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综合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在歌曲演唱中,正确处理语言与歌唱的关系,将恰当的语气、语调与歌曲的旋律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把握音乐语言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地表现出歌曲的思想感情,才会使歌曲更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歌曲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需要演唱者从歌曲本身出发,熟悉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分析歌曲的旋律线条,去想象和挖掘歌曲的内涵.在歌唱中培养"内心节奏",把握好歌曲"感情的分寸",并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歌唱能力,从谱面走向生活,再由生活走向艺术,去感知、去挖掘、去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本活动以歌曲《跳到这里来》为基本旋律,通过听音乐做动作、教唱新歌、创编活动,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在具体设计上,为了体现歌唱活动娱乐身心的特征,以游戏形式安排活动。在愉快的情境中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目的: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2.根据歌曲旋律,发挥想象力创编歌词,并用不同的唱法表达不同的情感。3.充分享受歌唱活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教学设计思路 歌曲以它独特的旋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唱歌中学生的活力很容易被激活,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积极性也会很高。我注意到了在歌曲中调动学生说唱艺术很有发展潜能。如果在电脑课件的辅助下再加入动作的编排,  相似文献   

10.
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集技艺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基础课,是根据既定的歌曲旋律,在键盘上做出即兴伴奏。它是伴奏者将钢琴演奏技巧,键盘和声手法,作曲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旋律条件的限制下的艺术再创作。  相似文献   

11.
声乐教学是高等艺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音乐艺术的主要形式.作为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如何在教授声乐演唱技巧的基础上,准确地分析、研究声乐作品,使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和音乐意境,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从歌曲旋律的学习、节奏的把握以及咬字吐词的要求等方面来论述歌曲演唱中艺术表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梅兰 《惠州学院学报》2007,27(2):127-128
浅析青主“我住长江头”歌曲在曲式结构、和声配置、旋律进行等方面的精心布局, 同时赏析了歌曲各段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悦耳的歌曲配以悠扬的伴奏,不仅可以使歌声更加动人,还可以使歌曲更具有旋律感,使得歌曲在意境、情感、背景以及造型等方面更具有更强大的表现力,从而加强了歌曲渲染气氛的能力。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相结合使得表现更具艺术魅力,恰到好处的衬托与补充,使得演出更加完美、音乐形象更加丰满。文章主要浅析了钢琴伴奏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及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4.
一首好的歌曲要想获得大家的认可并保持恒久的生命力,与歌曲本身的优美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是分不开的,但是更离不开演员对歌曲良好的二度创作。声乐是听说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歌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是依据发声的规律和声乐作品的体裁、风格、内涵等不同要求,进行创造性想象和思维的过程。宏伟在《西部放歌》中的二度创作,为中国新时代的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唱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艺术歌曲通常都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演唱者需要对作品背后的故事有深刻的了解,并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送上我心头的思念》以其优美的旋律、精心设计的结构、鲜明的音乐色彩以及富含文学气息的歌词,深刻展现了人们对周总理的尊重和怀念。通过对创作背景、歌曲曲式、演唱处理等方面深入解析,从而发掘其潜在的音乐魅力。  相似文献   

16.
即兴为歌曲编配伴奏,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一技能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即兴伴奏对音乐教学尤其是唱歌教学用处很大,可使一首单一的曲子变得更丰满更动听,产生良好的听觉效果,从而更有利于激发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幼儿歌曲大多活泼轻快、节奏鲜明、旋律流畅且短小精悍,如何用即兴伴奏的手法为这些歌曲"锦上添花",我总结了以下4点供大家参考。1.学唱歌曲,熟悉旋律。在视唱的基础上,首先将歌曲学会,对旋律有个最初的记忆,同时对歌曲的内容、体裁、结构、风格及调式调性几方面都有一个了解。这对正…  相似文献   

17.
吴中伟 《河南教育》2011,(7):122-122
演唱一首歌曲.是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等对比,语气、语势、语调及唱腔旋律、节奏调性的变化.来表达和展示歌曲的艺术内涵的。  相似文献   

18.
歌曲由词和曲两个部分组成,曲调的旋律美和歌词的文学美相辅相成,浑为一体,形成歇曲的艺术魅力。这两部分,如果哪二方面欠缺,势必有损于歌曲的整体形象,从而难以有长久的生命力。近几年来,流行歌曲在我国盛行,已成难以阻挡之势。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作为歌曲的一个门类,流行歌曲同严肃歌曲、民族歌曲一样,都不可偏废。事实上,在传唱的流行歌曲中,不乏旋律和文学两个方面的上乘者,这些歌曲受到广大听众,特别是青年朋友的欢迎。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19.
儿童歌曲中,以旋律不同,时值的停顿划分出不同的组成部分,称之为歌曲的结构形式。歌曲完整的结构形式称为曲式。儿童歌曲的章法、句法、发展逻辑、调性展开、对比统一以及高潮的布局等,都与曲式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当我们开始为儿童歌词创作音乐时,除了对歌曲的体裁、表现手段及音域进行确定之外,还要对歌曲的曲式结构做合理安排,这样才能使音乐发展的目标更明确,落笔更从容。  相似文献   

20.
在歌唱的过程中,依据歌曲的内容及特征,在主题的展开、旋律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中,进行语气语调语势的抑扬顿挫、曲直明暗、轻重缓急、强弱刚柔的变化对比,进行重要的旋律、节奏、调性等表现手法的处理、以及歌曲首、尾、高潮等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