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与童话     
前不久我去书店时随口问10岁的儿子要买什么书,以往他总说不知道,可这一次却有着明确的需求——郑渊洁的“十二生肖童话”,因为他从同学那儿看了这套书的其中一本,认为非常好看。书买回来,儿子一头扎入书中,十二本书五天看完。在这其中他每天都把书带到学校去,结果至少有两个同学看了后表示要用自己的压岁钱去买这套书。儿子看完这套书后,又向同学随便借了两本书,拿回家来我一看,还是郑渊洁写的。过了两天,他到邻居家串门,又向同龄的小伙伴顺便借了一本书,令我惊异的是,作者仍是郑渊洁。这使我猛然发现了一个事实:小学生们都…  相似文献   

2.
<正>前几天有个朋友到我家里来,他在我的书桌上看到一本书,非常诧异,他说你怎么会看这样的书,我以为你只会读技术史、商业史、管理学经典之类的书,你怎么还会读这样的书?我告诉他,这本书我一直摆放在案头,有空时我就拿出来翻几页。书的名字叫《悦心集》。可能很多人  相似文献   

3.
翻开3月2日晓锟同学的日记,他这样写道:下午放学前,我拿起同学的一本书——《通稿2003》,这本书是韩寒著的。我家也有他的另一本书,《像少年啦,飞驰》。他写的书,我一直都很喜欢。因为他的每一句话,都出自真心。我心中所不敢说出的话,他都大胆地说,真心地谈。在他的书中,我找到了真我,没有令我感到半点虚假。我随意地翻开了那本书,若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第九页吧。“我上学的时候,教师最厉害的一招是‘叫你的家长来一趟’。我觉得这话其实是很可笑的,首先连个未成年人都教育不了,居然要去教育成年人,而且我觉得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学校和教…  相似文献   

4.
书缘     
书缘徐幼平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于.我病在炕上.温暖的田光射进窗子.炕头铺满了光明的方格.我从父亲的枕头底下翻出了一本书-《备迅全集》,已记不清那时到底8岁还是9岁.但那本书是我第一次看到的真正文学作品.父亲原来有许多书.后来文革烧书,他将书藏在炕洞里...  相似文献   

5.
柳敏 《今日中学生》2024,(Z2):11-15
<正>少年时代的周明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会与中国神话有这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他与神话的故事,还要从他与书的故事开始讲起。步入中国神话学1975年,四川乐山乡村的夜,漆黑又宁静,一盏黄色的油灯总会在角落准时亮起。灯下的青年周明,捧着书读得津津有味。因为被翻阅多次,一本本书顺着书脊多出长长的折痕。随身的书很快就读完了,这可怎么办呢?书桌上,钢笔静静地卧在那里,油灯浮出暗夜,铆足了劲儿发出明晃晃的光,而房外的村庄早已沉入梦中。  相似文献   

6.
不宁唯是     
过去我是瞎的,如兮我看得见。一我想和你谈一谈。谈一谈我们的曾经,现在,未来。遇见叶念,是在高二那个暑假的尾巴上,当地最大的图书馆里,—整排心理学方面的书前。我们之间,只有一本书与一本书的间隙,只有一本书与一本书的距离。他丝毫没有注意到我。而我却因为他的存在而走向了另一个书架。也许是不喜欢与别人接触的原因。在人多的地方我总是避之不  相似文献   

7.
不做瘦马     
小亲戚来家里串门,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多书啊?”这问题问的,书当然是用来读的了。不过,也有人用很多书来装点门面,并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抽了几本书,想找出我能在一本书里埋头这么长时间的原因。他强迫自己看了一会儿,看得很痛苦,然后又问:“为什么要读书啊?”  相似文献   

8.
王太生 《新读写》2020,(1):50-51
我出—本书,我分得五百册,这五百册书,放在家里也占地方,就挂到网上博客里去卖。本来,我对出书、赠书之类的事,意趣了了。你送人家书,人家不一定需要,所以这五百本书,我没有送人,全放在网上卖。第一个买我书的是湖北洪湖的读者,他加我微信好友,早晨起来看到了,下午就去寄快递,一本书就这样出发了。  相似文献   

9.
<正>《麦田里的老师》,使我想起了另一本书名类似的书——《麦田里的守望者》。书中16岁的主人公霍尔顿,对他唯一最爱的妹妹说出了他的一个愿望:"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  相似文献   

