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他们的自立意识和生活处理能力很差,依赖性强,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为此,我把责任感的培养作为班级管理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3.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语文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调动学生  相似文献   

4.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音乐教学,从小训练学生专心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对学生将来无论是做一个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或是一个纯粹的音乐爱好者、欣赏者都有特殊的意义。培养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要从欣赏、表演、歌唱、演奏、增加聆听机会等方面去着手。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个性发展的问题。如何培养有个性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第一要素,我认为个性突出的表现就是发挥与众不同的主观能动性。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才能达到其所期望的效果。语文是基础学科,它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动”起来。而如何让学生“动”,并且还能从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知道:同情心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又怎么去关心别人,更何谈去帮助别人呢?如今的孩子,在家里大多是小皇帝小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却舍不得为他人付出一点点爱,甚至认为别人对他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孩子如此认识怎不叫我们担心呢?同情是  相似文献   

7.
目前,反思已被广大的教师接受且应用,学会反思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同样,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8.
语文这门学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要让学生拥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9.
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爱心,应当使学生学会爱——这在今天已经近乎常识。对于这个常识,我们找不出任何值得怀疑的理由,因为道理很简单:一个没有爱心的世界注定会成为霍布斯所说的“丛林世界”,成为冷漠、凶残的“狼的天下”。因此,培育学生的爱心可以说是教育的一个首要主题,也是一个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学会“闻一知十”山东省莒南县坪上镇中学张守宏“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如何“开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生学懂,而且要教学生学会;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传授方法,教会学生思考问题,使他们真正懂得“举一反三”,学会“...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语文素质的提高又是多种构成因素的统—体,“说话”就是这些因素之间的交汇点。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6月13日,一则《高校自主招生频现烧脑考题自主选拔在考查啥》的新闻如彗星撞地球般闯入我的视线:井盖为什么是圆的?梁祝为何要化蝶,而不是比翼鸟或者连理枝?如何用物理知识来解释狮吼功?黑板和厕所有什么关系?这让我不由得又一次想起了这篇在电脑中沉寂许久的文章——《让学生学会自圆其说》。一、生活需要自圆其说实际上,早在2012年复旦大学首届望道计划自主招生面试中,考官就给出了玉皇大帝和如来佛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他们的自立意识和生活处理能力很差,依赖性强.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为此.我把责任感的培养作为班级管理的突破口,以此带动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学校校际交流、地区交流、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交谈、演讲、辩论以及通过话语表达情感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能力。不少学生出色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让我们深受鼓舞,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学生们"说"的水平还显得很不如人意。在信息时代,口头表达已经成为影响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诸多人际交往场合,很多人发言时还拘泥于念稿,回答问题时还局限于三言两语的表态,进行无准备辩论时常常陷于张口结舌的境地,表现出与当代信息社会的需求很不适应。所以,增强学生"说"的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上的“发现”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学习中的问题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并自行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行为,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发现机制,符合阅读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这是因为阅读教材都是现成文章,新知识不是直线排列而是螺旋递升的。学生对每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句式,完全可以凭借语境(上下文)和工具书(字典)来自学掌握。对于课文的思想内容,学生也可以借助自身的社会阅历与生活体验来感受。  相似文献   

16.
古文原本没有标点,古人读书每至该停歇处常用画“圈”来断句,一旦发现妙语佳句便用画“点”来表示,这就是“圈点”。因而,文章精彩,值得肯定或赞扬的,也就叫“可圈可点”。读书人读书不应该是纯粹单向的被动接受,而应该用心去思考、感悟,  相似文献   

17.
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时,有几个新鲜的词语不断出现:选择性、自主权、个性发展。这些词语在过去强调统一性、集体性、共性存在的时代和教育中,我们是很难看到的,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体现时代精神特征、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能为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着想的课程理念,为教师和学生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负责,学会规划人生,学会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多年来,中师语文教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容否定,但是有些做法存在着形式主义之弊,缺乏对本质的认识和把握,主要表现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始终抱住一本教材精研细讲,忽略对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是从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优势出发,而是或一味模仿或一包到底,或翻新花样做表面文章。凡此种种,我以为关键在于没有找准中师语文教改的“立足点”。中师语文教改的立足点在哪里呢?应该从中师的培养目标和中师生的自身特点去认识和把握。中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强、富  相似文献   

20.
曾仁付 《四川教育》2002,(10):44-45
“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认为,“问题”是指“有关知识的获取、转化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方法的归纳、发现、概括过程;决策的决定等过程。”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的前提。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这说明发现问题本身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它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一、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要以新型的师生关系定位为前提。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发现问题的每一个细节,与学生互相勉励、互相信任,共同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