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N还N”结构,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使语言含蓄、委婉,产生朦胧之美,而且可以收到蕴涵丰富、言简意赅、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本文从从语用价值、语用基础和句式基础三方面探讨“比N还N”的一些特点,并说明这一结构的合理存在和大量应用,不仅有其句法基础,也是潜性语言显形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王雷 《考试周刊》2010,(24):41-43
近年来。“比罗密欧还罗密欧”、“比曹操还曹操”、“比阿Q还阿Q”之类的表达式很是流行。这种新的语言表达式的流行。引起了语言研究的关注。因为它的特殊性不只是比较项和结论项是由同一个名词充当.还因为这个句式中后N由程度副词修饰。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作了研究与论述.基本上都是从句法、语义、修辞语用方面对句式的句法功能、语义上对N所指的不同、所用辞格和修辞效果、名词进入该句式的语义要求等方面作出了分析。然而从语用和认知方面还没有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鲁迅结合汉魏之际的政治情势考察了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破除历史偏见,突出了曹操在建安文学风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文学史上首次为曹操正名.他着重论述了曹丕影响下建安文风的发展变化,认为文学风格的"华丽""壮大"是曹丕提倡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曹丕的功劳.他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审视曹植的"辞赋小道"说,分析曹植的矛盾心理,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强 《现代语文》2008,(5):27-29
"X比N还N"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超常规组合的"比"字句,比较客体"前N"与结论项"后N"是由同一个名词"N"来充当,经常出现在口语和文艺作品中.本文通过考察格式中"前N"与"后N"在句法功能上的差异和进入本句式的语义条件限制,从三个平面出发,并结合认知语言学,分析、探索这一句式与一般"比"字句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5.
"X比N还N"句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比N还N”句式是现代汉中一类特殊的“比”字句,被比较项与结论项由同一个名词来充当,口语性强。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这一句式里N的限制条件、性质、功能,“还”的性质、功能,句式的语义特征以及语用效果,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分析、研究,探求这一句式与一般“比”字句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6.
言论     
有钱的人,中国人叫"大款",美国人称"富翁".两种称呼,虽说不清孰劣,论感觉,"大款"有点张狂浮躁,"富翁"显得平易得体,虽然"大款"兜里的钱.也许要比"富翁"少得多.  相似文献   

7.
致富"绝招"     
邬宗丽 《初中生》2005,(19):36-37
我做梦都想发财,总想着天上要是真的掉金子就好了,幻想要是能学到一个轻轻松松就能当大款的致富绝招该多好. 还真是巧,我在一根电线杆上发现了这样一则广告:"只要寄10元钱,告诉你一个可使全国(至少十分之一)每人给你1元钱的致富方法."结尾是寄钱的地址.  相似文献   

8.
《教师》2009,(16)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当时鉴人名士许劭评价说:"曹操是治国之贤臣,乱世之奸雄."这里仅就曹操"治国之贤臣"方面,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东汉末"天下大乱,群豪并起"的年代,曹操曾连下三道"唯才是举"的求贤令.表面上看,"才"是曹操用人的唯一标准;实际上,曹操十分注重政治上的"忠".当一度被曹操视为人才而委以重任的荀彧不为其所用、政治上表现出不同见解时,就被逼自杀.可见,所谓"唯才是举"只不过是曹操为了壮大实力和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而采取的一种战时策略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中国传统政治策略中的范例,其效应表现为正反两方面:这一策略是曹操获得世家大族支持的关键,是曹操取得军阀间合纵连横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此策略在后期限制了曹操军事行动的自由度,与世家大族的政治联盟为自己安排了掘墓人.  相似文献   

11.
汉语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国家经济腾飞的今天,汉语语法家族又添新成员——“比N还N”结构。本文用大量实例,从构成、表意、语法功能、出现语境几方面对这种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N毕竟是N"的语义是不自足的,由于N后表示的是该事物的内涵义,表意含蓄委婉,往往具有多义性,所以需采用"他比"、"自比"的方式来限制N后的语义可选性,消解语义模糊."N毕竟是N"主要用来表达印证性分辨:你看,我说的理应如此,果不其然吧,哪怕……也还是如此吧,这种必然性是决不会改变的.因而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曹操大力延揽人才,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但也要看到,曹操本人“明经好学”,清楚人才在社会进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所以他一定程度上能真心礼遇文士,善待和重用他们,发挥他们的才干。对于他杀害孔融等人,在谴责他以外,还应该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牛"的成语     
老牛舐犊 <后汉书·杨彪传>载: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杨修,聪明博学智慧过人.曹操因此对杨修万分嫉恨,又因杨修是曹的对头袁术的外甥,怕以后会有后患,所以借口杨修扰乱军心,把杨修杀了.杨修被杀后,老父杨彪万分痛惜.一次,曹操问道:"你为何瘦得这样厉害啊?"杨彪悲伤地说:"我像老牛舐犊一样爱我的儿子,现在小牛死了,我这老牛怎能不瘦呢?"后来,人们以"老牛舐犊"来比喻父母疼爱子女的深挚感情.  相似文献   

15.
东汉末年,曹操利用袁绍的失误,抢先奉迎汉献帝于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曹操正确运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为官渡之战的胜利和统一北中国创造了一些良好的政治、外交条件。与此同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负面影响也日渐增长,限制了曹操集团的发展,曹操也逐渐放弃了这一策略。“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人谋”的重要表现与结果,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曹操的个人素质与曹操集团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想到三国戏剧中的白脸大奸臣,尤其是他说的那句话:"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也不可让天下人负我."对于曹操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人们总是贬多褒少,只有少数学者为他"叫屈",替他"平反".在我看来,三国人物中,性格最为复杂,集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于一身者,唯曹操一人.  相似文献   

17.
林革  徐桂平 《初中生》2005,(19):38-39
关于等量代换,也许你并不陌生.你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故事是这样的:有人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文武百官面对这个"庞然大物"束手无策,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曹操八岁的儿子曹冲献上一计,简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先把大象赶到一条船上,在吃水线作上标记,然后再把大象赶到岸上,往船上装石头直到吃水线为止,这样称出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用的方法就是"等量代换",即用相同重量的石头来代换大象,从而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相似文献   

18.
言论     
有钱的人,中国人叫大款,美国人称富翁。两种称呼,虽说不清孰劣,论感觉,大款有点张狂浮躁,富翁显得平易得体,虽然大款兜里的钱,也许要比富翁少得多。  相似文献   

19.
日本战国时期有一位类似中国曹操的枭雄人物--织田信长,在同样生逢动乱、群雄并起的时代,信长与曹操一样具有勇猛残暴的性格,过人的政治智谋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肩负着结束动乱使国家重新统一的使命.但他们最终也都留下了功业未成的遗憾以及后世对他们褒贬不一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人们都说曹操是一个大大的奸臣,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们把曹操和《三国演义》中几个著名的人物比一比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曹操曾收留过刘备,也曾收留过关羽,虽然是举手之劳,但明知对方是英雄却能惺惺相惜,确非易事。刘备呢?在曹操显达于自己时也未曾识得他是英雄,更不用说为对方做些什么了。再就是曹操本身就是一位实干家,他曾行刺董卓,聚集诸侯付伐董卓,平袁术,灭袁绍。这类事情刘备一件也没有做过。并且,曹操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而刘备却看不出有什么军事才能,最后还败亡于军事。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周瑜之手,以周瑜比曹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