10.
<正>寒假快结束了,一位年轻的网友对我抱怨:"你推荐给我的两本书一点用处也没有。"我虽不是贵人,却老忘事,就问":我推荐你看什么书了?"他报了书名,是介绍美国和英国学校的两本书。我想起来了,上学期期末,他让我推荐两本通俗易懂的教育书籍。我刚看了那两本书,觉得不错,就向他作了推荐,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糟糕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1.
爸爸·书·我     
爸爸特别爱书。他每天至少有2小时看书的时间,老是看见他捧着一本书细细品读,读到精彩之处,就会念出声音来,有轻有重,津津有味。如果我和妈妈从他身边经过,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他很会利用时间看书,出门都要带上一本书。有一次,他在上海火车站等车,离开车时间还有3个多小时,他不看景,不逛街,在广场上,随便找个台阶坐下,周围一片嘈杂,可他却安安静静看了几小时的书。他看的书很多,有的书名字我都没听到过,什么《做个high大学生》、《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等等。他说话也“话里带书”,张口就是“书使人……”“书是…  相似文献   

12.
译文:不外借一天,汤姆去杰克那儿借一本书。"我可以向你借一本书吗?"他彬彬有礼地问道。"可以呀,欢迎你来借书。"杰克告诉他,"但是,你必须在这儿看。你知道,我定了一条规矩,我从不让书出我的图书室。"  相似文献   

13.
怀着欣喜,怀着好奇,我翻开了一本厚厚的书──《儒林外史》。纸页有些发黄,可还能闻到一股书香。可能是从没看过这么厚的书吧,拿在手上怪重的。书中的故事是真实的描写,是社会的重现,还没读到一半,便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感慨之中,怀着这样的心情我继续看了下去。 看完这本书,我才觉得它不只外面沉重,在里面也充满着一种强烈的不可抵抗的感情──爱憎分明,作者在他自己认识的范围内,肯定了他认为好的,批判了他认为丑恶的。读完这本书,使我感觉到当时的那样一个腐朽透顶的封建社会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如果说那时的人想过我们现在的…  相似文献   

14.
寻觅清净     
星期天,家里太吵,便拿上几本书,踩上自行车,溜达着去寻觅清静。到了公园,啊!也是那么吵。我满怀失望地踩着车,一个不留神,书从我手上滑了下去,摔在地上。我连忙掉过头去。这时,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像箭一样飞快地朝我的书冲了过来。我慌了,他要抢走我的书?“喂!”我大喝一声,急忙奔过去。只见他捡起书,用两只娇嫩的小手托着书呈在我面前。我心里极不好受,忙接过  相似文献   

15.
我欣赏一本书,书名叫"浮生六记";我欣赏一个人,名曰沈复。沈复是一个贾人,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他只留下了一本书,书中记录了他生平的悲欢离合,他的各种喜好,他闲适而纯粹的一生。这本书,便是《浮生六记》。"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书中第二章的开篇,依旧历历在目。少年的沈复,夏日里,看见帐中蚊子盘旋,便想象作晴空飞鹤;院落中蟾蜍相争,想象自己缩小,如睹巨兽互斗。这样的天真童趣,虽未脱童稚,却表现了沈复不同寻常的才情与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巧用比例     
今天是星期天,我来到小胖家,见他正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我走到小胖跟前问他:“小胖,你在看什么书呀?”小胖说:“哦,这本书名叫《恐龙大百科》,可好看了,里面有许许多多关于恐龙的介绍。”我说:“这么好看,那就借给我看看,好吗?”  相似文献   

17.
我读     
正书之初在识字之前,我已爱上书。那时候只要是爸爸妈妈的书,我都要搜来检查,翻看里面可有什么图画。只要发现一张画,总要扭着大人跟我讲故事。一开始讲了,我就贪心地要求长。长了也还是不够的,我还会吵着,"不准完,不准完!"爸爸妈妈受不了啦,实行坚壁清野,再不让有图画的书落入我眼里。没法子了,对着密密麻麻全是黑字的书,我发愁。随便抓一本,我要求爸爸:"讲这个!""不行,这不是故事书。"换一本书,我说:"那讲这个。""也不是故事书。"我心里疑惑爸爸说谎,又无从证实,只好一本书一本书拿来要他讲。终于,爸爸改了口气,"这本吗?嗯,倒可以讲给你听听。"从此,爸爸跟我开讲了《西游记》。  相似文献   

18.
<正>两个星期前,我借(jie)给同学一本书,一再交代他"上课时不准看"。可是,上英语课时他看了那本书,结果书被老师没(mo)收了!我伤(shang)心极了。下课铃一响,我迫(po)不及待(dai)地去找英语老师,告诉他:"张老师,您没收的那本书是我的,能还给我吗?"张老师说:  相似文献   

19.
雨打窗棂,是一个安静的夜晚。读着干国祥的《破译教育的密码》,知道他拥有的第一本书是一本黑白连环画《激战崔家庄》,第一本进入他生命的书是《水浒传》……读到这,我的心中似乎有一根尘封已久的弦被轻轻触动了。我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的人喜欢看漫画,有的人喜欢看小说,有的人喜欢看科普读物,而我最喜欢看的书是《三国演义》。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书中一些特别的人物。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他是刘备的军师。赤壁之战,他功不可没。他向曹军"借"了十万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